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里安的装甲集群与同行的奥匈军队从伏尔加格勒一路南下,向着高加索方向进军,他们最初的攻势十分顺利,很轻松的就击败了高加索守军仓促组织起来的防线。
古德里安站在他的指挥车里,身体随着车辆在崎岖地形上的颠簸微微晃动,无线电耳机里传来前方侦察营营长清晰而急促的报告:
“…确认突破俄军北高加索第三道警戒防线,抵抗轻微,俘虏称其主力正南调应对土耳其人进攻,将军,道路基本畅通,我部预计在黄昏前可抵达莫兹多克外围,那里是通往格罗兹尼和里海沿岸的门户…”
古德里安的嘴角难以察觉地向上牵动了一下。
一种属于装甲兵指挥官的本能在血液里奔涌——速度!扩张战果!
俄军防线已然动摇,主力被南方的奥斯曼人吸引,这正是他发挥装甲突击威力,直插心脏,一举夺取整个高加索,掐断俄国石油命脉的黄金窗口。
他的手指在地图上划过,仿佛已经看到他的坦克群轰鸣着穿过山谷,兵临巴库油田。
“命令前锋,不要理会小股骚扰,全力向…”
他刚要下达全速推进的命令,一阵突兀的响声打断了他的思绪。
参谋官迅速拿出随身携带的通讯器接通,他回应着对面的话语,脸色变得微妙起来,等他挂断电话,古德里安看向他,眼神在问发生了什么。
他快步走到古德里安身边,低声说道:“将军,南方指挥部来电称有来自柏林的直接命令。”
古德里安眉头一皱:“说吧,什么命令?”
参谋官随即开始复述他听到的话语:“致古德里安将军及高加索方向所有德军部队:
即刻起,调整当前进攻节奏,要求你部放慢向南推进速度,以巩固现有占领区、清剿残敌为主要任务,未经批准,不得进行师级以上规模的突击行动,此令出于最高战略考量,命令由希佩尔宰相直接下达。”
“放慢速度?”古德里安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了,他看向窗外那片唾手可得的广阔土地,一股巨大的挫败感与荒谬感涌上心头,他的装甲矛头已经亮出,敌人门户大开,柏林却在这关键时刻,要求他……刹车?
“为什么?!”他不解的低声自言自语,指挥部里的所有军官都停下了动作,屏息凝神,等待着将军的反应。
参谋官无奈地低声道:“通话里里没有解释,将军,只是说了命令。”
古德里安深吸一口气,他的内心确实有点生气,但怒意不多,因为这道命令是牢林直接下达的,他的每一道命令都有他独特的思虑。
作为宰相派军官,听从宰相的命令是他们的第一要务,只是古德里安搞不明白,为什么牢林会下达这一命令?
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大脑飞速运转。
命令的关键词是“最高战略考量”。
什么战略考量,比在俄军反应过来之前快速夺取整个高加索更重要?他的目光从地图上德军进攻的蓝色箭头,移向了南方那代表奥斯曼帝国的绿色箭头。
一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脑海。
奥斯曼…凯末尔…
他想起战争爆发以来,土耳其人一直按兵不动,坐视德军在东线血战。
直到此刻,德国在彼得格勒扶持了友好政权,伏尔加格勒大局已定,莫斯科被围,俄国濒临崩溃,他们才“恰好”选择在这个时机动手。一切都明白了。
“呵…”
古德里安冷笑一声,他懂了,宰相让他刹车是为了更大的政治利益。
他的装甲集群成了棋盘上用来向“盟友”施压的棋子。
确实,让古德里安自己来讲,他也不想见到奥斯曼帝国坐收渔利,更别提宰相了,奥斯曼帝国在过去的战事中最大的作用是为德国输送数不尽的石油物资和牵制俄国的高加索兵力。
奥斯曼没有对德国的任意一敌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军事行动,换言之就是一个优秀的辅助现在要从主c手里抢夺胜利点了。
这也不是说不行,但对牢林而言,这就是不行。
古德里安迅速下令:“各部队,停止当前突击态势。转为战术防御姿态,清扫后方包围圈内残敌,加固现有阵地,侦察活动照旧,但主力……原地待命。”
“将军,那奥匈帝国的友军…” 一个负责联络的参谋问道。
“通知他们,我军需要时间巩固后勤线,调整部署,让他们与我部协同。”
古德里安挥了挥手,奥匈军队本就依赖德军装甲部队作为进攻矛头,德军一停,他们自然也不敢,更没有能力独自冒进。
于是,在这片广袤的北高加索原野上,发生了诡异的一幕:原本高速突进势不可挡的德国钢铁洪流,仿佛突然被一道无形的墙壁挡住,在距离俄军核心防线仅一步之遥的地方,缓缓停了下来。
坦克引擎的轰鸣减弱,士兵们开始挖掘战壕,设立防御圈,而不是继续向前冲锋。
同行的大批奥匈帝国军队虽然不明所以,看到德军停下,也乐得在原地休整,他们可是从乌克兰连夜赶来帮忙的,军官们私下议论纷纷,猜测着柏林又有什么新的“宏伟计划”。
同一时间,柏林,无忧宫的宰相办公室。
牢林站在巨大的欧亚地图前,背对着办公室的门。
他的姿态看似放松,但微微绷紧的肩膀透露着他内心的计算。
地图上,代表德军攻势的蓝色箭头在伏尔加格勒和高加索北部形成了巨大的钳形,而代表奥斯曼的绿色箭头,则刚刚从南方怯生生地探出头。
一旁的茜茜拿着指挥棒指着奥斯曼怒气冲冲的骂道:“好你个凯末尔!想坐收渔利?想都别想!”
“我们流血牺牲,扛住了萨文科夫的主力,把俄国佬打的落花流水,他呢?在伊斯坦布尔观望了那么长的时间,现在眼看果子熟了,就想伸手来摘?而且还是高加索的油田。”
茜茜把牢林心中的话讲了出来,他俯身拍拍茜茜的小脑袋说:“如果凯末尔早些时间,甚至是早半个月进攻高加索,那我就算不高兴,也没法让他把在高加索的战果吐出来。”
“可是现在才打.....”
牢林冷哼一声,就像他说的,如果凯末尔在早些时候攻打高加索并占领了那里,那时候就算他想让凯末尔把高加索吐出来,他在短时间内也没办法让凯末尔把高加索吐出来,因为奥斯曼军队控制着那里。
未来奥斯曼也必定会在那里扶持傀儡政府,德国想要把手伸向高加索就难了。
那时候他林尚舟当然会不高兴,但也没啥办法,因为高加索是奥斯曼打下来的。
可是现在这个点,俄国战事已成定局,萨文科夫的失败是可以预见的,古德里安已经往高加索方向赶了,这时候凯末尔才出兵高加索,想要在双方合围高加索的情况下以更少的损失占领高加索。
牢林是不会让凯末尔如愿的,他敬佩凯末尔,但在这件事上凯末尔谨慎的有些过头了。
一旁看书的亚历珊德琳抬头看着丈夫和女儿,她有些疑惑的问道:“如果我们比奥斯曼更快地拿下高加索不是也行嘛?”
林尚舟摇摇头说:“那凯末尔会立刻向我们表示祝贺,然后以‘盟友’的身份,理直气壮地要求分享战利品,甚至索要油田的开采权,因为我们‘需要’他们的合作来维持地区稳定。可现在不同了。”
“他现在才动手,就已经落了下乘,是他‘需要’在我们彻底解决俄国之前,赶紧下场证明自己的价值,才能在未来分蛋糕时多拿一点。”
“既然如此,我们就帮他‘证明’一下。”
他走到办公桌前说“我已经告诉古德里安,让他慢下来。”
“让土耳其人去碰一碰俄国人在高加索硬骨头吧,等他们撞得头破血流,等克拉斯诺夫将军把他的哥萨克骑兵和山地师的精力,都从我们身上转移到南边去的时候…我们再看看,凯末尔会作何反应吧。”
“想要油田?可以,拿真金白银,或者…更多的诚意来换。”
国与国之间就是如此。
......
高加索山脉,俄军高加索集团军指挥部
彼得·克拉斯诺夫将军接到了前所未有的矛盾战报。
“确认了,将军!北面的德军……他们停下来了!先头部队后撤了大约五公里,正在构筑防御工事!”侦察兵的脸上充满了难以置信的狂喜。
“南线呢?”克拉斯诺夫沉声问,他不敢有丝毫放松。
“土耳其人进攻很猛!集中兵力猛攻我们在高加索山脉以南的防线,我们的前沿阵地压力很大,但弟兄们顶住了。”
这话给原本死寂的指挥部注入了一丝活气,军官们交换着眼神,他们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困惑,但更多的是劫后余生的庆幸。
克拉斯诺夫走到观测孔前,望着北方。
德军为什么会停下?这不符合他认知里德国人的作风。
是后勤跟不上?还是发生了其他事情?
但很快,一个更符合现实政治逻辑的想法占据了他的脑海。。
“是了…就是这样…”
克拉斯诺夫喃喃自语,脸上露出一丝残酷的冷笑。
“德国人不想让土耳其人这么轻松地摘桃子,他们在用我们来消耗土耳其人。”
这对于陷入绝境的他来说,无疑是天赐的喘息之机,也是一个极其危险的旋涡。
他必须在两股强大的敌人之间,找到那条最狭窄的生存缝隙。
克拉斯诺夫转身,声音斩钉截铁:“传我命令!北面防线,保留必要警戒部队,密切监视德军动向,但严禁主动挑衅,所有预备队,立刻南调,炮兵火力给我集中到南线,让土耳其帕夏们好好尝尝,我们俄罗斯大地和哥萨克马刀的滋味!”
他深吸一口气,继续道:“告诉南线的每一个士兵,我们现在的敌人只有一个,那就是奥斯曼帝国!为了俄罗斯,为了我们的家园,把这群不吃猪肉的家伙,狠狠地打回去。”
战场的压力一瞬间转移了,克拉斯诺夫此刻毫不犹豫地将全部精力和怒火,都倾泻到了南方那个“趁火打劫”的宿敌身上。
他并不知道柏林的具体盘算,但他精准地抓住了这唯一可能保全部队的机会——展现出对奥斯曼的强硬,同时默认与德军形成一种心照不宣的“停火”。
德军的刻意放缓瞬间改变了高加索战局的流向。
一场原本是德俄之间的生死决战演变成了俄土之间的血仇厮杀,而德意志帝国的钢铁军团,则在北方冷眼旁观,等待着收获最终渔利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