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在忙碌的筹备中一天天推进,农家乐的轮廓也渐渐清晰起来。
草莓园的垄已经起好,黝黑的泥土里埋下了饱满的草莓苗,村民们细心地浇了定根水,用稻草盖住根部保墒,盼着它们早日抽出新叶。葡萄架的竹竿也一根根立了起来,横纵交错地绑好,像搭起了一片绿色的“未来凉棚”,旁边还特意留出一块空地,打算搭个小小的烧烤区,等葡萄爬满架子,游客就能在荫凉下烤串、吃水果,烟火气里混着果香,想想都热闹。
花海区域的土地也翻过了,撒下的油菜花籽和向日葵种子被细土轻轻盖住,只等一场春雨就能破土而出。玫瑰花田边新修了一圈木栅栏,刷上奶白色的漆,显得格外清新,栅栏边还挖了浅沟,埋下水管,以后浇水不用再提着水桶跑,打开阀门就能灌溉。荷花池的淤泥清理干净后,新栽的藕苗已经稳稳扎根,水面上冒出了尖尖的绿芽,岸边的垂柳也栽好了,枝条垂到水面,风一吹就轻轻摇晃,像在和水里的嫩芽打招呼。
山上的杂树杂草清理完毕后,果树苗也运来了。村民们扛着锄头挖坑,小心翼翼地把桃树苗、梨树苗放进坑里,培土、踩实、浇水,每一棵都栽得格外认真。村里的老支书经验足,蹲在地里教年轻人看果树的朝向,“根要埋深点,枝桠要剪一剪,来年才能长得旺”,大家围在旁边听着,时不时点头记在心里。山坡上还修了几条蜿蜒的石板路,路边种上波斯菊和格桑花,以后游客上山赏花摘果,走在花径上就不会踩脏鞋子。
老鱼塘的改造也进入了尾声,新砌的塘埂整齐结实,专业团队安装的水循环系统已经试了水,清澈的水流在塘里缓缓打转。塘边搭起了木质的钓鱼台,刷上了清漆,还摆上了遮阳伞和小马扎,旁边立着一块牌子,写着“自助钓鱼区——钓上的鱼可加工”。厨房的师傅已经开始琢磨菜单了,草莓酱、葡萄汁、荷花酥、红烧鱼、野菜炒鸡蛋……全是用园子里的新鲜食材做的农家菜,光听菜名就让人嘴馋。
接待区的老房子也在翻新,保留着原来的青砖黛瓦,只是把窗户换成了更大的玻璃窗,屋里刷得干干净净,摆上村民自己做的木桌木凳,墙上挂着玉米、辣椒串和晒干的莲蓬,透着浓浓的乡土气息。院子里还搭了个凉棚,放上台球桌和秋千,孩子们可以在这儿玩耍,大人们能坐着聊天喝茶。
傍晚时分,夕阳把整个村子染成暖金色,村民们收工回家,路过正在建造的农家乐,都会忍不住多看几眼。有人说:“等开春了,这花儿一开,游客肯定少不了。”有人笑着接话:“到时候咱们的果子、蔬菜、鱼都能卖上价,日子肯定越来越有奔头!” 晚风里飘着泥土的清香,也藏着小村庄对未来的满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