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建安十八年,许都。
天下已定,四海归心。朝堂之上,百官联名,上表劝进,请曹操晋爵“魏王”,加九锡,设天子旌旗。
这是人臣之极,也是代汉自立前,最后一步。
满朝文武,无不欢呼雀跃,唯有一个人,如同一尊沉默的石像,立于朝堂的角落,一言不发。
他,就是荀彧,荀文若。
曹操的“张良”,大汉的“萧何”。他一生,为曹操,规划了统一北方的宏图伟业。但他心中,始终坚守着,那个“匡扶汉室”的,最初的梦想。
称王,对他而言,就是对他一生信念的,彻底背叛。
退朝后,曹操将姜小伍,留在了铜雀台。
“先生,你看,文若他……”曹操的语气中,充满了,深深的无奈和失望,“孤,待他不薄,为何,到了最后,他却要,与孤,离心离德?”
姜小伍看着窗外,那轮,即将落下的夕阳,缓缓说道:“主公,您和荀令君,追求的,从来就不是同一个东西。”
“何意?”
“主公您,追求的是‘霸道’。以雷霆手段,结束乱世,建立一个,属于您的新秩序。而荀令君,追求的是‘王道’。辅佐明君,重振朝纲,恢复大汉的荣光。”
“过去,你们的敌人,是袁绍、是吕布、是刘表。所以,你们的利益,是一致的。但现在,您最大的敌人,变成了,那个,名为‘汉室’的,空壳。所以,你们,也就走到了,对立面。”
“若他,执意反对呢?”曹操的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杀意。
“杀他,易如反掌。”姜小伍转过身,看着曹操,“但杀了荀彧,主公您,就真的成了,孤家寡人。天下士人,会如何看待您?他们会说,曹司空,可以共患难,不可以共富贵。他连,为他操劳一生的荀令君都能杀,还有谁,敢真心辅佐他?”
“主公,您需要的,不是他的命,而是他的心。哪怕,只是,暂时的,妥协。”
“可如何,才能让他妥协?”
“给他一个,无法拒绝的,‘王道’。”姜小伍的嘴角,勾起一抹,神秘的微笑,“我们要做的,不是逼他,而是,让他,主动,为我们铺平,称王的道路。”
### **一封空白的奏折**
数日后,荀彧的府邸。
他正准备,上奏最后一道,劝阻曹操称王的,奏折。他知道,这封奏折递上去,他与曹操之间,君臣之义,便彻底,恩断义绝。
就在这时,一名仆人,匆匆跑了进来。
“令君,宫中,姜小伍先生,前来拜访。”
荀彧眉头一皱,他不知道,这个,曹操身边,最神秘的谋士,来见他,所为何事。
姜小伍被请入书房。他没有行礼,只是,将一个,空白的,奏折盒子,放在了荀彧的面前。
“荀令君,这是主公,让我,交给你的。”
荀彧看着那个,空无一物的盒子,心中,充满了,疑惑和警惕。
“曹司空,这是何意?”
“主公说,他知道,令君心中,有一道,非上不可的,奏折。这道奏折,关乎令君的信念,也关乎,令君的,名节。”
“所以,主公,不想,让这道奏折,成为,你们君臣决裂的,见证。”姜小伍的语气,平静而真诚,“他想,和令君,做一笔,交易。”
“交易?”荀彧冷笑一声,“我荀文若,一生,只忠于汉室,不做交易。”
“是吗?”姜小伍笑了,“那如果,这笔交易,是为了汉室呢?”
他打开那个空白的盒子,从里面,取出了一卷,用蜡封好的,诏书。
“这是主公,以天子名义,拟定的,一道诏书。但诏书的内容,是空白的。”
荀彧,彻底愣住了。
“主公想请令君,来填写,这道诏书的内容。”姜小伍缓缓说道,“令君可以在其中,写入,任何,您认为,对汉室有利,对天下百姓有利的,条款。”
“比如,‘曹公称王,但终身,不称帝’。”
“比如,‘设立‘辅政大臣’,由荀令君您,担任,监督魏王,确保汉室天子,的地位,不受侵犯’。”
“比如,‘废除所有,苛捐杂税,与民休息,三十年内,不动刀兵’。”
“比如,‘广开言路,重修太学,寻访天下贤才,皆入朝为官,不论出身’。”
姜小伍每说一条,荀彧的心,就震动一分。
这些条款,每一条,都是他,梦寐以求的,王道之政!
“主公还说,只要令君,肯填写这道诏书,并以你荀彧的名义,昭告天下。那么,他称王之后,便会,严格遵守,诏书中的,每一条。若有违背,天下人,皆可,讨伐之!”
“这……这……”荀彧拿着那卷,空白的诏书,手,都在颤抖。
他看着姜小伍,眼中,充满了,挣扎和痛苦。
“这……是陷阱吗?”
“是,也不是。”姜小伍坦然道,“对主公而言,这是,一个,能让他,顺利称王的,‘陷阱’。但对令君您,对天下百姓而言,这,或许,是当下,最好的,选择。”
“令君,您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您想恢复的,是那个,文景之治,光武中兴的,大汉。但那个大汉,已经回不来了。天下,经不起,再一次的,分裂和战乱了。”
“您现在,有一个机会。用一次,妥协,换取,一个,被‘锁住’的魏王,和一个,被‘保护’的汉室,以及,一个,可以休养生息的,天下。这笔交易,您,真的,不做吗?”
### **双赢的结局,无声的落幕**
那一夜,荀彧,在书房中,坐了一夜。
他看着那卷,空白的诏书,仿佛看到了,自己一生的,理想与现实,在不断地,交织,碰撞。
他想起了,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自己。
他想起了,曹操,对他说的那句,“吾之子房”。
他想起了,这连年的战乱,和,那些,在战火中,流离失所的,百姓。
最终,他,拿起了笔。
他没有写,那些,限制曹操权力的,条款。
他只是,在那卷空白的诏书上,写下了,十二个字。
“克定祸乱,当以王道,安抚天下。”
第二天,荀彧,将这道,由他亲自填写的,诏书,呈了上去。
朝堂之上,再无,反对之声。
曹操,顺理成章地,晋爵魏王,建天子旌旗。
但他,也遵守了,荀彧,在诏书中,定下的,那个,无形的,约定。
他称王之后,果然,没有称帝。
他果然,下令,与民休息,减免赋税。
他果然,重修太学,广开言路。
天下,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和平与繁荣的时期。
而荀彧,则依旧,担任着,他那“辅政大臣”的,虚职。他不再,参与,任何的,核心决策。只是,默默地,看着,这个,由他亲手,送上王位,又被他亲手,锁住的,魏王。
他用自己的,最后一次,妥协,换来了,这个时代的,和平。
数年后,荀彧,病逝于许都。
临终前,他将自己,一生的,奏折,全部,付之一炬。
只留下了,那卷,写着十二个字的,诏书。
姜小伍,站在他的床前,看着他,安详的,面容,轻声说道:“荀令君,您,没有输。您只是,用一种,我们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方式,赢得了,您想要的,结局。”
荀彧,微微一笑,闭上了眼睛。
他的一生,都在,为汉室,做最后的,努力。
而这一次,他成功了。
他用一个,被“阉割”的,王权,换来了,一个,被“延续”的,汉室,和,一个,真正,属于百姓的,太平盛世。
这,或许,就是,他,作为一个,汉臣,所能得到的,最好的,结局。
而姜小伍,也完成了,他,在这个时代,最后的,一件,大事。
他看着,这个,由他亲手,缔造的,统一的,和平的,帝国,心中,第一次,感到了,真正的,满足。
他知道,他的使命,已经,结束了。
这个时代,不再需要,他这样的,搅局者。
它需要的,是,守护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