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建安十七年,天下归一已逾一年。
曹操的帝国,如同一台精密的机器,在许都的中央集权下,平稳而高效地运转着。四海之内,再无敢与之抗衡的诸侯。然而,在这片看似平静的表象之下,暗流依旧在边陲之地涌动。
西凉,马腾、马超父子,世代盘踞,手握羌、胡、汉三部精锐,麾下“西凉铁骑”更是威震天下。他们虽名义上归顺,却始终是悬在曹操心头的一把利剑。
“主公,西凉不宁,则天下不宁。”姜小伍在朝堂之上,平静地说道,“马腾老谋深算,马超勇冠三军,父子二人,狼子野心,迟早必反。与其等他们养肥了再打,不如,我们先下手为强。”
曹操点了点头,他早已看出了马氏父子的不臣之心。
“先生所言极是。但西凉铁骑,非同小可。孤若派大军前往,恐朝中有变;若派将轻敌,又恐有失。不知,先生可愿,为孤,走这一遭?”
姜小伍躬身一揖:“小伍义不容辞。”
“好!”曹操大喜,“孤再拨你五万精兵,并命‘虎痴’许褚、‘五子良将’之张辽、张合,三人,皆归你调遣!”
此番阵容,堪称豪华。一个智谋如妖的统帅,配上三位当世顶级的猛将,足以让任何敌人,感到绝望。
### **渭水之畔,锦囊妙计**
西凉,前线大营。
姜小伍坐在中军帐内,面前,摆着一张巨大的沙盘。许褚、张辽、张合,三位大将,分立两侧。
“先生,何时开战?俺老许的斧子,已经等不及了!”许褚瓮声瓮气地说道。
张辽则更为沉稳:“先生,马超善用奇兵,我等不可轻敌。当先探明其虚实,再作打算。”
张合也点头道:“凉州地形复杂,沟壑纵横,利于骑兵突袭,不利于我军展开。此战,关键在于,如何将马超的骑兵,引入我们预设的战场。”
三人,代表了三种不同的作战思路。
姜小伍笑了笑,从袖中,取出了三个锦囊。
“三位将军所言,皆有道理。所以,此战,我们要兵分三路。”
他将第一个锦囊,递给许褚。
“仲康(许褚字),你率一万精兵,去渭水上游,扎下一个,看起来,像是我们中军大营的营寨。营中,要多立旗帜,多起炊烟,但士兵,却要藏于暗处。记住,你的任务,不是打仗,是‘挨打’。”
“挨打?”许褚一愣。
“对。”姜小伍又把第二个锦囊,递给张辽。“文远(张辽字),你率两万兵马,埋伏于渭水下游的芦苇荡中。待马超全军出动,攻打仲康的‘假营寨’时,你便从后方,烧掉他的船只,断其归路。”
最后,他将第三个锦囊,递给张合。
“儁乂(张合字),你率剩下的两万兵马,埋伏于渭水南岸的山谷之中。待马超军心大乱,回撤渡河之时,你便与文远,前后夹击,将其,一举歼灭!”
此计,以许褚为饵,张辽为锁,张合为刀,一个完美的,口袋阵。
三位大将,听完计策,都是心中一凛,对姜小伍的智谋,佩服得五体投地。
“先生神算!”
### **神童天水,初露锋芒**
马超,果然如姜小伍所料,得知曹军在渭水上游立营,便亲率全部西凉铁骑,前来突袭。
在他看来,曹操的军队,都是些步卒,根本挡不住他铁骑的冲击。他甚至,已经想到了,生擒曹操,直捣许都的场景。
然而,当他率军冲入那个“曹军大营”时,才发现,空无一人。
“不好!中计了!”
就在他惊疑不定之时,后方,突然火光冲天!
“我们的船!船被烧了!”西凉军,一片大乱。
马超心中大骇,知道归路已断,立刻下令,全军后撤,渡河回防。
然而,就在他们退到渭水南岸时,两侧山谷中,喊杀声震天。
张辽、张合,两路大军,如猛虎下山,从两侧杀出!
西凉铁骑,本是天下无双的利刃,但此刻,却成了被困在笼中的野兽。他们失去了速度,失去了冲锋的空间,只能被动地,被曹军,切割、包围。
马超虽勇,双枪如龙,斩杀了无数曹军,但双拳难敌四手。他的部下,一个个倒下,他的西凉铁骑,正在被,一点点地吞噬。
最终,马超身边,只剩下了数十骑。
他看着漫山遍野的曹军,眼中,充满了不甘和绝望。
就在这时,一支冷箭,从暗处射来,正中他的战马。
马超,摔下马来,被许褚,一把擒住。
西凉,平定。
### **天水姜维,智锁神童**
战后,姜小伍并没有立刻班师回朝。他知道,平定西凉,易;收服西凉人心,难。
他来到了,西凉最重要的城池——天水。
天水郡守,名叫姜冏,为人正直,深得民心。姜小伍并没有为难他,反而,以礼相待,并任命他,继续担任天水郡守。
这一举动,赢得了,西凉士族的普遍好感。
一天,姜小伍在郡守府中,与姜冏,谈论天下大事。
“郡守,我听闻,你有一子,名叫姜维,年方九岁,却聪慧过人,有‘神童’之称?”姜小伍,看似随意地问道。
姜冏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先生过奖了。犬子确是酷爱兵法,只是,年少顽劣,不成气候。”
“哦?可否,让某一见?”
很快,一个,眉清目秀,眼神中,却透着一股,与年龄不符的,沉稳和锐气的少年,走了进来。
他,就是姜维。
“拜见先生。”姜维,不卑不亢,行了一礼。
姜小伍看着他,心中,暗自赞叹。他知道,这又是一个,百年不遇的,奇才。
“我出一题,考考你,如何?”姜小伍笑道。
“请先生出题。”
姜小伍指着沙盘,上面,摆放着,渭水之战的模型。
“此战,若你是马超,你会如何破我?”
姜维看着沙盘,沉思了片刻。
然后,他伸出小手,移动着棋子。
“先生此计,虽妙,却有破绽。”
“其一,以许褚将军为饵,看似诱敌深入,实则,太过冒险。若马超,只派一部人马,前去试探,而主力不动,则先生之计,便落空了。”
“其二,断其归路,虽是妙招,但渭水之上,并非只有一处渡口。马超久居西凉,必知其他,可以渡河的小路。先生若不将这些小路,全部封死,他便有,可乘之机。”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姜维抬起头,看着姜小伍,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先生此计,虽能胜马超,却不能,收西凉人心。西凉百姓,敬马超之勇。先生若将他,逼入绝境,使其兵败身死,则西凉百姓,必会视先生为仇寇。日后,叛乱,将永无宁日。”
“所以,若我是马超,我便不会,与先生,硬拼。我会,假装中计,然后,在先生以为,胜券在握之时,提出,归降。如此,既保全了性命,也保全了,西凉最后的颜面。而先生,也兵不血刃,收服了西凉。此,乃上上之策。”
一番话,说得,帐内,鸦雀无声。
姜小伍,看着眼前这个,年仅九岁的少年,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
他想的,竟然不是如何“破局”,而是如何“共赢”。
这份心胸,这份智慧,远胜马超,甚至,不输当年的,自己!
“好!好一个‘上上之策’!”姜小伍,抚掌大笑,“你,叫姜维?”
“是。”
“从今天起,你,不必再叫姜维了。”姜小伍看着他,一字一顿地说道,“你,跟我姓姜。我,收你为,义子。”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
姜冏,更是,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他知道,这是何等的,荣耀!
姜维,也愣住了。他看着姜小伍,眼中,充满了,不解和困惑。
姜小伍走到他面前,蹲下身,与他平视。
“这个天下,很大,需要你这样的人,来治理。但你的路,不该只局限于,这小小的西凉。跟我走吧,我教你的,将不仅仅是兵法,还有,如何去,创造一个,真正,能让百姓安居乐业的,太平盛世。”
姜维,看着姜小伍那双,深邃而真诚的眼睛,沉默了许久。
最终,他,重重地点了点头。
“义父。”
### **尾声:新的时代**
数月后,姜小伍,班师回朝。
他带回来的,不仅仅是,西凉的版图,和马超的降表。
他还带回来了,一个,名叫姜维的,少年。
曹操看着那个,站在姜小伍身边,眼神沉静,气质不凡的少年,眼中,充满了欣赏。
“先生,你又为孤,寻来了一位,栋梁之才啊!”
姜小伍笑了笑,没有说话。
他知道,这个时代,的英雄,已经落幕。
而一个新的时代,一个由他,亲手缔造的,由姜维这样的,新生代来继承的,时代,才刚刚,开始。
他,不再是那个,在幕后,搅动风云的,谋士。
他,成了这个新时代的,奠基人,和,导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