鞑靼使臣面对满堂怒喝,却也不惧,梗着脖子高声辩驳。
他先说瓦剌先前如何挑衅,再说鞑靼出兵是“不得已而为之”,又扯到草原大局、蒙元复兴,句句都往大处说,倒也显得头头是道。
瓦剌众头领你一言我一语地驳斥,他却总能寻到话头顶回去,你来我往间,竟有几分当年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架势,只是这帐内人少,少了些那般惊心动魄的气势,也缺了些荡气回肠的味道。
饶是如此,他这般能言善辩,也让瓦剌众人心头火气更盛,只觉得这人油嘴滑舌,全无心肝。
帐内的争吵声越来越大,几乎要掀翻了帐顶。
瓦剌可汗猛地一拍案几,沉声道:“行了!”
帐内的争吵声顿时停了。可汗看着鞑靼使者,冷冷道:“你们既无半分诚意,多说也是无益。这事便作罢,你且回去吧。”
他顿了顿,语气更沉:“替我告知你们的巴图王子与阿勒泰公子,合作的事,日后再提。眼下,各自安守便是。”
使者见话已至此,知道再辩也无用,只得拱了拱手,憋着一肚子气,转身出了大帐。
帐内的瓦剌头领们见使者走了,都看向可汗,眼里的怒气未消。
可汗却只是挥了挥手:“散了吧,该守的城还得守,该练的兵还得练,别被这点事乱了心神。”
帐外忽然刮进一阵寒风,卷得烛火噼啪作响。
一个满脸刀疤的头目往前一步,粗声粗气道:“可汗,这鞑靼使者太嚣张,留着也是个祸害,不如……”
他做了个抹脖子的手势,眼里闪着凶光。
瓦剌可汗缓缓摇头,手指敲击着案几,沉声道:“不必。杀了他,反倒落人口实。鞑靼人正愁找不到开战的由头,咱们何必主动递刀子?”
他抬眼看向帐外,夜色已深,草原上的风带着呜咽,像是有无数双眼睛在暗处窥伺。“把他看紧了,好吃好喝伺候着,别让他跑了,也别让他惹事。”
刀疤头目虽有不甘,却也只能躬身应道:“是。”
瓦剌可汗站起身,走到帐门口,望着天边的残月,冷声道:“告诉底下人,今夜加强戒备,谁也不准松懈。鞑靼人不安好心,咱们得防着他们玩阴的。”
帐内众人齐声应诺,空气里的火药味却丝毫未减。
那鞑靼使者的话,像一根刺,扎在每个人心里,让人片刻不得安宁。
鞑靼使者回到营中,把瓦剌可汗的应对一五一十说了。
鞑靼首领听完,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手里把玩着腰间的弯刀,刀刃在烛火下闪着寒光:“看不清形势?他以为留着那点情面,就能换来安稳?”
旁边的副将接口道:“瓦剌内部本就不是铁板一块,可汗这是想借着‘不杀使者’的由头,稳住那些摇摆的部落。可他不想想,咱们和瓦剌斗了这些年,早就被大明看在眼里。再这么内耗下去,等大明腾出手来,别说复兴蒙元,怕是连草原都站不住脚。”
“他要装糊涂,咱们也不必点破。”鞑靼首领把刀往鞘里一送,发出“咔”的一声脆响,“传令下去,加紧操练兵马。瓦剌想歇,咱们偏不让他歇。等开春了,就去他们的牧场上‘借’点牛羊——既是同族,总不能看着咱们挨饿吧?”
帐内众人都笑了起来,笑声里带着几分狠厉。
他们都清楚,这“借”字背后,是新一轮的纷争。
瓦剌想求稳,鞑靼却偏要把水搅浑,要么逼着瓦剌联手,要么就趁乱吞了对方的势力。
草原上的风,从来都由不得谁想停就停。
那几路杀手灰头土脸地回来复命,其中一个头目单膝跪地,声音发颤:“回、回大人,有一队瓦剌使者没拦住,已经钻进大明地界了……还有白莲教那边,也失手了。”
帐内瞬间静得能听见烛火噼啪声。鞑靼首领猛地一拍案几,桌上的酒碗都震得跳起来:“废物!这么多人,连几个使者都拦不住?”
副将脸色也沉了下去:“一旦让他们把消息递到大明官府耳中,咱们暗中的勾当怕是要露馅。白莲教那帮人平日吹得天花乱坠,真要办事却掉链子!”
“追!”鞑靼首领咬牙道,“派人往大明边境追,就算闹大了,也不能让他们顺顺当当见到大明的官!告诉底下人,不惜一切代价,把漏网的截下来!”
杀手们领命,又匆匆翻身上马,马蹄声在夜色里急促远去。
帐内,鞑靼首领盯着地图上大明的疆域,眼神阴鸷:“大明要是掺和进来,事情就麻烦了……但愿还来得及。”
晋商那边早备好了通关文牒和车马,鞑靼的杀手换了中原人的装束,混在商队里进了关。
一路打听着瓦剌使者的踪迹,快马加鞭追了上去。
这些晋商常年在边境往来,熟门熟路,不仅给杀手指了最快捷的路径,还提前让人打点了沿途的关卡,只说“捉拿几个逃奴”。
杀手们隐在商队的货物车后,眼神警惕地扫视着过往行人,一旦发现瓦剌使者的身影,便要动手。
关内的官道上行人渐多,瓦剌使者显然也察觉到危险,加快了赶路的速度,两边一前一后,像在玩一场无声的追逐,气氛越来越紧张。
瓦剌使者一行人踏入大明地界,有个年轻护卫松了松紧绷的肩,刚想说句“总算进来了”,为首的使者立刻沉声道:“别松懈!鞑靼那帮人眼里容不得沙子,绝不会甘心就这么算了。”
旁边有人撇撇嘴:“他们还敢追进大明来?就不怕大明官府拿人?”
队伍里唯一的女使者勒住马缰,眉头紧锁:“难说。鞑靼和晋商早有勾连,晋商在关内人脉广,想混进来并不难。咱们一路都得提着心,夜里歇脚也得轮流守着,万万大意不得。”
众人听了,刚放下的警惕又提了起来,纷纷握紧了腰间的兵器,脚下的马蹄也不由得加快了几分。
为首的使者当机立断:“快,换衣裳!”
众人闻言,立刻从行囊里翻出早已备好的粗布短打,三下五除二换了装束,先前的使者模样荡然无存,倒像一群寻常赶路的商贩、脚夫。
“分三路走,”为首者低声吩咐,“都往应天去。记住,路上少说话,莫要扎堆,遇着盘查就说去应天做小买卖。”
众人点头应下,迅速分成三拨,趁着暮色往不同方向走去。
身影很快融入往来人流,再难分辨。
只有那为首的使者望着同伴消失的方向,眉头仍未舒展——这一路,怕是还得提着十二分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