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父亲旧居回来的那个晚上,叶宸,一夜未眠。
他坐在书桌前,静静地,看着窗外那片被大雪覆盖的、宁静的世界。父亲的日记,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他心中最后一道枷锁。他终于,彻底地,理解了“执塔人”这三个字的,全部含义。
它不是宿命,不是责任,不是荣耀。
它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最纯粹的,“选择”。
他拿出了自己的日记本。这本日记,从他觉醒源核开始,就一直记录着。上面有他的迷茫,他的恐惧,他的挣扎,他的成长。他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握着笔,却久久,没有落笔。
他想写下很多话。
想写下对父亲的思念,想写下对伙伴的感谢,想写下对林薇的爱意。但最终,他觉得,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无法表达他此刻的心情。他需要的,只是一句,最简单,也最坚定的话。一句,能够概括他所有信念,成为他力量根源,成为他毕生追求的,那句话。
他闭上眼睛,开始,回顾自己走过的,这一路。
他想起了,那个在老棉纺厂里,第一次觉醒源核的自己。那时的他,面对着血祭使,面对着狰狞的妖魔,心中充满了恐惧。那股突然涌入体内的力量,对他而言,不是天赋,不是恩赐,而是一个,滚烫的、随时可能将自己烧成灰烬的,诅咒。他害怕它,抗拒它,他觉得自己,被戴上了一副,无法挣脱的,“枷锁”。
他又想起了,那个与镇妖塔意志,进行博弈的自己。当他拥有了全知全能的视角,当他可以洞悉世间万物时,他却又一次,感觉到了,那副无形的“枷锁”。他失去了未知,失去了惊喜,失去了作为“人”最宝贵的,情感波动。他变成了一个冰冷的,完美的,“守护程序”。他害怕,自己会永远地,失去林薇,失去那个,会为她流泪的,自己。
最后,他想起了,在混沌本源的最深处,看到虚寂之主残魂的自己。他看到了那股,对“存在”的憎恨,对“终结”的渴望。他忽然明白,虚寂之主,也只是被“虚无”这个更宏大的概念,所束缚的,可怜的囚徒。它,同样戴着,一副永恒的,“枷锁”。
原来,从始至终,他所有的挣扎,所有的恐惧,所有的战斗,都是为了挣脱各种各样的,“枷锁”。
那么,挣脱了所有的枷锁之后,又是什么呢?
是自由吗?
不。
自由,如果没有方向,就会变成,另一种形式的,迷茫。
他需要找到一个,能够支撑他,能够指引他,能够让他心甘情愿地,背负起这份力量的,一个“支点”。
他睁开眼睛,看向了身旁。
林薇并没有睡。她只是安静地,坐在沙发上,手里捧着一杯热茶,温柔地,注视着他。她的眼中,没有担忧,没有催促,只有一种,全然的,信任与支持。
她知道,他需要时间,去完成,属于自己的,一场,最重要的仪式。
叶宸的心,在看到她眼神的那一刻,瞬间,变得无比的,清澈与坚定。
他找到了。
那个支点。
不是宏大的“拯救世界”,不是崇高的“维持秩序”,也不是冰冷的“守护平衡”。
而是,眼前这个,他愿意用生命去守护的,女孩。
是那个,在灾难中,为他种下金色花朵的,小女孩。
是那个,在废墟上,努力重建家园的,普通人。
是那个,在清晨的阳光下,对他微笑的,陌生人。
是所有这些,他珍视的,美好的,脆弱的,却又充满了生命力的,瞬间。
他深吸一口气,笔尖,终于落在了纸上。
他的笔迹,不再像以前那样,带着一丝不羁与潦草。而是变得,异常的沉稳,而又充满了力量。每一笔,每一划,都仿佛带着法则的重量,都仿佛凝聚了他所有的,意志与情感。
他写道:
“执塔人不是枷锁,是守护的誓言。”
写下这句话时,他感觉到,自己体内的混沌源核,那座与法则融为一体的镇妖塔,都发出了一声,喜悦的,满足的,轻鸣。
他的力量,在这一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圆融自洽的境界。
他不再需要去控制它,不再需要去引导它。它就是他,他就是它。因为它们的“道”,它们的“核心意志”,在这一刻,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那就是——守护。
这个“守护”,不是被动的,不是强加的。而是一个,主动的,发自内心的,选择。
他选择,守护林薇的微笑。
他选择,守护苏晓的骄傲。
他选择,守护凌霜的坚持。
他选择,守护这个世界上,每一个努力生活的,平凡的生命。
这份选择,就是他的“誓言”。
这份誓言,就是他力量的,根源。
写完这句话,叶宸合上了日记本。他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远方那座正在苏醒的城市,脸上,露出了一个,无比满足,又无比坚定的笑容。
他知道,这才是他的“道”。
一条,属于他叶宸的,独一无二的,守护之道。
从此以后,无论面对任何困难,任何诱惑,任何挑战,他都不会再迷茫。因为他的心中,已经有了,永不熄灭的,灯塔。
他体内的混沌能量,也变得更加的温顺,更加的磅礴。它化作了一条,充满了生命力的,金色河流,在他的经脉中,静静地,流淌着。它不再灼痛,不再狂暴。它只是,纯粹地,为他提供着,守护一切的,力量。
他转过身,走向林薇。
“我饿了。”他笑着说道。
“好,”林薇也笑了,她站起身,自然地,牵住了他的手,“我去做饭。”
他们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窗外,雪,已经停了。第一缕晨光,穿透云层,洒满了整个世界。
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
而属于“镇塔人”的,传奇,才刚刚,拉开序幕。
(第494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