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发布危机的风波渐渐在城市的政务体系中平息。但这场风波在林晓心头刻下的烙印,却未曾因表面的平静而消退。那夜加班修改报告的灯光、领导语气中隐含的失望、企业质疑电话里的急切,如同清晰的影像,时时在她脑海中回放。
但林晓没有沉溺于这份挫败感。她没有像有些干部那样,急于找个新的亮点工作来挽回声誉,也没有试图通过频繁汇报来刷存在感,而是做出了一个让不少人意外的选择——沉潜。
小林,最近局里有个数字经济论坛的活动,要不要争取牵头组织一下?正好能露个面,扭转下大家的印象。分管副局长王建军在办公室里,看着眼前略显憔悴却眼神坚定的林晓,语气中带着几分关切。
林晓放下手中的文件,微微欠身:谢谢王局关心。不过我想先把咱们处里的基础工作理顺,论坛的事,让年轻人多参与锻炼下也好。
王建军愣了愣,随即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也好,你有自己的想法就好。但记住,沉下心是好事,可也别把自己憋太久。
我明白,谢谢王局。林晓起身告辞,转身时脚步沉稳,没有丝毫犹豫。
回到创新发展与高技术产业处的办公室,林晓第一件事就是召集全处人员开了个短会。林晓走到会议桌中央,目光缓缓扫过每个人:“各位,上次数据发布的问题,责任主要在我。是我对风险预判不足,对流程把控不严。”她的声音平静却坚定,“但事情已经过去,我们不能一直陷在自责里。从今天起,咱们处要进行一次彻底的工作体检,把基础打牢,把漏洞补上。”
“林处,那我们具体从哪开始?”老张率先开口,他跟着林晓干了两年,深知这位年轻处长的脾气,一旦决定的事,就一定会全力以赴。
“先从数字经济产业监测平台入手。上次的问题,根源在于平台定位模糊,数据口径不统一。这次,我们要彻底改造它。”
话音刚落,刚入职不久的小李皱了皱眉:“林处,这个平台我们之前花了不少精力做的,现在推倒重来,会不会太麻烦了?而且短期内也看不到什么成效。”
林晓看向小李,语气缓和了些:“小李,你刚来可能不清楚。这个平台就像我们工作的,地基不牢,上面盖再高的楼也会有风险。上次的教训已经够深刻了,我们不能再抱有侥幸心理。”她顿了顿,继续说道,“成效不是做给别人看的,是要真正能支撑我们的决策,服务好企业,只要对工作有帮助,我们就要坚持做。”
老谭在一旁附和道:“林处说得对,基础工作看着琐碎,却是重中之重。小李,你就跟着林处好好干,准没错。”
会议结束后,林晓立刻牵头成立了平台改造专项小组。她亲自带队,一次次跑到市统计局对接。统计局的数据管理科科长老赵是个出了名的“老顽固”,凡事都要按规矩来。
“林处,不是我不给你面子,你们这个平台的数据口径太乱了,一会儿是自己测算的,一会儿又引用我们的官方数据,很容易造成误解。”老赵坐在办公桌后,手指敲着桌面,语气严肃。
林晓端坐在对面,态度诚恳:“赵科长,您说得对,这正是我们这次来的目的。我们想和贵局建立定期会商机制,每周固定时间核对数据,所有自行测算的数据,我们都会明确标注为监测分析数据趋势参考数据,和官方数据严格区分开。”她递上一份详细的方案,“这是我们拟定的流程,发布前所有数据都会先送贵局备案审核,审核通过后再对外公布。”
老赵接过方案,仔细翻看着,眉头渐渐舒展:“嗯,倒是考虑得挺周全。这样吧,我们先试运行一个月,看看效果。”
“谢谢赵科长!”林晓起身致谢,脸上露出一丝久违的笑容。
回到单位,林晓立刻组织专项小组开会。“从明天开始,每周三下午两点,我们派两个人去统计局对接数据。平台的定位也要调整,从之前的准官方发布,明确改为辅助内部决策和趋势分析的参考工具。”她看着众人,“这个定位一定要在平台首页显着位置标注出来。”
“林处,那之前平台上已经发布的数据怎么办?”老张问道。
“全部重新梳理,不符合新口径的一律下架修改,标注不清的补充说明。这件事要尽快完成,不能拖延。”林晓语气坚决。
平台改造工作紧锣密鼓地推进着,与此同时,林晓又将目光投向了处里负责的各类专项资金管理。“专项资金是企业发展的救命钱,一分一厘都不能含糊,我们要对申报、评审、验收全流程进行梳理,找出风险点,堵住漏洞。”
“林处,之前的流程已经挺规范了,还要再改吗?”小李有些不解,“而且评审环节涉及的企业多,流程一复杂,会不会影响效率?”
“效率要保证,但公平公正更重要。”林晓调出之前的评审记录,“你们看,这里有些企业的申报材料存在瑕疵,却通过了初审;还有些企业的验收报告,数据前后不一致。这些问题看似小事,却可能引发大隐患。”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我们要引入更公开透明的公示制度,申报企业的基本信息、评审专家名单、评审结果都要在局官网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同时,建立内控机制,每一笔资金的拨付都要经过多级审核,确保全程可追溯。”
老谭点点头:“林处考虑得周到,现在有些企业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有疑虑,完善这些制度,正好能打消他们的顾虑。”
“没错,谭哥,这件事就麻烦你牵头,老张协助,务必在一个月内拿出优化方案。”
“放心吧林处,我们一定抓紧时间。”老谭爽快地答应下来。
接下来的日子里,林晓几乎把办公室当成了家。有一次,老张加班到十点,路过林晓的办公室,看到她还在对着电脑屏幕敲打键盘,桌上的盒饭已经凉了。
听到敲门声,林晓抬头笑了笑,揉了揉有些酸涩的眼睛:“专项资金的梳理情况怎么样了?”
“已经差不多了,就是有几家企业的历史数据不太好查,我们还在和财政局对接。”老张说道。
“辛苦了,一定要仔细核对,不能出任何差错。“林晓叮嘱道,“如果遇到困难,及时跟我说,我们一起想办法。”
“好的林处。”老张看着林晓布满红血丝的眼睛,他知道,这位年轻的处长正在用行动弥补之前的失误,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让他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
这些琐碎而基础的工作,没有鲜花和掌声,也无法带来立竿见影的政绩。但林晓心里清楚,经过危机的洗礼,她和她所负责的领域,最需要的不是急功近利的突破,而是坚实的根基和可靠的信誉。
在这段沉潜的日子里,林晓并没有停止思考。她把省里借调时接触到的宏观战略,与市里的具体实践进行更深度的融合。办公室的书柜里,摆满了各种政策文件和产业分析报告,她常常一边翻看,一边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
这天下午,林晓把老谭叫到办公室。老谭走进来,看到林晓正对着一张全市产业布局图沉思。“林处,有什么事?”
“你看,”林晓指着地图上的制造业聚集区,“咱们市的传统制造业基础雄厚,但数字化转型的进展很不均衡。有的企业已经实现了智能化生产,有的还停留在手工操作阶段。”
“确实是这样。我之前走访企业时发现,很多中小企业想转型,但资金、技术、人才都是难题。”
“这既是短板,也是巨大的潜力所在。”林晓眼睛一亮。
“你的意思是,我们要把这个场景和本市的制造业结合起来?”老谭有些兴奋。
“没错。“林晓点点头,“而且,这次我们要深入企业,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林晓开始低调地走访调研市内的代表性制造企业。她不再像以前那样,带着厚厚的政策文件去指导工作,而是带着笔记本,走进车间、走进生产线。
通过走访多家企业,林晓了解到,这些企业的除了资金,在数字化转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招来的大学生理论知识多,实际操作能力差,根本解决不了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更不用说想招到懂数字化和制造业的复合型人才,更是难上加难。
设备互联互通难更是企业转型的一个大问题,来自不同厂家的设备,接口不统一,数据无法共享,只能靠人工录入,不仅麻烦,还容易出错。
林晓把这些问题一一记在笔记本上,心里渐渐有了思路。在走访调研的过程中,林晓与其他相关部门的沟通也更加频繁和深入。她不再像以前那样带着急切的推动心态,而是以合作者的姿态,主动上门交流。
“张局,今天来打扰您,是想和您聊聊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人才问题。”在市科技局副局长张敏的办公室里,林晓开门见山。
张敏笑着请她坐下:“林处客气了,我们正想找你对接呢。你走访企业时,是不是发现人才缺口很大?”
“没错。”林晓点点头,“很多企业反映,复合型技术人才招不到、留不住,这已经成为制约转型的关键瓶颈。”
“我们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张敏说道,“目前我们正在和高校对接,计划开设数字化制造相关专业,但这需要时间。短期内,可能需要通过职业培训来缓解人才压力。”
“我们可以联合举办针对企业技术人员的专项培训,邀请行业专家授课,提升他们的实操能力。另外,能不能设立人才补贴政策,吸引外地的复合型人才来我市就业?”
“这个提议好啊。”张敏眼前一亮,“我们可以牵头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联合你们局和人社局一起推进。”
“太好了!那我们后续就具体对接细节。”林晓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老谭看着林晓这段时间的变化,心里既欣慰又佩服。一次午休时,他召集处里的几个年轻人在茶水间聊天。
“你们发现没?林处这段时间变化特别大。”老谭呷了口茶,语气中带着赞赏。
小李点点头:“是啊,以前林处开会总是雷厉风行,一心想着推进工作进度。现在她变得更沉稳了,不仅经常深入企业调研,还主动和其他部门沟通协作。”
“经过上次的数据危机,林处是真的沉下来了,这对我们处来说,是大好事!”
老张也附和道:“确实,现在咱们处的工作越来越规范,和其他部门的配合也越来越顺畅。上次去统计局对接数据,他们的工作人员都说,现在和我们合作比以前省心多了。”
“林处现在做的这些事,看似不起眼,却是在为未来铺路。等基础打牢了,咱们处的工作肯定能上一个新台阶。”
几个年轻人听着老谭的话,纷纷点头。他们看着办公室里林晓忙碌的身影,眼神里充满了敬佩。
时光荏苒,几个月的沉潜与深耕悄然过去。这段时间,没有轰轰烈烈的举措,没有引人注目的成绩,看似波澜不惊,却让林晓和她所负责的工作发生了质的变化。
创新发展与高技术产业处的工作变得更加规范有序,数字经济产业监测平台的数据准确率大幅提升,专项资金的管理流程也更加透明高效,企业申报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投诉和质疑声几乎消失不见。
与市工信局、科技局等相关部门的关系也更加融洽务实。之前有些部门觉得林晓过于强势,合作起来有隔阂。现在,他们发现林晓变得更加谦和务实,遇到问题主动沟通,积极寻求解决方案,越来越愿意和她合作。
而林晓自己,对本市产业发展的理解也更加透彻接地气。她不再仅仅停留在政策和规划的层面,而是真正走进了企业,了解了产业的真实状况。她的笔记本上,记满了企业的痛点需求和行业的发展趋势,这些都成为她后续工作的重要依据。
一天下午,林晓站在办公室的窗前,看着楼下穿梭的车流和远处的工厂,心里感慨万千。她想起几个月前的那场危机,虽然让她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但也让她真正沉下心来,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方式和思路。
“林处,这是我们整理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调研报告,您看看。”老张拿着一份厚厚的报告走进来。
林晓接过报告,仔细翻看着。报告里详细记录了企业的痛点需求、存在的问题以及具体的解决方案,数据详实,分析透彻。
“做得很好。”林晓满意地点点头,“这份报告为我们后续制定政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接下来,我们就联合工信局、科技局,出台针对性的扶持政策。”
“好的林处。”老张应道。
看着老张离开的背影,林晓的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她知道,这段沉潜的时光,并非停滞不前,而是为了下一次更有力的起跳积蓄能量。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农夫,在经历了一场风雨后,不再急于追肥催长,而是耐心地除草、松土、培根,等待着土壤肥力的自然恢复和作物的扎实生长。
曾经的她,像一把锋利的尖兵,凭着一腔热情和单一的技术视角冲锋陷阵,虽然有闯劲,却也容易栽跟头。而现在的她,在经历了挫折的洗礼后,懂得了敬畏规则,学会了整合资源,更明白了坚实基础的重要性。
林晓轻轻合上调研报告,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她知道,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当新的机会再次来临时,她将不再是那个仅凭热情冲锋的尖兵,而是一个立足坚实基础、善于统筹协调、懂得稳扎稳打的帅才。
她的目光望向远方,那里,是城市产业升级的广阔蓝图,也是她心中未改的初心与梦想。沉潜之后,必将迎来更有力的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