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脚步总在忙碌中悄然加快,转眼间一周已过,村里的农家乐筹备事宜正循着计划稳稳推进,每一步都走得扎实又清晰。
最关键的土地合作协议已经顺利签订,恰逢田地里的旧茬作物收完,裸露的土地正敞亮地等着新规划,这份“空档期”来得恰到好处,为农家乐的场地改造留出了最佳时机。
我先在规划图上细细铺陈核心区域:连片的草莓园选在离接待区最近的缓坡,垄间留出宽宽的步道,既方便游客弯腰采摘,又能让孩子们在田埂上追逐嬉闹;葡萄藤沿着院墙搭起错落的支架,藤蔓爬满架子时,夏天能遮出一片阴凉,架下摆上木桌木凳,游客摘完葡萄就能坐下尝鲜。等来年春夏,草莓红透了果蒂,葡萄缀满了藤蔓,随手摘一颗放进嘴里,清甜的汁水就能冲淡旅途的疲惫。
花海景观是农家乐的“颜值担当”,规划时特意讲究四季有景:开阔的平地上种油菜花,来年三月金灿灿的花海能铺到天边,游客可以钻进花田拍照,还能体验榨菜籽油的农家手艺;坡地上种向日葵,花盘跟着太阳转,盛夏时节远远望去像一片金色的海洋,适合全家老小拍全家福。村口的空地支起一片玫瑰花田,红的热烈、粉的温柔,不仅是打卡拍照的好地方,剪下的鲜切花插在农家乐的餐桌上,连空气里都飘着甜香。村边的老池塘也改造成荷花池,清掉淤泥后种上藕苗,岸边栽几棵垂柳,夏天荷叶铺到水面,荷花一朵接一朵地开,游客可以坐在池边的木亭里喝茶,看蜻蜓停在荷叶上,听青蛙在水里唱歌,傍晚还能摘新鲜的莲蓬尝脆甜。
规划定了就动手,先组织村民们上山清理杂树杂草。大家扛着锄头、镰刀分工忙活,年轻人力气大,负责砍粗点的杂树;阿姨们细心,蹲在地上拔杂草;孩子们也跟着帮忙,把捆好的枯枝抱到山下。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浸湿了后背的衣衫,但看着杂乱的山坡渐渐露出整齐的轮廓,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这片山坡收拾干净后,要种上桃树、梨树、樱桃树,再过两年,春天满坡花开,游客能来赏花踏青;秋天果子熟了,摘一颗咬开,汁水甜到心里,光是想想就觉得有盼头。
之前那口鱼塘也得好好改造。先把旧塘填平整,重新垒高塘埂、加固堤坝,再请专业的水产师傅来设计生态养殖方案,放些鲫鱼、草鱼,塘边留一小块浅水区,让游客能体验钓鱼的乐趣,钓上来的鱼直接交给厨房,现杀现做,清蒸、红烧都透着鲜。鱼塘边还要搭个木栈道,连通荷花池和果园,游客散步时能一路看景,累了就坐在栈道边的长椅上歇脚。
从作物种植到景观设计,从场地修整到功能规划,每一个细节都反复琢磨:草莓园要留够采摘通道,花海要修几条步行小径,果树下要种耐阴的野菜供游客挖采,连厨房的排烟口都选在了下风口,怕油烟影响了园子里的花香。看着图纸上的规划一点点变成现实,听着村民们讨论着来年游客盈门的热闹场景,心里就像揣着一团暖火——这农家乐不仅是一份营生,更是让小村庄重新焕发生机的希望,日子定能越过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