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点文学网总部的新闻发布会厅内,气氛庄重而热烈。落地窗外是繁华的都市景象,高楼林立,车水马龙,而室内的布置却透着一股别样的雅致——原木色的会议桌整齐排列,桌案上摆放着素雅的青瓷花瓶,里面插着几枝新鲜的竹枝,与“云栖”二字的意境遥相呼应。来自全国各地的媒体记者、文学界人士、网文创作者代表齐聚一堂,相机的快门声此起彼伏,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发布会的核心区域。
陆砚辞身着一身简约的深灰色西装,身姿挺拔,气质沉稳。他身旁站着启点文学网的cEo林哲,两人面带微笑,向在场的嘉宾点头致意。随着主持人的开场白落下,林哲率先走上发言台,目光扫过全场,语气恳切:“今天,我们与陆砚辞先生共同宣布‘云栖杯’网文大赛正式启动。在网文行业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见过太多套路化的作品,也深知许多坚持初心的创作者面临的困境。因此,这场大赛,我们希望能打破常规,为文学深耕者提供一个真正的舞台。”
话音落下,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随后,陆砚辞走上发言台,他手中拿着一份大赛章程,眼神坚定而真诚:“文学的本质,是对现实的关照,是对传承的坚守,是对人性的探索。‘云栖杯’的核心主题,定为‘现实与传承’,我们希望能看到更多扎根生活、贴近大地的作品。”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大赛将明确拒绝‘系统流’‘赘婿流’等过度商业化的套路题材。这些题材或许能带来短期的流量,但缺乏深度与温度,难以长久打动人心。我们鼓励的,是反映乡村变迁的故事——比如云栖村这样的村落,在时代浪潮中的坚守与革新;是非遗传承的历程——那些濒临失传的手艺,背后藏着的匠人精神与文化底蕴;是小人物的命运沉浮——他们在生活中挣扎、奋斗、坚守,身上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也是扎根传统文化的创新作品——用现代的笔触,诠释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价值。”
这番话掷地有声,引发了在场许多创作者的共鸣。不少人频频点头,眼中露出激动的神色——在流量至上的当下,太多平台一味追求热度,让现实题材、传统文化题材的创作者屡屡碰壁,而“云栖杯”的出现,无疑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门。
大赛的评审标准更是颠覆了行业常规。陆砚辞明确表示,本次大赛将把“真实感”置于“文笔”和“热度”之上:“我们不追求辞藻的华丽,不迷信数据的高低,只看重作品是否有血有肉,是否能让读者感受到真实的情感与深刻的思考。一部作品,哪怕文笔朴实,只要能还原生活的本真,传递向上的力量,就值得被肯定。”
为了保证评审的专业性与公正性,大赛邀请了堪称“顶配”的评审团。除了陆砚辞亲自担任评委会主席外,还特别邀请了茅盾文学奖得主苏敏、知名非遗传承人陈巧娘、当代文学评论家周明远等业界大咖加盟。“苏敏老师深耕现实题材数十年,能为创作者提供专业的文学指导;陈巧娘老师熟悉各类非遗技艺,能精准把握传承题材的核心;周明远老师则能以客观的视角,审视作品的文学价值。”陆砚辞介绍道,“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评审阵容,确保每一部优秀的作品都能被发现,不被埋没。”
极具吸引力的奖励机制,更是让在场的创作者们备受鼓舞。大赛设置了丰厚的奖金,最高奖项奖金高达五十万元,除此之外,获奖作品还将获得云栖文创提供的全方位孵化支持——免费改编成动画或短剧,而作者将拥有深度参与改编全过程的权利。“很多创作者担心自己的作品被改编后失去原味,我们承诺,从剧本打磨到角色选择,再到后期制作,作者都将拥有话语权,我们会尊重每一位创作者的心血,守护作品的核心灵魂。”林哲补充道。
新闻发布会结束后,“云栖杯”网文大赛的报名通道正式开启。令人惊喜的是,大赛启动首日,报名后台便收到了超过三千部参赛作品,其中八成来自未签约的新人作者。他们中有在校大学生,有在职的普通职员,有扎根乡村的基层工作者,也有退休后重拾写作梦想的老人。大家带着对文学的热爱,带着对“现实与传承”主题的理解,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倾注于笔端,写下了一个个充满人间烟火气的故事。
在大赛的留言区,一位名叫“田埂上的笔”的作者留下了一段动情的文字:“我写乡村题材五年了,曾经投过很多平台,都因为‘不够商业化’‘没有流量’被拒绝。我以为没有人愿意看那些关于稻田、关于村庄、关于小人物的故事了,直到‘云栖杯’出现。终于有一个平台,愿意静下心来,看我们写的‘人间烟火’了。谢谢你们,给了我们这些‘文学深耕者’一个发光的机会。”
这段留言很快被点赞置顶,引发了无数创作者的共鸣。大家纷纷留言,分享自己的创作经历与坚守,字里行间满是对大赛的认可与期待。“云栖杯”的启动,不仅为网文行业注入了一股清流,更让人们看到了文学回归本真的可能——拒绝套路,深耕现实,坚守传承,这样的文学作品,终将拥有最长久的生命力。
需要我补充大赛后续的报名热潮细节,或是增加一位新人作者的具体创作故事,让内容更具感染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