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县府衙正堂,宁王旌旗高悬。南中战事尘埃落定,硝烟散去,更为复杂艰巨的治理重任已摆在面前。周景昭召集麾下核心文武——政务院掌院谢长歌、副掌院玄玑先生、陆望秋,天策府狄昭、齐逸,以及卫风、徐破虏、庞清规等重臣,举行了宁州政府成立后的第一次正式会议,共商施政大计。堂内气氛庄重,人人皆知,此番定策,关乎宁州未来气运。
一、 定调:民生为本,恢复为要
周景昭端坐主位,目光扫过众人,开门见山:“诸位,刀兵暂息,然疮痍满目。当务之急,是稳定人心,恢复秩序,使民有所食,居有所安,市有所易。今日之议,首在定我宁州下一步施政之方向与次第。望诸位畅所欲言。”
谢长歌率先发言,持重沉稳:“殿下明鉴。治国之要,首在安民。眼下已近秋收,农事乃万民性命所系,绝不可误。臣以为,当立即行文各郡县,严令保障秋收,严禁军队、胥吏扰民,确保粮谷归仓。此乃稳定人心之基石。”
“谢公所言极是。” 玄玑先生接口,指向堂中悬挂的宁州舆图,“然南中多地历经战乱,人口流散,田地荒芜。仅靠现有田亩,难敷军用民用。臣有三策,以扩农耕,增产出。”
他详细阐述道:“其一,广行军屯,化兵为农。 之前俘获的数万爨氏降卒中,有相当一部分年老体弱或乡土观念极重、不适合编入战兵者。可将这些人员筛选出来,与部分轮休的战兵一起,编为‘屯田营’,配发农具、种子,划拨味县、同乐周边几处水土丰美的‘坝子’(山间盆地),兴修小型水利,实行军屯。收获按比例分配,既可极大缓解我军粮秣压力,亦可使这些降卒安定下来,化消耗为产出,一举两得。”
“其二,鼓励民垦,轻徭薄赋。 光靠军屯不够,需调动百姓积极性。臣建议,即刻颁布《垦荒令》,公告全州:凡我宁州子民,无论原有户籍,自行开垦无主荒地者,所垦之地,登记造册后即归其所有,并免除前三年的所有田赋! 三年后,再按熟地标准,征收轻税。此令一出,必能吸引大量流民和少地农户投身垦荒,不数年,宁州田亩数量必能大增!”
“其三,精进农技,增其地力。”玄玑先生继续道,眼中闪烁着务实的光芒,“南中农法相对粗放,产量不高。臣观察本地农户,多直接将人畜粪便倾入田地,肥力流失甚巨,且易生虫害。臣知晓中原有堆肥发酵之法,可将粪便、秸秆、杂草、污泥等混合堆积,覆盖泥土,使其充分发酵腐熟,如此所得肥料,肥效更稳、更长久,且能杀灭虫卵。可先在王府直辖的官田和军屯田进行试验,设立堆肥场,成功后向全州推广。同时,工司需加紧打造、推广曲辕犁、耙等先进农具,尤其曲辕犁,转弯灵活,深耕省力,极适于本地水田和山地耕作。此事需工司与农司紧密配合。”
周景昭听得连连颔首,眼中满是赞许:“玄玑先生思虑周详,三策皆切中肯綮!准!军屯、民垦、农技改良,三管齐下!玄玑先生,此事由你总责,工司、农司协同,速办!《垦荒令》即刻拟文下发,务使家喻户晓!”
二、 商业:通衢活脉,立规制税
话题转向商业。陆望秋条分缕析,声音清晰:“殿下,商路通则财货通,财货通则民心活,国库方能充盈。首要之务,是重新打通并拓展四方商路。”
她走到舆图前,纤指轻点:“东北向益州(蜀地):此乃与我大夏腹地连接之命脉,必须优先确保畅通。可派遣得力商队,携带宁州茶叶、药材、皮革,换回急需的盐铁、布匹、书籍及工匠。需与沿途关隘、地方官衙打好交道,必要时,请殿下行文益州刺史,以求便利。”
“东向黔中:此地多山,民风彪悍,但盛产木材、朱砂、矿产。可尝试建立贸易点,以盐、布、铁器交换其土产。”
“西北向高原(吐蕃诸部):高原部落需茶如命,而我宁州乃至蜀地之茶,正是其不可或缺之物。可重启并扩大‘茶马互市’,用茶叶、粮食换取他们的良马、牛羊、毛皮及珍贵药材。此条商路利润丰厚,且能结交高原势力,稳固西北边疆,战略意义重大。”
“南向岭南(含交州):岭南有海盐、珍珠、犀角、象牙等珍奇,且可通过海路与更南方联络。虽交州李贲割据,然商贸往来未必完全断绝,可先通过岭南其他尚服从朝廷的州郡进行贸易,同时密切关注李贲动向。”
她顿了顿,继续道:“此外,宁州境内及周边山区的众多部落,亦是我等需要团结和经营的对象。他们手中多有采自深山的珍贵药材、山货、香料。可由官府牵头,或指定信誉良好的商号,在各交通要道设立‘官市’或‘榷场’,用他们急需的盐、铁锅、布匹、粮食、酒等生活物资,公平交换他们的特产。此举既可丰富我方物资,更能拉近与各部落关系,使其心向王府,减少边衅。”
“其次,需尽快稳定内部市场秩序。”陆望秋回到座次,“味县及已平定各城,当迅速颁布简明商事条例,明码标价,保障交易公平,严惩欺行霸市、强买强卖。同时,需厘定合理的商税税率。臣初步设想,可按‘轻税促流通’原则,日常必需之品如粮、盐、布税率从轻,奢侈之物、奇珍异宝略重,过往行商按货值抽分,坐贾按店铺规模分等定税。具体细则容臣与吕彦博大人、庞参军详细拟定,确保既能充盈府库,又不至苛扰商旅。”
“望秋思虑周全,格局宏阔。”周景昭赞许道,随即眼中闪过一丝锐光,“然,必有奸商欲趁局势未稳,囤积居奇,操纵市面,尤其是盐、粮等命脉之物。对此辈,光立规不足慑其心。” 他看向众人,沉声道:“除了明面律法,亦需暗中布局。可令‘澄心斋’密切监控城内几家素有劣迹的大商贾动向,掌握其囤积、操纵之证据。同时,”他嘴角微扬,露出一丝运筹帷幄的笑意,“可将‘醉仙楼’的炒菜技艺与白酒酿造之法,择机在城中开设新店,不仅要卖酒菜,亦可出售精品白酒。以其独特风味与品质,堂堂正正与之竞争,吸引客源,抢占市场,此乃阳谋。若其仍不识时务,欲以本伤人或暗中作梗,届时人赃并获,再行雷霆手段不迟,抄没家产以充公用!总要先让百姓看到,跟着王府,有工做,有饭吃,有实惠,有盼头!”
三、 方略:以工代赈,暗藏锋芒
狄昭此时从军事角度提出关切:“殿下,商业民生固重,然边境未靖。生僚叛乱未平,盘踞山林,滋扰地方;交州李贲僭号‘万春’,其势虽未大张,然近在咫尺,不可不防。末将以为,整军经武,时刻不可松懈。尤其是新兵训练,需针对未来可能的高原作战及南方(中南半岛)瘴疠湿热环境,提前进行适应性操练。”
齐逸捻须笑道:“狄帅所虑极是。然我军刚历大战,人困马乏,亟需休整。当务之急,是整合现有军队。将降卒中精壮者妥善打散编入各营,统一号令,申明军纪,做到令行禁止。同时,需加紧救治伤员,抚恤阵亡,使将士归心。待整合完毕,再行针对性操练不迟。至于生僚与万春国,”
他眼中精光一闪,“可先遣精干小股部队,如卫风之斥候营,联合熟悉山林的本地士卒(如岩刚所部),进行清剿、威慑,辅以招抚,稳往局面。大军动向,需待内部稳固、钱粮充裕后再定。西域布局,更是长远之计,可先遣商队与少量精锐斥候,沿古道西行,收集情报,建立联系,此为‘楔子’。”
周景昭综合各方意见,最终决断:“诸位所言,皆切中要害。方略既定:民生恢复为首,商业活络为用,军备整固为盾,长远布局为引。”
他站起身,走到舆图前,手指重点划过几处:“具体而言:”
“一、 即日起,全力保障秋收,并行军屯(善用降卒)、民垦(颁布《垦荒令》)、农技改良(堆肥、新农具)之事,由玄玑先生总责,工司、农司全力配合。”
“二、 迅速厘定商税,颁布商事条例,由望秋主理,吕彦博协办。打通四方商路(益州、黔中、高原、岭南)及与周边部落贸易之事,齐逸先生可遣能言善辩者与商队协同进行。对奸商,明暗两手准备,澄心斋与商事监管并行。”
“三、 天策府即行军队整合(打散降卒)、休整、抚恤事宜,由狄昭将军统筹。生僚之乱,需要剿抚并用。交州方向,暂取守势,严密监视,但商路不断。新兵针对性训练及西域先行布局之事,由狄昭、齐逸共同筹划,逐步推进。”
“四、 ”他加重语气,“为迅速安顿流民,彰显王府决心,并储备物资、工技,本王决定,即刻以王府名义,招募民工,兴建军需民用之工坊,如大型酿酒坊、织布坊、铁器坊等,实行以工代赈! 此举一可安民,使流民有收入来源;二可积蓄战略与民用物资;三可锻炼、聚集各类工匠,为后续更大规模的水利、道路修建储备工力与技术。此乃当前要务,由工司即刻规划选址,财司拨付钱粮,尽快动工。”
会议持续了整整一个上午,各项议题均得到了深入讨论和明确部署。宁州新政权的第一批政令,就在这次务实而高效的会议中孕育成熟。周景昭最后肃然道:“诸策已定,贵在力行。望诸位各司其职,同心协力,务必使我宁州焕然一新,奠定王业之基!”
“臣等(末将)遵命!” 堂内众臣齐声应诺,斗志昂扬,一幅百业待兴、充满希望的画卷,仿佛已在眼前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