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皇宫甬道还沾着露水,林风踩着自行车的脚踏板,车轮碾过青石板发出 “咕噜咕噜” 的轻响,比平时的马车快了不止一倍 —— 往日从寝宫到早朝的大殿要走两刻钟,今天骑这车,不到一刻钟就快到了,车把上的小竹篮里还装着张师傅刚热好的馒头,热气透过竹缝飘出来,混着清晨的风,格外舒心。
“陛下,等等俺!” 小李子背着个布包,气喘吁吁地跟在后面跑,布包里装着林风的朝服和奏折,“您骑得太快了,俺这腿都快跑断了,早知道俺也跟王师傅要辆小的,不用天天追您!”
林风笑着放慢速度,伸手把竹篮里的馒头递给他一个:“等下次再做,给你也做辆‘迷你版’,专门用来给学堂送教材,省得你天天扛着布包跑。”
说话间,前面传来大臣们的议论声 —— 左将军周武正和户部尚书站在宫门口,手里拿着朝笏,眼睛却直勾勾地盯着林风的自行车,连旁边侍卫打招呼都没听见。等林风骑到近前,周武忍不住上前一步,伸手摸了摸包着铁皮的车轮,惊讶地说:“陛下,这就是上次您说的‘自行车’?真不用马拉,自己就能走?骑起来比走路快多了,俺们天天早朝赶得急,要是有这玩意儿,再也不用天不亮就起床了!”
户部尚书也凑过来,看着车把上的小竹篮,笑着说:“陛下,这篮子还能装奏折和馒头,太实用了!俺每天带的粮账本子沉得很,要是能放篮子里,胳膊也能轻松点。您看…… 能不能也给臣们做几辆?哪怕轮流用也行啊!”
周围的大臣们也跟着附和,有的说 “要是有这车,处理宫外的政务也快”,有的说 “去国子监讲课,骑这个比坐轿子灵活”,连之前总板着脸的李老儒,都忍不住小声问:“陛下,这车好学不?老臣年纪大了,走路慢,要是能骑,以后去学堂教国学也方便。”
林风跳下车,扶着车把笑:“大家别急,这自行车确实方便,朕已经让王师傅再做 10 辆,不过不是人人都有 —— 谁最近处理政务积极、办事效率高,朕就给谁先配,算是‘勤政奖励’。比如户部尚书要是能把积压的粮账算完,周将军要是能把边境的巡逻路线规划好,都有机会拿到车。”
这话一出,大臣们瞬间炸了锅 —— 之前总拖着没办的事,现在都急着认领:户部尚书当场拍胸脯,说 “三天内把所有粮账算完,要是错一笔,臣就把账本吃了”;周武更是直接,说 “今天就去边境营地,把巡逻路线画出来,明天就给陛下看”;连李老儒都赶紧说 “臣这就去整理国学课的讲义,保证下周就能在成人班开课”。
小李子在旁边看得直乐,凑到林风耳边小声说:“陛下,您这招太妙了!之前大臣们总说‘忙不过来’,现在为了自行车,都抢着干活,比您催十遍都管用!”
接下来的几天,皇宫里的氛围格外不一样 —— 户部的灯每晚都亮到深夜,户部尚书带着下属们算粮账,连饭都让御膳房送到办公室,张师傅还特意给他们煮了火锅,说 “吃饱了好算账”;周武天天泡在兵部,对着地图画巡逻路线,时不时还跑去工匠房,问王师傅 “自行车啥时候做好,能不能先给俺留一辆,俺保证骑去边境不撞树”;李老儒则把国学课的讲义改了又改,还让陈小哥帮忙画了插图,说 “要让百姓听得懂、喜欢听,才配得上自行车奖励”。
五天后,第一批 10 辆改进版自行车终于做好了 —— 王师傅不仅加了木辐条,还按林风的要求,在车把旁边装了个小木块当 “简易刹车”,捏紧木块就能顶住车轮,慢慢停下。林风在早朝后,当着所有大臣的面,把自行车分给了办事最积极的 10 个人:户部尚书、周武、李老儒都在列,还有几个处理地方政务的官员。
周武拿到车后,当场就想骑,不顾侍卫的阻拦,推着车就往宫门外走,嘴里喊着 “俺去试试刹车好不好用,顺便去营地送巡逻路线”。可没走多远,就听到 “砰” 的一声 —— 他光顾着跟旁边的官员炫耀,没注意宫门口的门槛,车轮撞在门槛上,车把一歪,连人带车摔在地上,朝服都蹭破了一块,引得大臣们哈哈大笑。
“周将军,您这骑术不行啊!” 户部尚书笑得直拍腿,“还没骑出宫门就摔了,这要是骑去边境,还不得摔进山沟里?”
周武从地上爬起来,拍了拍身上的灰,嘴硬道:“俺是故意试刹车的!这刹车太灵了,一捏就停,没稳住才摔的!下次俺肯定不摔!”
林风也忍不住笑,走过去帮他扶起车:“你啊,急什么?先在皇宫里练几天,等骑稳了再出去。王师傅,再把刹车调松点,别太灵了,免得大家不习惯。”
有了周武的 “前车之鉴”,其他拿到车的大臣都不敢冒失 —— 李老儒找小李子教他骑车,小李子故意逗他,让他先在御花园的空地上练 “绕花坛”,结果李老儒骑得太急,差点撞翻张师傅煮火锅的铜锅,吓得张师傅赶紧把锅往旁边挪,嘴里喊:“李老儒,您慢着点!这锅要是翻了,大家中午就没火锅吃了!”
慢慢的,大臣们都学会了骑车 —— 户部尚书每天骑着车去粮库查账,车篮里装着粮账本子和馒头,比之前坐轿子快了半个时辰;李老儒骑着车去学堂教国学,车把上挂着《论语》和漫画稿,百姓们看到了,都笑着说 “李老儒也赶时髦,骑上自走车了”;周武则骑着车去营地,还把巡逻路线画在车把上的小木板上,随时能看,再也不用抱着厚厚的地图跑。
皇宫里的自行车越来越多,甚至有宫女和太监也学着骑 —— 负责送奏折的小太监,骑着迷你版自行车,比之前跑着送快了不少,还能顺便帮御膳房送点食材;宫女们则喜欢在傍晚时分,骑着车在御花园里转,车篮里装着刚摘的鲜花,笑声飘得满院子都是。
这天早朝后,林风正和王师傅讨论给学堂做的自行车(已经加了木辐条,能在土路上骑了),密探匆匆跑来,手里拿着封信:“陛下,边境将军来信,说看到大臣们都骑自行车,也想求陛下给边境送几辆 —— 现在边境送信靠马,遇到雨天路滑,马也不好走,要是有自行车,探子送信能快不少,还能灵活躲着外族的眼线。”
林风接过信,笑着对王师傅说:“看来这自行车不仅能当皇家代步车,还能去边境派上用场!你赶紧再做 5 辆,加固车轮和车架,适应边境的土路和山路,争取下个月送过去。”
王师傅赶紧点头:“陛下放心!俺这就找铁匠,把车轮的铁皮再加厚点,车架用最硬的木头,保证在边境也能骑!”
小李子在旁边凑过来,兴奋地说:“陛下,俺也想去边境送自行车!顺便看看陈小哥的成人班,教他们骑,以后他们去山里教百姓算账,也能骑这个,不用走山路了!”
林风笑着摸了摸他的头:“好啊,等自行车做好了,就带你去边境,不过你得先把骑术练好,别像周将军一样,还没到边境就摔了。”
夕阳西下时,工匠房里又热闹起来 —— 王师傅带着伙计们做边境用的加固版自行车,铁匠在给车轮加更厚的铁皮,小李子则趴在桌上,给自行车的车篮上画火锅图案,说是 “让边境的人也知道,这是京城来的车,能带来好日子”。
大臣们骑着自行车陆续下班,有的去御膳房吃火锅,有的去学堂看孩子们上课,有的则直接骑车回家,宫门口的侍卫们看着这一幕,忍不住笑着说:“现在的皇宫,比以前热闹多了,陛下的自行车,不仅方便了大家,还让大臣们更勤政了,真是好东西!”
可没人注意到,宫墙外的角落里,一个外族探子正偷偷看着大臣们骑车的场景,手里的小本子上画着自行车的草图,虽然画得歪歪扭扭,却还是记下了 “铁轴、木辐条、刹车木块” 的细节 —— 显然,他们还没放弃模仿,只是不知道,这次他们能不能做出能在边境山路上骑的自行车。
一场围绕 “皇家代步车” 的热闹,不仅让皇宫的效率高了起来,还让自行车的用途从 “代步” 扩展到了政务、教育甚至边境,而接下来的边境送车之旅,又将是一场充满未知与挑战的新冒险 —— 林风知道,这小小的自行车,不仅是个代步工具,更是连接京城与边境、连接朝廷与百姓的 “纽带”,只要用得好,就能为大炎的安稳与好日子,添上更多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