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细雨迷蒙、天色未明的清晨,他决定前往紫金山南麓的明孝陵。
车队轻简,仅有龙一与数名绝对核心的龙爪卫。马车碾过被雨水打湿的山路,发出沉闷而规律的声音,四周寂静,唯有雨丝敲打车顶的沙沙声,更衬得山林幽深,气氛肃穆。
抵达陵寝神道入口时,雨幕中,一队人马已如磐石般肃立等候。
为首一人,身形魁梧挺拔,仿佛山岩间扎根的青松,正是孝陵卫指挥使、金陵新军主将——耿忠。
他未着遮雨的斗笠蓑衣,一身笔挺的深蓝色新式军服早已被雨水浸透,深了一片颜色,肩章上的将星在晦暗的晨光中依旧闪烁着坚定的微光。
雨水顺着他刚毅的面颊滑落,他却浑然不觉,目光如炬,紧紧盯着驶来的马车。
见到朱啸下车,耿忠立即迈着标准的正步上前,右拳重重击胸,行了一个干净利落的新式军礼,声音因激动而略显沙哑,却依旧洪亮:
“臣,耿忠!率孝陵卫值守官兵,恭迎圣驾!陵区已按旨意净空,万无一失,请陛下安心祭祖!”
他身后的士兵们也同时持枪行礼,动作整齐划一,尽管人数不多,那股历经严格训练才有的精悍之气,已扑面而来。
朱啸看着耿忠被雨水打湿的肩头,微微动容,上前一步,伸手轻轻替他拂去肩章上的水珠:“辛苦了。雨不小,何必在此久候。”
这看似随意的举动,却让耿忠这个钢铁般的汉子眼眶瞬间发热,他强抑着澎湃的心情,声音更沉:“守护陵寝,觐见陛下,乃臣等本分,不敢言苦!”
在耿忠的引领下,朱啸沉默地行走在通往陵寝的漫长神道上。
两旁巨大的石象生在迷蒙雨雾中若隐若现,默然见证着时光流逝。沿途岗哨林立,皆是金陵新军的精锐,他们手持带着明晃晃刺刀的新式燧发火铳,身披防水油布,任凭雨水浸透军服,依旧如铜浇铁铸般挺立,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四周。
整个陵区,除了风雨声和规律的脚步声,再无一丝杂音,军纪之严明,令人心悸。
来到宝顶前的祭台,朱啸摒退了左右,只留龙一在十步外警戒。
他独自一人,肃立在细雨中,仰望着朱元璋那巨大的坟茔和周围苍翠遒劲的松柏。
冰凉的雨水打湿了他的头发、脸颊和衣襟,带来刺骨的寒意,他却希望借此让自己更加清醒。
面对这位起于微末、驱除鞑虏、重开大夏的祖先,他心中百感交集。
自己以异世之魂,承继这具身体,肩负起这庞大的帝国,所做的一切,是对是错?
平定辽东、经略东瀛、革新漕运、整顿吏治、兴办实学、编练新军……这些看似“中兴”的举措,其内核却是在用超越时代的知识与理念,对这个古老的王朝进行着近乎脱胎换骨般的改造。
这既是对太祖伟业的继承,更是一种艰难的超越,甚至可说是“背叛”了某些固有的轨迹。
“太祖在上,不肖子孙由校,敬禀……”他在心中默念,声音只有自己与这天地祖宗能闻,“孙儿自知,所行之法,多有悖于常例,所倡之言,常惊世骇俗。然则,时移世易,固步自封,唯有覆亡一途。
孙儿唯有行非常之法,走革新之路,强军富民,格物兴邦,方能在这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为我大明争得一线生机,护佑这万里江山……恳请太祖英灵,佑我大明,涤荡尘埃,重开新天!”
默祷毕,他整理了一下湿透的衣冠,神情庄重,对着巨大的宝顶,深深三鞠躬。
雨水模糊了他的视线,那一刻,仿佛穿越了数百年的时空,与那位雄才大略的祖先有了一丝精神上的共鸣。
祭祀完毕,耿忠引着朱啸,穿过一片隐秘的松林,来到陵区深处一处依山势开辟的巨大校场。
此处显然日常是金陵新军的核心演武之地,设施齐全,地面平整。
此时,校场之上,万名精锐已列成整齐的方阵,鸦雀无声。
尽管雨水不停,但每一名士兵都昂首挺胸,目光炽热地望向他们的皇帝。
当朱啸在耿忠陪同下登上阅兵台时,整个校场的气氛瞬间达到了顶点。
“陛下万岁!”耿忠转身,面对全军,用尽全身力气高呼。
“万岁!万岁!万岁!”
万名将士的呐喊声如同平地惊雷,瞬间冲破了雨幕,回荡在山谷之间,震得人耳膜发聩,连空中的雨丝仿佛都为之一滞。
那声音里蕴含的忠诚、力量与期待,让朱啸心潮澎湃。
随后,阅兵开始。队列行进,步伐铿锵,踏在地上,泥水飞溅,却丝毫不乱阵型;刺杀操练,吼声震天,动作狠厉,充满实战的杀气;
最引人注目的则是火器射击演练,装填、瞄准、击发,动作娴熟流畅,排枪齐射之声连绵不绝,如同阵阵霹雳,硝烟混合着水汽弥漫开来,远处的木靶在精准的火力下纷纷碎裂。
朱啸站在阅兵台上,目光扫过这一张张年轻而坚毅的面孔,看着这支在他手中诞生的、融合了旧日忠诚与新时代战术的新军,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豪情与欣慰。
这不仅仅是告慰祖灵的成果,更是他掌控江南、应对未来一切风浪的底气所在,是一柄隐藏的利剑,一块最坚实的基石。
演练结束,全场再次肃静,只有雨水落下的声音。所有官兵的目光都聚焦在皇帝身上。
朱啸向前一步,运足中气,声音清晰地传遍校场:“朕,今日见尔等操演,军容严整,技艺精湛,士气如虹,朕心甚慰!金陵新军,不负朕望!”
简单的一句话,让台下许多士兵激动得脸庞发红。
他继续道:“尔等镇守皇陵,护卫留都,责任重大,功在社稷!朕宣布,金陵新军全体官兵,加发一个月恩饷,以酬尔等忠勤!”
短暂的寂静后,是更加山呼海啸般的“万岁”声,许多士兵的脸上露出了由衷的喜悦。
朱啸抬手,压下欢呼,目光转向身旁同样激动不已的耿忠:“孝陵卫指挥使、金陵新军主将耿忠,统军有方,忠勇可嘉,朕特加封为‘忠义伯’,世袭罔替,望尔再接再厉,为朕永镇东南!”
“臣……耿忠!谢陛下天恩!必当肝脑涂地,以报陛下!”耿忠猛地跪倒在地,声音哽咽,这个铁打的汉子,此刻竟有些控制不住情绪。伯爵之位,世袭罔替,这是何等殊荣!
朱啸亲手将他扶起,用力拍了拍他的臂膀:“好好带兵,大明,需要更多像你这样的将军。”
离开孝陵时,雨势渐歇。朱啸回望那隐于苍松翠柏之间的陵寝,心中一片澄澈。祭祖,是回顾过去,汲取力量;阅军,则是直面现在,布局未来。这条革新之路,他走得更加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