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北的朔风如刀,刮过茫茫草原。洪武四年的冬天格外寒冷,王保保站在和林城外的高岗上,望着南方的天际线,眉宇间凝结着化不开的忧思。
“王爷,陛下有请。”侍从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沉思。
北元昭宗爱猷识理答腊的行帐内,炭火噼啪作响。这位曾经的太子,如今已继位为北元皇帝,虽然失去了中原万里江山,但眉宇间依然保持着皇者的威严。
“扩廓,朕听闻明军正在大同集结,恐怕来年开春就要大举北犯。”昭宗将一封密报递给王保保,“你怎么看?”
王保保仔细阅读密报,眉头越皱越紧:“徐达、李文忠、冯胜...朱元璋这是要三路并进,志在必得啊。”
帐中众臣闻言,无不色变。丞相驴儿颤声道:“陛下,漠南诸部已经动摇,若明军大举来犯,恐怕...”
“陛下勿忧。”王保保突然抬头,眼中闪过锐利的光芒,“徐达远来,必求速战。漠北不是中原,这里是我们蒙古人的天下。臣已有了破敌之策。”
昭宗精神一振:“爱卿快讲!”
王保保走到地图前,手指划过广袤的蒙古高原:“明军三路来犯,中路徐达必是主力。我们不妨诱其深入,在土剌河一带设伏。那里水草丰美,徐达必以为我军粮草在此,定会轻敌冒进。”
“若是徐达不上当呢?”驴儿问道。
王保保微微一笑:“那就断其粮道。漠北千里无人烟,明军补给艰难。待其粮尽,不战自溃。”
昭宗拍案而起:“好!就依爱卿之计。朕命你总领全军,务必让徐达有来无回!”
寒冬过去,洪武五年的春天,明军果然如预料般兵分三路北伐。
中路徐达率五万精锐出雁门关,直扑和林;东路李文忠四万人马出居庸关,西路冯胜六万大军出金城,三路呈钳形之势,意图一举歼灭北元政权。
消息传至和林,北元朝廷一片惊慌。唯有王保保镇定自若,正在校场点兵。
“贺宗哲,你率一万骑兵,日夜骚扰徐达粮道,但只许败不许胜。”
“韩札儿,你带两万人马,在土剌河畔扎营,多立旌旗,广布炊烟,装作主力模样。”
“其余各部,随我在和林以东的山谷中埋伏。”
众将领命而去。王保保的亲信那罕低声问道:“王爷,徐达用兵如神,会上当吗?”
王保保望着南方的天空,目光深邃:“徐达百战百胜,必生骄心。况且他急于为沈儿峪之败雪耻,定会中计。”
果然,徐达大军进入漠北后,一路势如破竹。沿途蒙古部落望风归降,更助长了他的轻敌之心。
这日,徐达大军行至土剌河畔,远远望见元军大营。
“大将军,看来王保保是想在此与我军决战。”副将蓝玉说道。
徐达冷笑:“败军之将,何足言勇?传令下去,即刻进攻!”
然而当明军冲入元军大营时,却发现营中空空如也,只有些草人和旗帜。
“不好!中计了!”徐达猛然醒悟。
就在这时,四面八方响起震天的喊杀声。王保保亲率伏兵杀出,箭如雨下。
“保护大将军!”蓝玉挺枪跃马,率亲兵护住徐达。
明军虽然中了埋伏,但毕竟是百战精锐,很快稳住阵脚,结阵抵抗。
王保保在山上观战,见明军临危不乱,也不禁赞叹:“徐达治军,果然名不虚传。”
那罕急道:“王爷,明军要突围了!”
王保保冷笑:“放心,他们走不了。”
原来,王保保早在明军来路上设下多重埋伏。徐达率军突围,连破三道防线,伤亡惨重。
战至黄昏,明军终于杀出一条血路,向南撤退。王保保岂容他轻易走脱,亲率骑兵紧追不舍。
“徐达!今日就要你血债血偿!”王保保一马当先,直取徐达。
徐达仓皇应战,两人在乱军中交手十余回合。这时一支流箭射来,正中徐达坐骑。战马悲鸣倒地,将徐达摔下马来。
“大将军!”蓝玉拼死来救,与王保保战作一团。
王保保见明军援兵越来越多,知道今日难以取徐达性命,便虚晃一枪,拨马便走。
“徐达,今日饶你一命,来日再取你首级!”
此役,明军损失两万余人,徐达狼狈退回漠南。消息传开,漠北震动。
就在中路明军溃败的同时,东路李文忠部队也深入漠北,连克数个蒙古部落,兵锋直指和林。
昭宗闻讯大惊,急召王保保商议。
“爱卿,东路明军来势汹汹,如之奈何?”
王保保却从容不迫:“陛下放心,李文忠孤军深入,已入死地。臣已命人断其归路,不日便可破之。”
果然,李文忠部队在克鲁伦河畔遭遇蒙古骑兵突袭,粮道被断。时值盛夏,漠北忽降大雪,明军饥寒交迫,死伤枕藉。
“将军,将士们已经三天没吃饭了。”副将向李文忠禀报,声音虚弱。
李文忠望着漫天飞雪,长叹一声:“天不助我啊!”
就在这时,号角声起,王保保亲率大军杀到。饥寒交迫的明军无力抵抗,四散溃逃。
李文忠在亲兵护卫下拼死突围,身中数箭,勉强逃回开平。东路明军几乎全军覆没。
和林城内,凯歌高奏。北元朝廷一扫颓气,欢庆胜利。
昭宗大宴群臣,亲自为王保保斟酒:“爱卿真乃我大元柱石!此战之功,当封王爵!”
王保保跪接御酒:“此战全仗陛下洪福,三军效命,臣不敢居功。”
宴席散去,王保保独自登上和林城头。漠北的夜空繁星点点,与中原别无二致。他想起十年前在益都手刃仇敌的往事,想起在大都护卫太子的岁月,想起太原夜奔、沈儿峪惨败、黄河漂流...半生戎马,恍如一梦。
“王爷为何独自在此?”那罕不知何时来到身后。
王保保轻叹:“我在想,这一战虽然得胜,但北元气数已尽,终究难挽天倾。”
那罕不解:“王爷何出此言?我军新破明军,正该乘胜南下,恢复中原才是。”
王保保摇头:“漠北苦寒,人口稀少,如何与坐拥中原的明朝抗衡?此次大捷,不过是延缓了北元的灭亡而已。”
他望着南方的星空,目光深远:“但只要我扩廓帖木儿一息尚存,就绝不会让朱元璋安稳坐上江山。”
正如王保保所料,明朝虽然暂时受挫,但国力雄厚,不久便恢复了元气。而北元内部却矛盾重重,各部落首领心怀异志。
一日,王保保正在训练骑兵,昭宗急召入宫。
“爱卿,乃儿不花等部落首领暗中与明朝勾结,欲图谋反!”
王保保镇定自若:“陛下不必忧虑,此事臣早有察觉。已经安排妥当,只等他们自投罗网。”
三日后,乃儿不花果然发动叛乱,率部攻打和林。殊不知王保保早已设下天罗地网,叛军刚至城下,就被四面围困。
王保保立马阵前,声如洪钟:“乃儿不花!陛下待你不薄,何故谋反?”
乃儿不花自知难逃一死,挺枪来战。不三合,被王保保斩于马下。叛军见状,纷纷投降。
经此一役,北元内部暂告安定。但王保保知道,这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宁静。明朝必定会卷土重来,而那时的北元,恐怕再难有还手之力。
夕阳西下,王保保巡视着和林城防。城墙上的士兵们向他行礼,眼中满是崇敬。这位“青铁”将军,已经成为北元军民心中的精神支柱。
“传令各营,加强戒备。明军不久必至。”
亲兵领命而去。王保保望着最后一抹晚霞,心中默念:父帅,孩儿已经尽力了。大元气数虽尽,但蒙古人的血脉不会断绝。终有一日,我们的后人会重新驰骋在这片草原上。
寒风吹过,卷起他斑白的鬓发。这位元朝最后的名将,依然如青铁般挺立在漠北的风沙中,守护着一个王朝最后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