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水陆大军,如同汹涌的潮水,终于拍打到了江宁城下。
江面上,突破外围防线的北军水师战舰密密麻麻地锚泊在下关至燕子矶一带江面,桅杆如林,战旗猎猎,与城头守军紧张对峙。陆路上,北军先锋已在幕府山、钟山等地建立营寨,主力正源源不断开抵,将江宁城三面合围。
战争的阴云彻底笼罩了这座六朝古都。城内,粮价飞涨,人心惶惶,若不是钱谦益等士人竭力安抚,以及魏国公府弹压得力,恐怕早已生乱。
龙江船厂已成为江宁防线的江上核心支撑点。“破浪”号与“靖海”号依托船厂岸炮的掩护,如同两颗钉子,牢牢楔在江防线上,与北军水师进行着不间断的炮战和小规模冲突。“破浪”号主炮的威慑力依旧,但连续的作战使其炮管磨损加剧,沈云漪不得不严格控制射击次数。“靖海”号则在一次遭遇战中左舷受损严重,被迫拖回船坞紧急维修。
林昭将指挥所前移到了江宁城墙的朝阳门上。这里可以俯瞰大半个战场。他深知,守城的关键在于挫敌锐气,拖延时间,等待变数。而这个变数,他隐隐寄托在北方——寄托在李如松身上。
“大人,北军使者到了。”孙幕僚低声道,打断了林昭的沉思。
来的是一名身着北方武将袍服的中年人,神色倨傲,身后跟着两名魁梧的护卫。
“奉武靖皇帝陛下谕旨,前来招降!”使者展开一卷黄绫,朗声道,“尔等聚众负隅,对抗天兵,实乃螳臂当车!陛下念在上天有好生之德,若尔等即刻开城投降,交出首恶林昭及一干格物院妖人,陛下可宽宥其余,保全江宁百姓性命。否则,城破之日,鸡犬不留!”
城楼上的守军将领闻言,无不怒目而视。
林昭面色平静,走到女墙边,俯瞰着城外连绵的北军营寨,缓缓开口,声音清晰地传遍城头:“朱翊钧弑君篡位,勾结外寇,祸乱国家,有何面目自称皇帝?江宁军民,上承先帝遗志,下为黎民请命,抗的是不义之师,守的是华夏衣冠!要我林昭项上人头,可以,拿朱翊钧的人头来换!要我江宁军民投降,绝无可能!尔等回去告诉朱翊钧,江宁城,就是他的葬身之地!”
他的话语铿锵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瞬间点燃了城头守军的血气。
“誓与江宁共存亡!”
“杀尽北虏!”
怒吼声如同海啸般从城墙上席卷开来。那北军使者脸色一阵青白,在无数道愤怒的目光注视下,狼狈而去。
招降失败,大战不可避免。
翌日清晨,震天的战鼓声擂响。北军开始了对江宁城的全面进攻!无数的士兵如同蚂蚁般扛着云梯,推着冲车,冒着城头倾泻而下的箭雨和滚木礌石,向着城墙发起了疯狂的冲击。江面上,北军水师也集中火力,猛轰沿江城墙和龙江船厂,试图压制守军火力,为登城部队创造条件。
战斗从一开始就进入了白热化。城墙上下,杀声震天,每一刻都有人倒下,鲜血染红了墙砖和土地。
林昭亲临城头督战。他并非武将,但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鼓舞。他冷静地观察着战局,适时调动预备队填补缺口,指挥火炮轰击北军兵力密集之处。
在龙江船厂方向,战斗同样惨烈。“破浪”号在周铁鹰的指挥下,与数倍于己的北军战舰周旋,主炮每一次怒吼,都让对方胆寒。但北军也学乖了,他们利用小船骚扰,集中火力攻击“破浪”号的明轮和舵机。一枚石弹幸运地击中了“破浪”号的右明轮轴系,导致其右侧动力丧失大半,航速骤降,处境顿时岌岌可危。
沈云漪在船厂内,一边指挥着对“靖海”号的抢修,一边紧急为“破浪”号设计临时的修复方案。她的脸上沾满了油污和汗水,眼神却依旧专注。技术,在此刻成为了维系战线的生命线。
就在江宁攻防战进行到最惨烈的第三天,一个惊人的消息,如同晴天霹雳,骤然传遍了整个战场!
一骑来自北方的快马,冲破重重阻隔,将一份紧急军报送入了北军主帅大营。随即,北军攻势戛然而止,前线的士兵如同潮水般退去,连江面上的战舰也纷纷起锚,向后收缩。
城头上,正在浴血奋战的守军惊愕地看着这突如其来的变化。
“怎么回事?北虏怎么退了?”
“难道是援军到了?”
林昭也皱紧了眉头,心中疑窦丛生。这不像是因为伤亡过大而撤退,更像是……后方出了惊天动地的大事!
很快,通过各种渠道,一个足以震动天下的消息如同野火般蔓延开来——
**镇北侯、蓟辽总督李如松,于三日前在蓟州誓师,发布檄文,痛斥齐王朱翊钧十大罪状,宣布“清君侧,靖国难”!其麾下数万精锐边军,已兵分两路,一路出居庸关直逼京畿,一路沿运河南下,断北军粮道!**
李如松反了!
在这个最关键的时刻,他从背后,狠狠地捅了朱翊钧一刀!
消息传到北军大营,瞬间军心大乱!主帅惊慌失措,士兵们窃窃私语,归心似箭。老家都要被掏了,谁还有心思在江南拼命?
江宁城内外,原本压抑绝望的气氛为之一扫!守军爆发出劫后余生的欢呼,士气大振!
林昭站在城头,望着如同退潮般仓皇北撤的敌军,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一直等待的变数,终于来了!李如松这把悬在北方的利剑,终于在最关键的时刻,挥了下来!
“传令!”林昭的声音中带着压抑不住的激昂,“‘破浪’号、‘靖海’号,以及所有能动用的船只,给我出击!缠住北军水师,不能让他们轻易溜走!周铁鹰,率骑兵出城,追击北军陆师,务必扩大战果!”
趁他病,要他命!这场江宁保卫战,到了转为战略反攻的时刻!
烽火连天的战场,形势瞬间逆转。李如松在北方的惊雷一击,不仅解了江宁之围,更彻底改变了天下大势的走向。北伐的号角,似乎已在这江南的硝烟中,隐隐吹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