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过黄河天险,南征大军并未停歇,而是沿着京杭大运河这一帝国的南北命脉,继续向南推进。运河两岸,与黄河以北的苍茫景象已迥然不同。垂柳依依,碧波荡漾,漕船往来如织,呈现出更为繁庶的生机。然而,这繁庶之下,却暗藏着更为复杂的暗流。
王小伟下令全军放缓行进速度,一方面让来自北方的将士适应逐渐潮湿温暖的气候,另一方面,他也要借此机会,亲眼观察这运河沿岸的民生百态,亲身感受这江南门户的真实气息。他时常轻装简从,只带着徐锐和少数侍卫,骑着马在运河大堤上缓缓而行,目光锐利地扫过沿途的城镇、码头、农田和那些看似忙碌、眼神却带着审视与疑虑的当地百姓。
这一日,大军抵达运河重镇——临清。临清乃漕运咽喉,商贾云集,素有繁华压两京之称。虽然历经战乱有所衰败,但根基犹在,依然是南北货物集散的重要枢纽。得知摄政王大军将至,临清州衙上下早已吓得魂不附体,地方士绅更是人心惶惶,不知这位以铁腕着称的北地枭雄会如何对待他们这些前朝遗民。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王小伟并未直接入驻戒备森严的州衙,而是下令大军在城外择地扎营,严明军纪,不得扰民。他本人,则只带着徐锐、几位文职官员以及格物院、实学书院的几位代表,在知州和几位本地着名士绅(被来的)忐忑不安的陪同下,登上了临清标志性的建筑——鳌头矶,俯瞰整个运河码头的盛景。
站在矶头,但见运河如一条玉带穿城而过,两岸商铺林立,幡旗招展,大大小小的漕船、客船、货船首尾相接,几乎堵塞了河道。纤夫的号子声、商贩的叫卖声、船工的吆喝声、以及市井的喧嚣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活生生的《清明上河图》。这与北方历经战火后百废待兴的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也让王小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南方所蕴含的巨大经济能量和……潜在的阻力。
王爷,这便是临清码头,每日往来船只不下千艘,南粮北运,北货南销,皆赖于此。临清知州小心翼翼地介绍着,额头不断渗出细密的汗珠。
一位本地绸缎商出身的士绅,壮着胆子附和道:是啊,王爷。临清赖漕运而兴,百姓也多靠此业谋生。但近年来,漕帮盘剥日甚,沿途税卡林立,生意是越发难做了……他话中有话,既诉苦,也带着试探。
王小伟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脚下这流淌了数百年、滋养了无数繁华也见证了无数兴衰的运河。他的思绪仿佛随着那浑浊的河水,飘向了更远的地方。他想起了另一个时空中,这条大运河在近代的逐渐没落,想起了海运的兴起与铁路的轰鸣。但在此刻,它依然是这个帝国当之无愧的经济主动脉。
漕帮盘剥?税卡林立?王小伟终于开口,声音平静,却让在场的本地官员士绅心头一紧。这些积弊,本王知晓。他转过身,目光扫过那些惴惴不安的面孔,北疆商行自组建以来,其货通南北,可曾受过漕帮盘剥?可曾在意过那些私设的税卡?
众人一愣,随即恍然。北疆商行的船队,凭借着强大的武力和摄政王的背景,在运河上几乎畅行无阻,漕帮避之唯恐不及,地方税卡更是形同虚设。
因为实力。王小伟淡淡道,当你拥有足够的实力时,旧的规矩便束缚不了你。而朝廷要做的,不是去和漕帮、和地方豪强讨价还价,而是要建立新的规矩!一个公平、畅通、能让所有守法商贾都得利的新秩序!
他指着码头上那些正在卸货的北疆商行船只,对那些士绅说:你们看到的,是北疆商行的船不受盘剥。但你们更应看到的,是商行带来的新式织机可以让你们的绸缎产量倍增、成本大减!是格物院培育的新稻种可以让你们的田地产出更多粮食!是实学书院培养的人才可以帮你们理清账目、改进工艺!
他语气渐重,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信念:本王南下,非为劫掠,非为破坏!而是要打破那些阻碍你们发财、阻碍百姓吃饱穿暖的旧枷锁!是要将北地已然行之有效的新政,惠及江南!是要让这运河之水,流淌出更多的财富,滋养更多的黎民!
他这番话,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入巨石,在几位士绅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他们原本以为摄政王前来,无非是立威、征税、甚至抄家,却没想到,对方竟然是要带着他们一起发财?! 这完全颠覆了他们对统治者的认知。
恰在此时,运河上传来一阵不同于寻常漕船的、有节奏的声。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艘明显经过改装、体型较大的漕船,正依靠着两侧巨大的明轮,逆流而上,速度虽然不快,却异常平稳,完全不需要纤夫拉拽!这正是格物院技术的民用化试用版本!
诸位请看,随行的格物院欧阳大匠适时上前,带着一丝自豪介绍道,此乃我院改进的‘明轮漕船’,借助水力与人力协同,可大幅节省纤夫,提升航运效率,降低货运成本。假以时日,若能推广,诸位货物的运输成本,至少可降三成!
(视觉展示) 永远比空洞的说教更有说服力。当这些本地士绅亲眼看到那不用纤夫也能逆流而上的怪船,亲耳听到降低成本三成时,他们的眼神瞬间变了!从最初的恐惧、疑虑,逐渐转变为震惊、好奇,乃至……一丝火热!
商人逐利是天性。如果这位摄政王真的能带来如此实实在在的好处,能打破漕帮的垄断,能降低运输成本,能提供增产增收的技术……那么,似乎依附于这位强大的新主,也并非不可接受?
王小伟将众人的神色变化尽收眼底,知道攻心的第一步已经见效。他没有再过多言语,只是在离开鳌头矶时,对那几位士绅淡淡地说了一句:明日,本王会在行营设宴,与临清诸位贤达共商‘通商惠工’之策。望诸位准时莅临。
是夜,临清城内,许多士绅府邸的灯火彻夜未熄。他们在激烈地讨论、权衡、算计。恐惧与贪婪,保守与求变,在这座千年古镇的夜色中激烈碰撞。
而王小伟在行营大帐中,则仔细翻阅着军情司送来的、关于临清乃至整个山东南部士绅商贾的详细资料。他要精准地分辨哪些是可以争取的,哪些是必须打击的,哪些是可以利用的。南下的道路,不仅仅是军事推进,更是一场复杂而精细的政治、经济与人心争夺战。临清,只是这漫长征程的第一站。
(第13卷第4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