京城西市的“墨韵轩”内,一场文人雅士的聚会正酣。案几上摆满了笔墨纸砚,众人或挥毫泼墨,或品茗论画,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与茶香。忽然,角落里一幅《荷塘清趣图》吸引了众人的目光——画纸上,盛夏荷塘碧波荡漾,粉荷亭亭玉立,蜻蜓点水、野鸭浮游,笔触细腻得能看清荷叶脉络上的晨露,意境清新自然,宛如将人拉入实景之中。
“此画是谁所作?笔触灵动,意境悠远,实属难得的佳作!”一位须发皆白的老翰林抚须赞叹,眼中满是惊喜。
引荐此画的友人笑着回话:“回李大人,这是镇国公府二公子许阳的作品。许公子年方十七,自幼醉心丹青,未入科举仕途,却在绘画上颇有天赋。”
“镇国公府的二公子?”众人闻言皆是一惊。此前只知镇国公张衍之骁勇善战,其长子许明才学出众,却不知府中还有这样一位擅长绘画的公子。
众人围拢过来,细细品鉴。有人称赞其笔法精湛:“你看这荷叶的层次感,浓淡相宜,明暗交错,绝非寻常少年所能驾驭。”有人赞赏其意境鲜活:“此画不仅形似,更有神韵,荷塘的清幽与生机跃然纸上,观之令人心旷神怡。”还有人感叹:“如今世家子弟多热衷科举仕途,许公子能潜心绘画,坚守本心,实属难得!”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很快传遍了京城文艺圈。不少文人墨客纷纷前往镇国公府求画,或是托友人引荐,希望能与许阳交流画技。许阳性子谦和,只要时间允许,总会一一接待,与众人探讨绘画心得,遇到投缘之人,还会当场挥毫赠画,从不计较名利。
有一位江南富商慕名而来,愿出百两黄金购买许阳的《边疆戍边图》,却被他婉言拒绝:“这幅画是我为父亲与边疆将士所作,承载着我的敬仰之情,千金不卖。”富商虽未如愿,却对许阳的品性愈发敬佩,转而求了一幅《江南烟雨图》,满意而归。
许阳的画名日渐响亮,连宫中的太后与皇帝都听闻了他的名声。太后寿辰那日,许阳将精心创作的《百鸟朝凤图》作为贺礼送入宫中。画中,凤凰展翅高飞,百鸟环绕相随,色彩绚丽却不俗艳,寓意吉祥美好。太后见了大喜,连连称赞:“此画构思巧妙,画技精湛,许阳真是个有才华的孩子!”皇帝也赞不绝口,特意赏赐了一批上好的宫廷宣纸与颜料,鼓励他继续深造。
得到皇室的认可后,许阳的声名更是达到了新的高度。京城的画坊纷纷前来洽谈,希望能代理他的画作;不少名门望族也争相邀请他为府中作画,以增添风雅之气。许阳却并未被名利冲昏头脑,依旧保持着谦逊低调的性子,每日潜心钻研画技,闲暇时便四处写生,从生活中汲取灵感。
余晚星看着儿子的成长与成就,心中满是欣慰。她时常对许阳说:“绘画不仅是技艺,更是修身养性之道。如今你声名渐起,更要坚守本心,不为名利所扰,用心创作每一幅作品。”
许阳将母亲的话牢记在心。他深知,自己能有今日的成就,离不开家人的支持与老画师的教导。因此,他更加刻苦地钻研画技,不断尝试新的题材与风格,从山水、花鸟到人物、市井,无一不精,画作的意境也愈发深远。
然而,就在许阳的画名如日中天之际,暗卫再次传来令人担忧的消息:“夫人,三皇子的党羽近期频繁接触京城的一些文人墨客,似乎在暗中散布谣言,说许公子的画作中藏有谋反的暗号,还特意拿出几幅许公子描绘府中景致的画作,曲解其中的含义。”
余晚星心中一沉,脸色瞬间变得凝重。三皇子的党羽真是无孔不入,竟然想利用许阳的画作来罗织罪名,陷害镇国公府。“他们散布了哪些具体的谣言?”她沉声道。
“他们说,许公子画中的‘孤松’暗指镇国公在边疆拥兵自重,‘独鹤’寓意谋反之心,还说《边疆戍边图》中将士的阵型暗藏兵法,是在为谋反做准备。”暗卫回道,“这些谣言已经在一些不明真相的文人中传开,对许公子的声誉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余晚星眉头紧锁,心中愤怒不已。许阳的画作明明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家国的敬仰,却被奸人恶意曲解,用来制造事端。“立刻派人暗中调查,找出散布谣言的核心人物,收集他们与三皇子党羽勾结的证据。”她顿了顿,又道,“同时,让许阳近期尽量减少对外交流,避免被奸人抓住把柄。另外,将那些被曲解的画作公开展出,邀请有声望的文人雅士进行品鉴,澄清谣言,还许阳一个清白。”
“是,夫人。”暗卫躬身领命。
余晚星走到窗前,望着远处许阳写生的身影,心中满是担忧。许阳一心扑在绘画上,与世无争,却一次次被卷入阴谋之中。三皇子的党羽如此步步紧逼,显然是想将镇国公府彻底置于死地。
她知道,这场与奸佞之徒的较量,已经到了关键时刻。稍有不慎,不仅许阳的声誉会毁于一旦,整个镇国公府都可能面临灭顶之灾。她必须尽快采取行动,粉碎三皇子党羽的阴谋,保护好家人的安全与声誉。
只是,她不知道的是,三皇子的党羽早已做好了万全准备。他们散布谣言只是第一步,真正的目的是想借文人之口挑起舆论,再联合朝中反对镇国公的官员,在皇帝面前弹劾张衍之,制造“谋逆”的假象,从而达到他们颠覆朝廷的最终目的。一场围绕着画作声誉与家族命运的风暴,已悄然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