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了电话,林风才反应过来,这些信息他记得比自己家的地址还清楚。这三个月来,他每天都来社区帮忙,帮张奶奶搬椅子,陪赵爷爷下象棋,给李奶奶读报纸,活动室的门牌号、周边的超市、药店、公交站,都已经刻进了他的脑子里。“医生说十分钟就到,带着血糖仪和急救箱来的。”他跑回来告诉大家,语气里带着难掩的轻松。
这时,张奶奶的眼睛慢慢睁开了一条缝,她看着围在身边的人,嘴唇动了动,说出了一句模糊的话:“我……我没事了,让大家担心了。”声音虽然还很虚弱,却已经有了力气。阿芷连忙摸了摸她的额头,又捏了捏她的手腕,笑着说:“奶奶,您感觉怎么样?是不是不晕了?”张奶奶点了点头,眼睛里泛起了泪光:“阿芷啊,多亏了你,不然奶奶今天可就危险了。”
“您别这么说,这都是我应该做的。”阿芷帮张奶奶理了理额前的碎发,轻声说,“以后做手工的时候,要是觉得不舒服,一定要马上说,别硬撑着。我这罐糖就放在活动室的抽屉里,您随时都能拿。”旁边的赵爷爷拍着桌子说:“就是!老张你就是太要强,上次低血糖犯了也是硬撑,要不是阿芷发现得早,后果不堪设想。”
林风看着眼前的场景,忽然想起自己刚来社区的时候,总觉得这些老人难缠,爱唠叨,爱较真。有一次赵爷爷因为活动时间和他吵了一架,说他年轻人不懂事,不知道老年人觉少,应该早点开门;还有一次李奶奶因为他把彩纸放得太高,骂他不贴心,不知道老人腿脚不方便。那时候他总觉得委屈,甚至想过辞职,是阿芷劝他:“老人们其实很单纯,他们只是想有人关心,有人陪着。”
现在他终于明白了。赵爷爷看似脾气火爆,却会每天早上提前来活动室开门,把桌椅擦干净;李奶奶爱唠叨,却总把家里做的馒头、包子带来,分给大家吃;张奶奶要强,却会把自己做的手工鞋垫,偷偷塞给社区的工作人员。这些老人就像家里的长辈,嘴上说着严厉的话,心里却藏着最温暖的善意。
“小林啊,刚才多亏你反应快,扶住了老张。”赵爷爷拍着林风的肩膀说,语气里带着认可,“以前我总说你年轻人毛躁,现在看来,你这孩子心细着呢。”林风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赵爷爷,我以前确实做得不好,以后我一定多向您和阿芷学习。”阿芷在旁边笑着说:“林风本来就很细心,上次王奶奶的老花镜丢了,还是他在沙发缝里找到的。”
正说着话,社区医院的医生就到了。医生穿着白大褂,背着绿色的急救箱,身后还跟着一个护士。“谁是患者?”医生一边问,一边快步走到躺椅前,给张奶奶量血压、测血糖。老人们连忙让开位置,赵爷爷主动给医生介绍情况:“她有低血糖的老毛病,刚才突然晕倒了,我们给她喂了糖和水,现在好多了。”
医生给张奶奶做了详细的检查,最后说:“没什么大问题,就是低血糖引起的短暂晕厥,幸亏处理及时。以后一定要按时吃饭,随身携带糖果,避免过度劳累。”他看着阿芷和林风,赞许地说:“你们处理得很专业,喂糖、保持通风、及时联系医院,每一步都做得很对。”
张奶奶的儿子接到电话赶过来的时候,张奶奶已经能自己坐起来了,正和李奶奶说着话。“妈,您怎么样?有没有哪里不舒服?”儿子一脸焦急,握住张奶奶的手。张奶奶笑着说:“没事了,多亏了社区的小林和阿芷,还有这些老邻居,不然你今天可就见不到妈了。”
张奶奶的儿子连忙给阿芷和林风鞠躬,又挨个给老人们道谢,拿出钱包要给大家买东西,被阿芷拦住了:“叔叔,您别客气,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张奶奶是我们社区的老人,我们照顾她是应该的。”林风也说:“是啊,叔叔,以后您多提醒张奶奶按时吃饭,我们也会多留意她的情况。”
张奶奶被儿子接走的时候,拉着阿芷和林风的手不肯放,从口袋里掏出两块水果糖,塞进他们手里:“这是奶奶特意给你们留的,甜得很。”林风捏着糖,感觉糖纸都被张奶奶的体温捂热了,心里也暖暖的。看着他们离开的背影,李奶奶叹了口气:“还是年轻人好啊,有活力,又贴心。”
傍晚的风渐渐凉了,林风和阿芷走在回家的小路上,手里都捏着张奶奶给的水果糖。“今天真是太险了,要是再晚一点,后果不堪设想。”林风剥开糖纸,把糖放进嘴里,橘子味的甜意瞬间在舌尖散开。阿芷也剥开一颗,笑着说:“是啊,所以以后我们要更细心一点,把老人们的事当成自己的事。”
林风转头看着阿芷,她的侧脸被路灯照得柔和,嘴角还沾着一点糖屑。他忽然想起,阿芷之所以来做志愿者,是因为她的奶奶。阿芷的奶奶也是低血糖,有一次独自在家晕倒,幸亏邻居发现得早,才捡回一条命。从那以后,阿芷就立志要帮助更多的老人,让他们在需要的时候,能有人伸出援手。
“阿芷,以后我也和你一起,每天带糖,记着老人们的基础病。”林风认真地说。阿芷眼睛一亮,用力点头:“好啊,那我们就是‘护老搭档’了。”她从帆布包里掏出那个蓝色的笔记本,翻到空白页,递给林风一支笔:“你把老人们的情况也记下来,我们互相提醒。”
路灯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交叠在一起,像一对亲密的兄妹。林风握着笔,认真地记着老人们的名字和基础病,笔尖在纸上划过,发出沙沙的声音。他忽然明白,所谓的温暖,从来都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藏在日常的细心与坚持里,藏在危难时刻的沉着与勇敢里,藏在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关爱里。
第二天早上,林风比平时早到了半个小时。他先把保温壶灌满热水,然后从包里掏出一罐水果糖,放在活动室的桌子上,旁边还放了一张纸条:“各位奶奶爷爷,这是水果糖,低血糖的时候可以吃一颗。”做完这些,他又拿起抹布,把老人们常坐的椅子擦了一遍。
阿芷来的时候,看到桌子上的水果糖,笑着拍了拍林风的肩膀:“你这‘护老搭档’还挺称职。”林风挠了挠头,不好意思地笑了。这时,张奶奶走了进来,手里提着一个保温桶,笑着说:“小林,阿芷,快来吃我做的南瓜粥,养胃。”阳光从窗外照进来,落在三人身上,温暖得像一层薄纱。
林风舀了一勺南瓜粥,绵密的粥体滑过舌尖,带着南瓜特有的清甜和冰糖的温润,那甜意不像水果糖那样浓烈,而是缓缓地从舌尖蔓延到心底,暖得他鼻尖都有些发痒。他坐在社区活动室的长凳上,手里捧着张奶奶带来的搪瓷碗,碗沿还留着一圈细密的花纹,是张奶奶年轻时陪嫁的物件,如今用来盛粥,格外有烟火气。
活动室里渐渐热闹起来,赵爷爷正和王爷爷摆开象棋盘,“将军”的喊声此起彼伏;李奶奶戴着老花镜,在窗边缝补被勾破的袜子,阳光照在她银白的头发上,泛着柔和的光;最显眼的是阿芷,她正站在李奶奶身后,耐心地帮她调整老花镜的镜腿,“奶奶,往左一点,这样是不是清楚多了?”阿芷的声音轻柔,像春风拂过湖面,李奶奶眯着眼睛看了看手里的针线,笑着点头:“清楚了清楚了,还是你手巧。”
林风看着眼前这幅热闹的画面,忽然觉得,这份社区干事的工作,比他想象中更有意义。半个月前他刚入职时,还总抱怨这份工作琐碎——要帮老人们交水电费,要整理活动记录,还要调解邻里间鸡毛蒜皮的矛盾。可现在,看着老人们脸上的笑容,他忽然明白,所谓的意义,就藏在这些细碎的温暖里。
秋阳透过落地窗,在地板上投下长长的光斑,暖意融融地裹住整个活动室。林风的目光落在阿芷身上,她正弯腰帮张奶奶收拾带来的保温桶,军绿色的帆布背包随意地放在旁边的椅子上,拉链没拉严实,露出一角粉色的糖果罐——就是昨天救了张奶奶的那罐水果糖。他想起昨天张奶奶缓过来之后,拉着阿芷的手不肯放的模样,那场景像慢镜头一样,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昨天下午,社区医院的医生确认张奶奶无碍后离开,活动室里的紧张气氛渐渐散去,却多了几分温情。张奶奶坐在躺椅上,脸色已经恢复了些许红润,她紧紧拉着阿芷的手,指腹粗糙的纹路蹭过阿芷细腻的手背,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浑浊的眼珠被泪水浸得发亮:“孩子,多亏了你啊。我这老毛病犯起来没个准头,说晕就晕,儿女都在外地打拼,一年到头也回不来几次,要是今天没你们在,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说着,张奶奶的眼泪就掉了下来,砸在阿芷的手背上,带着温热的触感。阿芷连忙从口袋里掏出纸巾,轻轻帮她擦了擦眼角,动作温柔得像对待易碎的珍宝:“奶奶您别这么说,我们社区干事和志愿者,就是来陪您的。以后您感觉头晕、心慌,第一时间喊我们,别硬扛着,您的身体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