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术生平年表
1234年出身蒙古乌梁海部,将门之家,祖父是“四獒”之一的速不台,父亲是名将兀良合台。将门虎子,自幼耳濡目染军事。
1253年 随父亲兀良合台南下,参与忽必烈领导的大理国征服战争。这是其军事生涯的起点。
1255-1258年 转战西南诸部 在平定大理后,继续随父四处征战,征服白蛮、乌蛮等西南地区未归附的部落,并迫使交趾(今越南北部)臣服。
1259年 自西南突入宋境 随父率军作为奇兵,自云南广西北上,突破南宋长江防线,一路征战至鄂州(今湖北武汉)与忽必烈主力会师,展现了出色的军事才能。
1260年 受忽必烈赏识 忽必烈即位后,因其战功和忠诚,被任命为宿卫,成为皇帝的亲信。
1262年 讨伐李璮之乱 参与征讨山东军阀李璮的叛乱,因战功被任命为征南都元帅,成为独当一面的军事主帅。
1267-1273年 主持襄阳之战 这是他军事生涯中最辉煌的篇章。他针对襄阳、樊城采取了长期围困、筑堡断援、练水军、造战舰的战略。期间多次击退南宋援军,最终在1273年攻破樊城,迫使襄阳守将吕文焕投降。此战拔除了南宋最重要的战略屏障。
1274年 拜平章政事,大举伐宋,与主帅伯颜一同统领大军,正式开启灭亡南宋的全面战争。任行省平章政事,位高权重。
1275年 丁家洲、焦山大捷,在丁家洲之战和焦山之战中,指挥元军水陆并进,大破南宋主力水师,歼灭了南宋最后的有生力量,为直取临安扫清了障碍。
1275-1276年 率军围攻南宋在江北的重镇扬州,断其粮道,最终迫使守将李庭芝、姜才突围被擒,扬州平定。
1276年后 南宋灭亡后,不再参与南方战事,转而北上驻守,防御昔里吉等西北宗王的叛乱。
1287年 病逝于军中 在最后一次率军西征途中,病逝于哈剌霍州(今新疆一带)。
追封,被迫封为河南王,谥号武宣,后改谥武定,极尽哀荣。
将门之后,起点非凡:他继承了家族的军事天赋,并在早期的西南远征中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战略大师,善用谋略:在襄阳之战中,他并非一味强攻,而是创造性地运用了围点打援、建立水军、心理战术等综合手段,耗时近六年,最终不战而屈人之兵,体现了其非凡的耐心和战略眼光。
灭亡南宋的关键统帅:他是元朝灭宋战略的核心执行者之一,从打开门户(襄阳)到歼灭主力(丁家洲、焦山),再到扫清障碍(扬州),每一步都至关重要。
深受信任,善始善终:他深受元世祖忽必烈的信任,既能南征北战,也能在功成后北御叛王,最终病逝于任上,在元初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得以善终,实属难得。
第一回 将门虎子初跃马 大理烽烟试龙鳞
宪宗蒙哥在位之时,蒙古铁骑如黑云压境,自北向南席卷而来。时值深秋,滇东高原的虎头山上,西风猎猎,卷起漫天黄沙。十七岁的阿术按剑立于山巅,玄色铁甲在斜阳下泛着冷冽寒光,猩红披风在风中翻飞如战旗。
山下是父亲兀良合台的万人大营,旌旗蔽日,刀枪如林。中军大帐前,那面绣着金色苍狼的帅旗格外醒目——这是速不台家族的荣耀,是祖父随成吉思汗横扫欧亚时获得的殊荣。
少将军,大帅召见。亲兵的声音将阿术从沉思中唤醒。他整了整腰间的波斯弯刀——那是他初次随军时父亲所赠,刀柄上的狼头镶嵌着红宝石,在暮色中熠熠生辉。
大帐内,炭火噼啪作响。兀良合台正在沙盘前凝神,这位身经百战的统帅眉宇间带着倦色,但目光依旧锐利如鹰。
押赤城(今昆明)地势险要,守将高祥拥兵三万,据险而守。兀良合台的手指在沙盘上划过,我军久攻不下,粮草不继。今夜,我要你率一百怯薛,突袭东门。
阿术单膝跪地:末将领命!
记住,父亲的声音低沉而有力,这一战,不仅要破城,更要立威。让那些观望的部族看看,速不台家族的儿郎是何等英武!
是夜,乌云蔽月,正是用兵之时。阿术精选的一百怯薛,个个都是能在马背上开弓、黑暗中辨向的勇士。他们换上黑色劲装,用炭灰涂面,马蹄裹布,口衔枚,如幽灵般潜入夜色。
押赤城东倚群山,西临滇池,城墙高耸。阿术率众穿越密林,来到一处绝壁之下。这里守卫相对松懈,却是最难攀援之处。
少将军,这...副将看着近乎垂直的崖壁,面露难色。
阿术不语,从腰间取出飞虎爪,在手中旋转数圈后猛地抛出。铁爪牢牢扣住城垛,他试了试力道,率先攀援而上。身影在峭壁上灵活如猿,不过片刻便已登顶。
后续的勇士相继跟上。就在此时,巡夜的守军发现了异样。一声惊呼划破夜空:有敌——
话音未落,阿术的弯刀已然出鞘。刀光闪过,守军应声倒地。他夺过火把,在空中划出三道弧线——这是约定的信号。
刹那间,城下杀声震天。兀良合台亲率大军开始佯攻北门,守军的注意力都被吸引过去。阿术趁机带领勇士杀向东门,沿途点燃粮草仓库。火借风势,很快蔓延开来。
随我来!阿术一马当先,直取东门守将府邸。守将高祥刚从睡梦中惊醒,还未来得及披甲,就见一个少年将军破门而入。
来将通名!高祥举剑喝道。
蒙古阿术!少年声如洪钟,弯刀已至面前。不过三合,高祥手中长剑被震飞,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个尚未弱冠的少年将领。
城门洞开,蒙古铁骑如潮水般涌入。至天明时分,押赤城头已换上了蒙古的苍狼旗。
夺取押赤城后,大军继续东进,兵锋直指乾德哥城(今曲靖附近)。然而就在围城第三日,兀良合台突发恶疾,高烧不退。
军帐内,药味浓郁。老将军卧在榻上,面色蜡黄,却仍强撑着召来诸将。
我军深入敌境,主帅病重,军心必乱。兀良合台声音虚弱,但目光扫过众将时依然威严,即日起,由阿术暂代军务,诸将要尽心辅佐,不得有违!
帐中一时寂静。几位年长的千户长面面相觑,显然对这位年仅十七岁的少主能否担此重任心存疑虑。
阿术深吸一口气,向前迈出一步:末将必不负大帅重托!他转身面对众将,朗声道:传令:封锁大帅病重的消息,各营照常升灶,多竖旗帜。违令泄密者,斩!
是夜,阿术独坐帅帐,对着地图沉思至三更。乾德哥城守军若是得知父亲病重,必定出城劫营。不如将计就计...
果然,次日拂晓,城中守军倾巢而出。然而等待他们的,是阿术精心布置的埋伏。当敌军进入包围圈后,蒙古骑兵从三面杀出,箭如飞蝗。
阿术亲率一队精骑,直取敌军主将。混战中,他的肩甲被流矢射中,却浑然不觉,手中长枪如蛟龙出海,连挑三员敌将。少年血战的身影,让原本心存疑虑的老将们都为之动容。
乾德哥城既下,大军休整三日。这日清晨,探马来报:曲靖部族联合周边三城,集结两万兵马,据守白石江。
阿术立即召集诸将议事。帐中,他指着地图说道:白石江水流湍急,敌军据险而守,若强攻,损失必大。我观东南有密林,可藏精兵...
老将阿塔海皱眉道:少将军,密林虽可藏兵,但地势低洼,若被敌军发觉,恐遭火攻。
正是要他们发觉。阿术微微一笑,我已命人准备了湿泥,今夜便让士兵涂抹衣甲。若敌军用火,正可引其出击。
是夜,阿术亲率两千精兵潜入密林。果然,次日交战正酣时,敌军纵火焚林。然而湿泥护体的蒙古士兵并未慌乱,反而借着浓烟掩护,突然杀出。
与此同时,阿术早先安排的另一支奇兵,从上游浅滩渡江,直插敌军后方。前后夹击之下,联军大败。此战,阿术连克三城,缴获粮草军械无数。
最让诸将佩服的是,战后阿术将部分战利品分给当地归顺的部族首领,并奏请朝廷授予他们官职。这种刚柔并济的手段,让西南各部族既畏其威,又感其德。
转眼已是深冬。大军行进至乌蒙山区(今昭通一带),这里山势险峻,气候恶劣。当地最大的部族据守赤秃哥山寨,号称天险难破。
这日,阿术带着亲兵巡视地形。但见山寨建于绝壁之上,只有一条窄路可通,当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少将军,这该如何是好?副将望着险峻的山势,不禁咂舌。
阿术却不答话,目光落在山间盘旋的苍鹰上。良久,他突然问道:你们可知道,为什么再凶猛的苍鹰,也不敢在暴风雪中飞翔?
众亲兵面面相觑,不知少将军何意。
因为风雪会蒙住它的眼睛,折断它的翅膀。阿术自顾自地说道,传令:全军后退十里扎营。
当夜,果然狂风大作,暴雪倾盆。然而就在这风雪最猛烈的时候,阿术亲自挑选了三百敢死士,每人只带短刀和绳索,冒着风雪向山寨进发。
这样的天气,守军必定松懈。阿术对部下说道,而且风雪会掩盖我们的行踪。
事实证明他的判断完全正确。当蒙古勇士如神兵天降般出现在寨墙上时,守军还在酣睡。赤秃哥山寨,这座号称永不陷落的堡垒,就在这个风雪交加的夜晚被攻克了。
此战之后,西南各部闻风丧胆,相继遣使请降。阿术恩威并施,对归顺者厚加赏赐,对抗拒者坚决打击,很快就稳定了局势。
次年开春,捷报传至哈拉和林。宪宗蒙哥正在宫中与群臣议事,闻报大喜。
好!好!好!宪宗连说三个字,抚须笑道,兀良合台教子有方,阿术未有名位,却能挺身奉国,连战连捷。真乃我蒙古勇士楷模!
当下传旨:赐阿术黄金三百两,西域宝马十匹,雕弓一张。并特意下诏:着阿术即日赴汗廷觐见。
此时的阿术,正在营中照料刚刚病愈的父亲。接到圣旨时,他并没有太多欣喜,反而对父亲说:此次征战,全赖将士用命,儿不敢独居此功。
兀良合台欣慰地看着儿子:懂得谦逊,是为将者应有的品格。不过,老将军话锋一转,你可知陛下为何要召你入朝?
阿术沉吟片刻:是要亲自考察儿的才能?
这是一方面。兀良合台颔首,更重要的是,陛下要让你见识汗廷的威严,结识各方重臣。阿术,你的舞台不应该只在西南一隅。
次日启程时,全军将士列队相送。那些曾经质疑过阿术的老将,此刻都心悦诚服地向他行礼。少年将军跨上战马,回望这片他征战过的土地,心中已然有了更大的抱负。
北去的路上,春雪初融。阿术不知道的是,此刻的汗廷中,一场关于是否大举南征的争论正在进行。而他,这个刚刚崭露头角的将门之后,即将被推上更大的历史舞台。
很多年后,当阿术已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元帅时,他仍会想起那个虎头山下的黄昏。父亲的话语犹在耳边:为将者,不仅要善战,更要善谋。刀剑可以破一城,智慧才能服天下。
正是这番教诲,让他在后来的征战中,总是能够把握战机,出奇制胜。而西南的这段征战经历,也为他日后经略襄阳、统兵灭宋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少年时在烽烟中试炼出的,终将助他成长为一代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