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整个世界,都沉浸在劫后余生的狂欢与重建的喧嚣之中时,林薇却选择了一条,通往寂静的道路。
末日虽然过去,但留下的创伤,却如同深埋在灰烬下的火种,在无数人的心中,无声地燃烧。海州大学心理学系的临时援助中心里,空气中弥漫着消毒水和淡淡的悲伤气息。林薇作为一名志愿者,正静静地坐在一张单人沙发前,倾听着对面那位幸存同学的讲述。
那是一名曾经活泼开朗的体育系男生,但此刻,他却蜷缩在椅子里,眼神空洞,双手紧紧地抱着自己的膝盖,仿佛只有这样,才能阻止自己分崩离析。
“……那雨,是黑色的,像油一样黏。”他的声音,干涩而又沙哑,每一个字,都像是从喉咙深处,艰难地挤出来的,“我看到……我看到隔壁的王阿姨,她正在浇花,然后……她就变成了……一座水晶雕像。她的脸上,还保持着笑的表情……”
林薇能感觉到,那股源自十年前的、熟悉的恐惧,正从对方的身上,如同潮水般,向她涌来。她手腕上那个已经化作淡淡印记的银镯,微微地发烫,这是她的“共鸣体质”在感应着对方的痛苦。她能清晰地“看”到,在那名男生混乱的精神世界里,一片黑色的、充满了绝望的“虚寂之雨”,正在不断地,冲刷着他那脆弱的记忆防线。
她知道,她可以轻易地,帮助他。
她只需要引动自己体内的净化异能,那股如同春日暖阳般的力量,就能轻易地,驱散他心中的阴霾,抚平他精神的创伤。这比任何心理疏导,都要来得直接,来得有效。
但是,她犹豫了。
她害怕。
她害怕这种干预,只是一种暂时的麻痹,而非真正的治愈。她害怕,如果自己轻易地抹去了他的痛苦,也就剥夺了他,直面恐惧、并最终战胜恐惧的权利。她害怕,自己的力量,对他而言,不是救赎,而是一种更温柔的“毒品”。
她的力量,究竟是天赋,还是另一种形式的诅咒?她该如何使用这份力量,才能真正地帮助这个世界,而不是创造出一群,依赖她力量的“精神病人”?
这个问题,像一根无形的刺,深深地,扎进了她的心里。
带着这份深沉的迷茫,林薇找到了凌霜。
此时的凌霜,已经正式就任龙城司司长,她那间曾经简洁到近乎冷酷的办公室,如今已经变成了一个高速运转的“战争指挥中心”。巨大的全息屏幕上,无数的数据流、地图、报告,正在不断地刷新。凌霜正戴着通讯耳机,用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向远在欧洲的“方舟计划”负责人,下达着一系列精准的指令。
看到林薇进来,她只是抬手示意了一下,让她稍等,然后继续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之中。大约过了十分钟,她才结束了通讯,摘下耳机,疲惫地,揉了揉眉心。
“抱歉,”凌霜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让你见笑了。重建工作,比打一场仗,还要累人。”
“凌霜姐,”林薇没有寒暄,而是直接地,说出了自己的困惑,“我不知道,该怎么用我的力量。”
凌霜看着她,眼中闪过一丝了然。她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站起身,说道:“跟我来。”
她带着林薇,穿过几道需要最高权限才能打开的闸门,来到了一个特殊的隔离区。这里,收容着一些在灾难中,精神被混沌浊流深度污染,已经彻底失去自我意识的病人。他们有的蜷缩在角落,不停地颤抖;有的则如同木偶般,呆滞地,坐着,对任何外界刺激,都没有反应。
“你的净化异能,对他们无效。”凌霜隔着厚厚的观察玻璃,平静地说道,“因为他们的‘自我’,已经消失了。你无法净化一个,不存在的东西。”
林薇看着那些空洞的眼神,心中,像被针扎了一样地痛。就在这时,她看到一位须发皆白、年迈的心理医生,正耐心地,坐在其中一位病人面前。他没有使用任何仪器,也没有进行任何治疗,只是用一种极其缓慢而又温柔的语调,不断地,对着那个病人,讲述着他生前的故事。
“……你最喜欢在周末的下午,带着你的小孙女,去公园的湖边喂鸭子,对吗?你的小孙女,最喜欢看你把面包屑,撒向天空时,那些鸭子争抢的样子……”
奇迹,就在这平淡无奇的叙述中,发生了。
那个如同木偶般呆滞的病人,他那双空洞的、毫无生气的眼睛里,竟闪过了一丝,极其微弱的光芒。他的手指,也轻轻地,动了一下。
林薇瞬间,明白了。
净化,不是抹除,而是唤醒。
净化,不是替代,而是引导。
她的力量,不应该去直接消除痛苦,而应该创造一个安全、温暖、充满希望的“环境”,去唤醒他们内心深处,属于自己的、求生的意志。她不是“医生”,她应该是“园丁”。她的工作,不是“治病”,而是“松土、浇水、施肥”,然后,静静地,等待那颗生命的种子,自己,破土而出。
她做出了她的抉择。
她没有选择退隐,回到那个单纯的校园生活。也没有选择成为那个无所不能、拯救所有人的“圣人”。她向海州大学提交了休学一年的申请,然后,以“特殊顾问”的身份,正式加入了凌霜的“雅典娜计划”,负责组建全球首个“精神创伤疗愈与引导小组”。
她不再直接对病人使用净化异能。而是将自己的力量,以一种极其精妙的方式,扩散到整个疗愈空间。那是一种如同春日阳光般温暖、如同母亲怀抱般安定、如同清晨林间鸟鸣般悦耳的气息。在这股气息的笼罩下,病人们紧绷的神经会不自觉地放松,内心的防御会慢慢卸下,那些被恐惧和绝望所包裹的、最珍贵的记忆,会重新,浮现出来。
然后,再由专业的心理医生、家人、朋友,用爱与记忆,去完成真正的“唤醒”。
她的工作,是创造一片能让“种子”发芽的“土壤”。
一次,在为一个被噩梦困扰的小女孩进行疗愈时,她将自己的力量,化作了一片宁静而又璀璨的星空。在梦中,小女孩不再是面对着狰狞的妖魔,而是与她在灾难中逝去的父母,在星河之中,幸福地重逢。当女孩第二天醒来时,虽然依旧会思念父母,但她的眼中,却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
几个月后,林薇的疗愈小组,取得了惊人的成功。她的方法,被全球推广,她被无数人,亲切地称为“灵魂的园丁”。
但对她而言,最大的收获,并非这些荣誉。而是在一次疗愈结束后,那个曾经被噩梦困扰的小女孩,送给了她一幅画。
画上,是一个穿着白色连衣裙的姐姐,在一片废墟之上,种下了一棵开满了金色花朵的大树。
林薇看着画,笑了。
她知道,自己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最正确的道路。
这条路,不需要她站在聚光灯下,不需要她拥有毁天灭地的力量。它只需要她,用自己最温柔、最细腻的方式,去陪伴,去倾听,去守护。
这,就是她的“守护”。
一年后,林薇回到了海州大学,继续她的学业。只是她的身边,多了一群时常来交流学习经验的、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心理学家。她依旧是那个温柔、安静的林薇,但她的眼中,却多了一份谁也无法夺走的、从容而坚定的光芒。她走在洒满阳光的校园里,就像一棵,在废墟中,顽强地,开出金色花朵的,希望之树。
(第486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