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致 908 hdi FAp 赛车采用暗金属蓝、白、黑三色涂装,搭配红色装饰条。车头收窄成尖形,通过两根逐渐变宽的支架连接到底盘分流板,造型有点像 2006 到 2008 年 F1 的迈凯伦和雷诺赛车。
我把那个时代称为 “太空船时代”,小时候在摩纳哥看 F1 时,就特别痴迷这种充满未来感的设计。
车头延伸至驾驶舱,Lmp1 组别标志性的气泡式车顶比例低矮宽阔,视觉效果极具冲击力。
车身两侧修长平滑,高耸的外扩轮拱勾勒出优美的侧面轮廓。左侧轮拱顶部印着赛车编号(本次是 9 号),右侧则是法国国旗,对一辆搭载法国引擎、使用法国燃油的法国赛车来说,再合适不过。
车尾由两根支架撑起一个宽大的尾翼,上面印着 “标致” 的字样。
赛车涂装还点缀着标致、道达尔、米其林、博世等赞助商的贴纸,整体一看就知道是厂队出品。
这支厂队的车手阵容也堪称豪华:我所在的赛车,三位车手都有 F1 经验,今年早些时候还一起驾驶这辆车在赛百灵 12 小时耐力赛中拿下第四名。
队友分别是澳大利亚的詹姆斯?布拉汉姆、西班牙的米格尔?格雷罗,以及我。
“对了…… 车名后面一长串字母到底是什么意思?” 一个女人朝我走来,她穿着牛仔短裤、戴着棒球帽和墨镜,上身是浅蓝橙配色的海湾石油阿斯顿?马丁车队 polo 衫。
显然,她不是普通粉丝,能在斯帕 - 弗朗科尔尚赛道(2009 年斯帕 1000 公里耐力赛举办地)的围场里走动,肯定有特殊身份。
斯帕 1000 公里耐力赛本身就是重要的耐力赛事,更是一个多月后勒芒 24 小时耐力赛的 “实战测试”。
标致三支车队都参加了赛百灵站,已有一定经验,但这次是我们首次与阿斯顿?马丁赛车同场竞技。
我们知道奥迪速度很快,在赛百灵也赢了我们,但阿斯顿?马丁的实力还是个未知数。
我猜勒芒的主要竞争对手会是我们和奥迪,但阿斯顿?马丁在欧洲勒芒系列赛中表现强劲,而且奥迪厂队今天没来,所以我们只能通过与这些海湾石油涂装赛车的较量,来判断自己的实力。
“呃…… 我其实也不太清楚,好像和直喷技术有关?” 我回答道,指的是车名末尾那串字母。
赛百灵站时肯定有人跟我说过含义,但经历了 12 小时的比赛、一个月的印地赛车,再加上这段时间对女友的愧疚,我早就忘了。
“这还算好的,我们的车连名字都没统一呢,Lola 叫它 b09\/60,阿斯顿?马丁却叫它 dbR1-2。” 她笑着说。
显然,Lmp1 组别的赛车名都又长又复杂。不过,她既然说 “我们的车”,说明她的参与度绝不止 “公关人员” 那么简单。
我顿时来了兴趣,尤其是她的口音 —— 虽然和我听过的都不太一样,但明显更偏向东欧风格。
“哦,对了…… 我叫维克托里娅?乌尔博纳维丘特,是 AmR 东欧车队的第三车手,开 007 号车。” 她主动介绍自己,语气热情又大方。
“我是张骋,来自中国。” 我跟这位立陶宛同行握了握手,特意补充了自己的背景,在国际赛车圈,来自中国的车手不算多,多介绍一句,也能让对方更快记住自己。
AmR 东欧车队的前身是 charouz 赛车系统与 Lola 合作的项目,如今已被阿斯顿?马丁厂队纳入麾下。
他们的赛车搭载 6.0 升自然吸气 V12 引擎,而我们的则是 5.5 升双涡轮增压 V12 柴油引擎,两款都是排量巨大、设计独特的 “异类” 引擎。
仔细想想,我们的相似之处还不止引擎布局:阿斯顿?马丁的赛车编号是 007、008,勒芒时还会加一辆 009;而我们的编号是 7、8、9。
更复杂的是,我们去美国参加赛百灵 12 小时耐力赛和年底的小勒芒时,编号又会变成 07、08、09。
这些编号肯定会让解说员头疼,但观众应该能分清,阿斯顿?马丁是海湾石油涂装,标致则是暗金属蓝、白、黑的法国风格涂装。
“张骋…… 我好像听过你的名字!你是不是在摩纳哥参加过青年卡丁车赛?我记得几年前有个来自中国的车手,成绩特别好。” 维克托里娅突然说道,眼里满是惊喜。
我愣了一下,随即笑着点头,没想到多年前在摩纳哥的卡丁车比赛,还能被人记住,那种亲切感瞬间涌上心头。
“对,是我。那时候年纪小,就凭着一股热情瞎跑,没想到还能被你记住。” 我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我之前没听过你的名字,你之前都参加过哪些比赛?”
“几年前我一直在德国的单座赛车系列赛打拼,但始终没拿到好席位,家里的钱也快花光了。后来运气不错,约翰内斯?科斯基宁看到了我的比赛成绩,问我要不要去他的 dtm 项目测试。我去试了,表现还不错,最后在 2008 赛季跟着奥迪和科斯基宁车队跑了几场。”
她解释道,“我很感激约翰内斯给我机会,但他没给我长期保障合同,所以我只能另寻出路。后来,扬?沙鲁兹(我以前效力过他的车队)邀请我加入他的阿斯顿?马丁车队,组成全东欧阵容。我答应了,还一起赢了今年欧洲勒芒系列赛的揭幕战。现在是第二场比赛,来了一群开快车的法国人。”
她的经历让我想起自己的赛车生涯 —— 小时候在摩纳哥,为了能有更多练车机会,我每天放学后都会去卡丁车场,周末还会跟着父亲去看 F1 比赛,一点点积累经验,直到被青年车队发掘。
赛车这条路,从来都不好走,每个能站在顶级赛道上的车手,背后都有无数的汗水和坚持。
“约翰内斯?科斯基宁很懂识别人才,他在赛车圈的口碑一直很好。” 我补充道,想起以前在摩纳哥听过不少关于他的传奇故事,他曾在 F1 中击败过阿兰?普罗斯特等传奇车手,退役后又打造了实力雄厚的车队,帮助很多年轻车手实现了赛车梦。
“他对我一直很公平,值得尊重。我们合作没成,不能怪他,只能说缘分没到。不过耐力赛倒是很适合我。” 维克托里娅轻描淡写地略过这个话题,眼里却藏着对赛车的热爱。
我能理解这种感觉,只要能留在赛道上,无论是什么组别、什么车型,对车手来说都是最幸福的事。
“肯定会适合你的。赛道上见,好吗?” 我说道,该去车队报到了,但很高兴能和这位志同道合的同行聊这么久。
“好,赛道上见!到时候可别手下留情啊!” 维克托里娅笑着说,朝我挥了挥手。
我们有着不同的国籍、不同的成长经历,却因为对赛车的热爱走到了同一片赛道。
标致和阿斯顿?马丁都算不上耐力赛的 “顶级豪门”,但两者都有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战绩,也都渴望赢得勒芒 24 小时耐力赛的冠军。
过去十年,奥迪一直垄断着这项赛事,但勒芒 24 小时赛的魅力就在于:它考验的不只是速度,还有可靠性、稳定性和适应能力,任何人都有机会夺冠。
说到底,我们来到这里,就是为了全力以赴备战这场即将到来的世界顶级耐力赛——为了自己的赛车梦,也为了那些支持我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