垣木榕给出一个假设之后,就和琴酒一起陷入了沉默,这好像,也不是不可能啊……
良久,垣木榕长出一口气,他想起来,普拉米亚的心狠手辣还体现在致力于将所有见过她真面目的人杀掉,很难说她会不会一不做二不休把人杀个干净。
看着琴酒又检查起随身携带的短匕的动作,一副已然做好战斗准备的样子,如果只是船难,两人脱身不难,没必要这副模样。
琴酒是猜测普拉米亚会找上门,还是觉得自己被她波及到了想反过来给对方个教训?
琴酒见他疑惑,也不吝解惑,“我看到她的时候,她也看到我了。”
那女人和他对视时,浑身杀意遮也遮不住,不过,他也没打算放过对方就是了,没有人能在算计了他之后还全身而退,无论有意还是无意。
大概犯罪分子们的思路还是有些共通之处的,无论是普拉米亚还是琴酒,都觉得趁着船上混乱的时候解决掉对方是最合适的。
只有垣木榕一个还算良民的人在后知后觉,好在知道了琴酒的打算之后,他也迅速做好了准备,这才在普拉米亚进门的时候,和琴酒两人第一时间就占据了绝对优势。
普拉米亚看着一个守在房门、一个挡在阳台门,哪里还不知道自己的行动被猜测得一清二楚。
她觉得自己已经足够重视这个银色长发的男人了,却没想到还是不够,真是流年不利。
在玛格丽特·泰勒的某位堂哥找上她,希望她把玛格丽特·泰勒的命留在这艘游轮上的时候,她对于大集团内部继承人之争不感兴趣,但是对于丰厚的报酬很感兴趣,所以她答应了。
对方安排内应给了她玛格丽特·泰勒和这艘游轮的资料,她却在看到这艘在全球都能排得上号的游轮时感到无比地兴奋。
她突然有了个疯狂的想法,她要炸了这艘游轮,一望无际的大海,爆炸燃烧的绚烂游轮,这是她一直追求的艺术!
她周密地计划着,首先要确保任务可以完成,其次游轮爆炸点的位置要足够显眼,根据这两点,她选择炸掉整个船桥,连同高级船务人员休息的区域,毕竟她是知道的,玛格丽特·泰勒也住在那里。
最后,爆炸的时机要足够美妙,既要达到足够震撼的效果,又要保证不能波及到她自己。
她没打算一下子把船给炸沉了,这需要的炸弹数量太大,即便有船上的内应帮忙,她也运输不过来,而且游轮下沉产生的漩涡极为恐怖,她也不能保证自己可以及时撤离。
普拉米亚在研究完游轮航行路线后,确定了第四天晚上行动。
第四天晚上是拍卖会,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在灯光明亮的拍卖场上,没有人会在意斜后方灯光昏暗的船桥,方便她灯下黑安装炸弹。
更重要的是,第五天早上,游轮将开始第一次靠岸,停靠在法国尼斯,第四天晚上或者说第五天凌晨的时候,游轮距离岸边的距离已然不远。
只要炸弹爆炸的时机合适,就能够确保自己在这艘真正沉没之前得到救援或者自救成功。
至于尼斯当地能不能迅速派出足够承载这艘游轮上将近5000人的救援船只这件事,就不在她的考虑范围内了,反正以她的实力总归是能第一时间脱困的。
不得不说普拉米亚是疯狂且自信的,她制定了这个计划并且严格执行,只是没有想到在执行的时候会被人几次三番看在眼里。
更没想到她打定主意要将对方灭口的时候,等待她的却是对方的请君入瓮。
普拉米亚看清形势之后没有多做犹豫,第一时间做出了于她而言正确的反应,她放弃更为棘手的琴酒,抽出匕首俯身冲向了垣木榕。
在普拉米亚眼里,这个戴着口罩的男人看起来好对付多了,即便那人手里还拿着她的枪。
又一次被当成软柿子的垣木榕冷笑起来,双手用力稳住手枪,毫不犹豫的连连扣动扳机,三发子弹朝着普拉米亚而去。
普拉米亚攻势被阻,但反应速度极快,几个闪身之后迅速来到垣木榕面前,手中匕首凶狠地冲着垣木榕的喉咙处挥去。
垣木榕并不慌忙,他向后仰着身子避过这一击,余光看到琴酒的攻击已到,他没有恋战,退后了一步,稍稍远离普拉米亚的攻击范围,把人留给琴酒对付。
琴酒的一拳砸在了普拉米亚的肩膀上,普拉米亚吃痛的吼叫了一声,不得不面色狰狞地回身应对琴酒的攻击。
两人你来我往,在琴酒的控制下渐渐往远离垣木榕的方向而去。
垣木榕放下从普拉米亚那里夺来的枪,从系统里取出一枚药丸状的东西握在左手上,右手则从腰间枪套里拿出一把小巧的手枪。
那么药丸状的东西自然不是药丸,而是毒气弹,这也是他先前给琴酒喂了解毒丹的原因。
枪也不是普通的枪,子弹是特制的,一样有毒。
垣木榕冷眼看着琴酒和普拉米亚缠斗,他可从来不遵循什么正大光明的对决,自古医毒不分家,真当他跟在琴酒身边是为了当个吉祥物的吗!
琴酒也没想到这个女人这么难缠,以她的格斗技术,即便是在组织里也排得上号了,更重要的是,在这种狭窄的房间里,她的灵活性更大。
不过琴酒终归还是更胜一筹,普拉米亚渐渐不敌,身上已经开始有了伤痕,她不禁有了退意,但是琴酒攻势密集且十分警惕,完全不给她靠近出口的机会。
她内心发狠,退开一步后从口袋里摸出一枚手榴弹。
这还是垣木榕第一次遇到比琴酒还要像个移动军火库的人,这女人身上可真藏了不少武器。
普拉米亚冷笑一声,手指扣到拉环上,在琴酒和垣木榕之间摇摆,用俄语说道:“今天算我倒霉,我认栽。你们放我走。以后我们互不相干,不然的话我们三个一起死在这里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