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李旦如此回答,态度也十分恳切,但武媚娘还是有些不放心。
少年人的心性本就不定,热血上来时最易不管不顾,
况且李旦自小在深宫长大,
虽读了不少兵书,知晓兵法谋略,
却从未真正见过战场上的血雨腥风,
从未听过将士临死前的惨叫,
从未感受过箭矢擦着耳边飞过的恐惧。
真到了两军对垒、箭矢纷飞、将士伤亡惨重的时刻,
他未必能稳住心神,若一时冲动要亲赴阵前,
反倒会让契苾何力、萧嗣业分心保护他,
打乱既定的作战计划,甚至可能危及全军安危。
想到这里,武媚娘脸上的温和渐渐消失,
取而代之的是前所未有的严厉,
她直呼其名:“李旭轮!”
李旦听到母亲唤自己的全名,而非平日里亲昵的“轮儿”,
便知道母后这是动了真容,方才心中那点残存的少年人躁动瞬间被压得烟消云散。
他立刻挺直脊背,双手垂在身侧,腰杆挺得笔直,恭敬地应道:
“儿臣在。”
武媚娘的目光如炬,紧紧锁住他,
语气没有半分缓和:
“你记住,
从你接下帅印、穿上这身铠甲的那一刻起,
你便不再是深宫里可以撒娇耍赖、有人护着的皇子,
而是统领三万将士、肩负河西安危的凉州道行军元帅。
你的命,不只是你自己的,更是全军的定心丸,
你若慌乱,军心便会涣散,
你若陷入险境,将士们便会心慌意乱,无心作战。
契苾将军和萧将军是奉朝廷之命去杀敌的,
是去收复失地的,
不是去给你当护卫的!”
她微微倾身,指尖轻轻点在李旦的胸口,一字一句掷地有声,带着天后的威严:
“所以,你必须答应母后,
无论阵前何等凶险,
无论听到多少将士的惨叫,
无论看到多少鲜血染红沙场,
你都要牢牢守在中军帐里,
没有契苾将军和萧将军的共同许可,
半步都不许踏出帐外!
这不是母后的苛责,也不是对你的束缚,
而是你作为元帅必须守住的底线,
是你对数万将士的责任,
更是母后以天后之尊对你下达的命令!
李旭轮,你,能做到吗?!”
李旦看着母亲严厉却藏着深切担忧的眼神,
心中再无半分犹豫,
他用力点头,
声音比之前任何一次都更显坚定,
带着少年人初担重任的决心:
“儿臣能做到!
儿臣一定谨遵母后懿旨,
死守中军帐,绝不擅自冲动,
绝不让两位将军分心,
绝不负父皇母后的信任,
更不负全军将士的性命与期望!”
武媚娘见他眼神坚定,语气决绝,
悬着的心终于稍稍放下,脸上重新露出赞许的笑容:
“好!
吐蕃军虽勇猛善战,有‘高原猛虎’之称,
但我大唐将士也绝非畏战之辈,他们皆是从尸山血海中爬出来的勇士,
有契苾将军和萧将军的指挥,
有你的坐镇,此战定能大捷!
我儿此去,定会斩杀敌酋、收复四州,
让吐蕃蛮夷再也不敢轻易犯我大唐疆土!
母后在长安等你带着捷报、率领得胜之师凯旋归来!”
李旦重重颔首,眼中燃起明亮的光,他再次躬身行礼:
“儿臣定不辱命!母后保重,儿臣去了!”
说罢,他转身掀开车帘,翻身上马,
勒住缰绳回头望了一眼马车,见武媚娘仍在车帘后望着他,
便用力挥了挥手,调转马头,朝着大军远去的方向疾驰而去,
很快便汇入那支浩浩荡荡的队伍,成为守护大唐山河的一员。
珠帘轻晃,鎏金辇车在含凉殿外缓缓停驻,武媚娘扶着宫人黄羽的手起身,
玄色凤袍上的金线在日光下流转生辉,眉宇间仍凝着回宫的淡淡倦意。
未等她踏入殿门,白月已快步趋前,声音难掩急切:
“娘娘,裴皇后……她怕是已到了弥留之际!”
武媚娘的脚步骤然顿住,沉默片刻,
眸中情绪翻涌,
既有猝不及防的意外,亦有几分深藏的疼惜。
犹记当年裴蓉蓉初入东宫时,
还是个眉眼鲜活、笑靥明丽的少女,谁曾想短短数年,
这女子竟因思念成疾,落得这般油尽灯枯的境地。
何时开始这样的?”
她声音虽然平静,却掩不住沉郁,
目光扫过阶下簌簌飘落的梧桐叶,恍惚间似又回到去年,
李弘猝然离世,宫中一片缟素,哀乐绕梁。
如今不过一载光阴,他的蓉蓉,竟也要随他而去了。
“回娘娘,自去年秋冬起,裴皇后便日渐消沉,茶饭不思。
近来更是粒米未进,汤药也难以下咽,太医数次诊脉,
皆言……皆言是心结难解,已是油尽灯枯之兆。”
白月低着头,不敢抬眼直视武媚娘的神色,
只将华清宫的境况一一禀明,语气里满是无奈。
武媚娘轻轻颔首,心中暗叹。
她岂会不知裴蓉蓉对李弘的情意?
那般刻骨铭心的思念,如附骨之疽,
早已浸透了这女子的骨血,
绝非旁人三言两语便能化解。
“备轿,去华清宫。”
她转身吩咐。
纵然她在朝堂上杀伐决断,铁腕冷心,
可面对这样一场因情而逝的悲剧,心底仍免不了泛起几分唏嘘。
裴蓉蓉的执念,是她的软肋,却也是她最终的归宿。
自去年李弘离世,裴蓉蓉便似被抽去魂魄,终日枯坐东宫。
昔日里那个眉梢带笑、能与太子论诗品画的鲜活模样,
早已被无边无际的思念吞噬殆尽,只余下一副形销骨立的躯壳,
晨昏颠倒地守着满殿旧物。
直到那日,
“陛下已下旨,立雍王李贤为新太子!”的消息如惊雷劈在心头,
裴蓉蓉的心更加沉重,
她并非对李贤有半分不满,
只是“太子”二字,像一把钝刀,反复切割着她尚未愈合的伤口。
从前这两个字,
只属于李弘——属于那个心怀苍生、会在早朝后为她掖好被角,会在深夜与她畅谈治国理想的太子殿下。
如今新太子登位,朝野上下忙着庆贺,笙歌鼎沸,
仿佛所有人都忘了,
曾有一位太子,为江山百姓殚精竭虑,
最终却无声无息地消逝在岁月长河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