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像一块浸了水的灰布,沉沉地压在青石板铺就的老街上。
路灯还没亮,只有各家窗户透出的灯光,在渐浓的夜色里晕开一圈圈温暖而模糊的光晕。
陈孝斌此刻刚送走最后一位腰酸背痛的老街坊,正慢条斯理地收拾着推拿床,空气中还弥漫着淡淡的艾草和药酒混合的味道。
“吱呀 ——” 一声,诊所那扇上了年头的木门被推开一条缝,探进来一张布满愁云的老脸。
“孝斌…… 忙完了?” 是住在西边路口的老张头。
他佝偻着背,手里拎着一个瘪瘪的布袋子,平日里总是乐呵呵的脸上,此刻却像被揉皱的草纸,没一丝舒展。
陈孝斌抬头,看清是他,连忙放下手里的活儿:“张大哥,快进来坐。刚忙完,正准备关店呢。您这是……”
他注意到老张头眼下的乌青,那是一种深深的、疲惫到骨子里的颜色,比前几天见面时更重了些。
老张头叹了口气,挪着步子走到靠墙的椅子上坐下,把布袋子放在脚边,也没看里面装的啥。
他搓了搓粗糙、布满老茧的手,眼神有些涣散地落在诊所墙角那盆生机勃勃的绿萝上,半晌才喃喃道:“睡不着啊…… 这心里头,堵得慌。”
陈孝斌给老张头倒了杯热水,递过去:“您最近是看着憔悴了不少。上次见面就说睡不好,食欲不振,我还以为是天凉了,身子骨有点不适应。”
老张头接过水杯,双手捧着,却没喝,只是用掌心汲取着那点微不足道的暖意。
他苦笑一声,眼角的皱纹挤成了一团:“我这身子骨,硬朗着呢!年轻时候扛大包、拉板车,啥苦没吃过?这点毛病算啥。”
他顿了顿,声音低了下去,带着浓浓的无奈,“就是…… 就是这心里头,像是压了块大石头,喘不过气。”
“夜里头,眼睛闭上了,脑子却跟过电影似的,乱糟糟的,尽是些烦心事儿。”
“好不容易迷瞪一会儿,又尽做些噩梦,不是梦见小子掉沟里了,就是梦见店里着火了……”
陈孝斌在老张头对面的凳子上坐下,身体微微前倾,目光温和而专注:“大爷,您这可不是小毛病。俗话说,‘忧思伤脾,怒伤肝’。”
“这心里的事儿解不开,时间长了,再好的身子骨也扛不住。您跟我说说,到底是啥事儿,让您这么揪心?”
诊所里很安静,只有窗外偶尔传来的几声犬吠和远处马路上汽车驶过的模糊声响。
老张头沉默了许久,杯里的热水渐渐凉了下去,氤氲的热气早已消散。
他长长地、深深地叹了口气,仿佛要将胸中所有的郁结都吐出来。
“还能有啥事儿…… 还不是我那不争气的小儿子,张洪!”
提到小儿子,老张头的声音陡然拔高了几分,带着压抑不住的火气,但更多的是痛心疾首,“这小子,从小就不让我省心!”
他的思绪仿佛被拉回了十几年前。那时候,老张头的杂货铺生意还不错,家虽不大,但日子过得也算安稳。
张洪小时候也挺机灵,就是不爱读书,整天在外面疯跑。
老张头和老伴儿没少揍他,可这孩子就像块滚刀肉,左耳进右耳出。
“初中毕业,成绩一塌糊涂,高中是甭想了。
我跟他妈商量,他姐也嫁人了,就这么一个儿子,咬咬牙,送他去念个技校,学门手艺,将来不管是修车还是电工,总能有口饭吃,饿不死。”
老张头的眼神飘向窗外,似乎在回忆当时的期望,“那时候,我跟他说,‘洪啊,爸没本事,不能给你留啥家业,这小店将来也养不了你一辈子。”
“你去学门技术,凭手艺吃饭,堂堂正正!’他当时也点头了,答应得好好的!”
说到这儿,老张头猛地一拍大腿,脸上的肌肉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结果呢?!去了不到半年,就跟那些不三不四的狐朋狗友混在一起,逃课、上网吧、打架斗殴!”
“学校老师找了我多少次!我去网吧揪他回来,揍也揍了,骂也骂了,甚至给他跪下求他,他都无动于衷!”
“最后,技校也没念完,就那么回来了,成了个游手好闲的无业游民!”
老伴儿就是那时候,因为天天操心儿子,又跟老张头怄气,病倒了,没几年就走了。
想到老伴儿临终前还拉着他的手,嘱咐他一定要看好儿子张洪,老张头的眼圈就红了,声音也哽咽起来:“我对不起他妈啊…… 没把儿子教好,让她死不瞑目……”
陈孝斌默默地递过一张纸巾。他知道老张头老伴儿的事,那也是老街坊们都知道的痛。
老张头擦了擦眼角,深吸一口气,继续说:“回来就回来吧,我想着,让他在店里帮帮忙,学学进货、卖货,将来这小店就交给他。”
“可他呢?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让他看店,他不是趴在柜台上睡觉,就是偷偷跑出去鬼混。店里的东西,今天少瓶酱油,明天少包烟,不用问,准是他拿去换钱花了!”
“我那小店,就在路边,本小利薄,全靠我起早贪黑,一分一分攒出来的。他倒好,整天就知道要钱!”
“今天说跟朋友合伙做生意,要本钱,我给了,结果钱扔水里连个响都没听见;明天又说要学开车,考驾照,我又咬牙给他钱,结果驾照没见着,钱又花光了!”
老张头的声音越来越激动,胸口剧烈起伏着。
他指着窗外自家小店的方向,虽然离得远,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轮廓:“孝斌你看看,我那店,就在路口,风里来雨里去的,我守了多少年了?”
我今年都七十五了,本该享享清福了,可我还得天天守在那儿,进货、搬货、看店,一天不敢歇!”
“为啥?还不是为了他!我怕我一歇,那店就没人管了,我们父子俩喝西北风去?”
“可他呢?一点都不知道心疼我!都三十五了!三十五了啊!” 老张头几乎是吼出来的,声音里充满了绝望。
“同龄人的孩子都会打酱油了,他呢?工作工作没有,对象对象没有,整天还是吊儿郎当的样子!白天在家睡大觉,晚上就不见人影,不知道又去哪儿鬼混了!”
“前几天,他又回来要钱,说要跟朋友去外地‘闯荡’。我问他闯啥,他说不清楚,就知道伸手要钱!我那点积蓄,早就被他折腾光了!”
“店里每天卖的那点钱,刚够糊口和进货。我就没给他,结果你猜怎么着?” 老张头的声音带着哭腔,充满了屈辱和伤心。
“他跟我大吵大闹!指着我的鼻子骂我老不死的,骂我没用,给他不了他想要的生活!还把桌子上的碗都给掀了!”
说到这里,老张头再也控制不住,浑浊的眼泪顺着布满沟壑的脸颊滚落下来。他用袖子胡乱地抹了一把,像个受了天大委屈却无处诉说的孩子。
“我这是造了什么孽啊…… 养出这么个儿子……” 他哽咽着,“我活着还有啥意思?我这心里的苦,跟谁说去?”
“跟老街坊说?人家只会笑话我教子无方!我这心里头,就像被刀子割一样,日夜不得安宁。你说,我这病,是不是心病?这心病,有药可医吗?”
陈孝斌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
他能感受到老张头心中那如山一般沉重的焦虑、愤怒、失望,以及深藏在这些负面情绪之下,那份从未改变的、深沉的父爱。
他看到老张头那花白的头发在灯光下显得格外刺眼,那佝偻的脊背仿佛承载了千斤重担。
等老张头的情绪稍稍平复了一些,陈孝斌才缓缓开口,声音平静而有力:“张大哥,您说得对,您这确实是心病。而且啊,这心病还须心药医。”
“心药?” 老张头抬起泪眼,茫然地看着陈孝斌,“啥心药?能治好我这病?”
陈孝斌点了点头,目光诚恳:“大哥,您先别急。您想想,您儿子张洪,他真的就一无是处吗?他小时候,有没有哪件事,让您觉得他其实也挺聪明,挺有想法的?”
老张头愣了一下,似乎没想过陈孝斌会这么问。他皱着眉头,努力回忆着。
张洪的种种不堪在他脑海中翻滚,但陈孝斌的问题像一颗石子,投入了他情绪的漩涡,激起了一点不一样的东西。
“聪明?他那叫小聪明!” 老张头嘴硬道,但语气却不像刚才那么激动了,“小时候…… 嗯…… 他动手能力倒是还行。”
“那时候流行那种组装的模型车,他不用看说明书,鼓捣鼓捣就能装起来,跑得还挺快。”
“还有,他对那些电子产品,好像也挺感兴趣,谁家的收音机、录音机坏了,他拿去瞎鼓捣,有时候还真能修好……”
说到这些,老张头的眼神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柔和,但很快又被愁云笼罩:“那有啥用?能当饭吃吗?现在还不是照样游手好闲!”
“大爷,话不能这么说。” 陈孝斌微微一笑,“您看,他动手能力强,对电子产品感兴趣,这不就是他的长处吗?”
“您当初让他去念技校,想法是好的,但有没有问过他,想学什么?”
老张头被问住了。他愣了愣,喃喃道:“问他?他那时候就知道玩!我给他选的汽修,我觉得那个有前途,饿不死!他自己…… 他自己能有啥想法?”
“这就是问题所在了,大哥。”
陈孝斌身体微微前倾,语气也郑重了些,“您是把您认为好的路指给他,但那不一定是他想要的,也不一定是适合他的。”
“就像您种庄稼,得看土地适合种什么,才能有好收成。强扭的瓜不甜啊。”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您儿子现在这样,整天跟您对着干,要钱,鬼混,一方面是他自己不争气,不懂事。”
“但另一方面,会不会也是一种…… 反抗?或者说,他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想干什么,所以才迷茫。”
“才用这种消极的方式来打发时间,甚至想从您这里得到一些关注,哪怕是负面的关注?”
老张头沉默了。陈孝斌的话像一把钥匙,似乎打开了他心中某个尘封已久的角落。
他回想起张洪从小到大的点点滴滴,想起他每次被自己打骂后的倔强眼神,想起他要钱被拒后的愤怒和冷漠…… 难道,自己真的从来没有真正了解过这个儿子?
“您刚才说,他要跟朋友去外地闯荡,您问他闯啥,他说不清楚。”
陈孝斌继续引导着,“那您有没有试着跟他好好聊聊,问问他具体的想法?哪怕觉得不靠谱,也先听听他怎么说,而不是一上来就否定,就指责?”
“好好聊?” 老张头苦笑,“我们俩一说话就吵架!他一开口就是要钱,我一听就来气!怎么好好聊?”
“那是因为你们的沟通方式出了问题,大爷。”
陈孝斌温和地说,“您总是站在一个父亲的高度,去批评他,指责他,想让他按照您的意愿来。”
“而他呢,觉得您不理解他,不尊重他,所以就用叛逆来回应您。这样一来,矛盾只会越来越深,您的心结也就越来越重。”
窗外的路灯不知何时亮了,昏黄的光线透过窗户照进来,给诊所里的一切都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
老张头低着头,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已经凉透的水杯,眉头紧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陈孝斌没有再说话,他知道,有些道理,需要老张头自己去慢慢消化。他起身,又给老张头续了些热水。
过了好一会儿,老张头才缓缓抬起头,眼神里少了些之前的激动和绝望,多了一些迷茫,但也多了一丝清明。
他看着陈孝斌,语气带着一丝不确定:“孝斌…… 你是说…… 我…… 我也有不对的地方?”
“大哥,天底下没有不疼爱子女的父母,您的苦心,天地可鉴。”
陈孝斌语气温和,“但爱也要讲究方式方法。”
“您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把所有的压力都自己扛着,然后用您认为对的方式去‘管教’他,这本身就像一根绷紧的弦,时间长了,弦会断,人也会垮。”
“那…… 那我该怎么办?” 老张头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求助的意味,“这‘心药’,到底是啥方子?”
陈孝斌微微一笑,露出了一个了然的神情:“这‘心药’啊,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就两味药。”
“两味药?” 老张头好奇地看着他。
“第一味药,叫‘放手’。” 陈孝斌伸出一根手指,“当然,不是完全不管他。而是适当放手。”
“他已经三十五岁了,是个成年人了。您不能再把他当小孩子一样管着了。您得让他自己去碰壁,去经历,去承担他自己行为的后果。”
“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您把他护得太好,或者说,管得太死,他永远也长不大。”
“放手……” 老张头喃喃道,眼神复杂。要他放手,让那个 “不成器” 的儿子自己去闯,他怎么放心得下?
“当然,放手之前,得先做第二味药。” 陈孝斌伸出第二根手指,“这第二味药,叫‘沟通’。而且是平等的沟通,不是您说他听,更不是争吵。”
“您找个机会,等他心情好点的时候,或者您自己心平气和的时候,坐下来,好好跟他聊聊。别一开口就提钱,别提学习,别提工作,也别提对象。”
“就聊聊他小时候的事,聊聊您年轻时候的不容易,也听听他心里的想法,他对未来有什么打算,哪怕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您也先听着,别急于否定。”
陈孝斌看着老张头,眼神鼓励:“您要让他知道,您关心他,不仅仅是关心他有没有工作,有没有对象,更关心他这个人,关心他开不开心,过得好不好。”
“让他感受到您的爱,而不是您的压力和失望。有时候,理解和尊重,比打骂和说教管用得多。”
“您想想,他为什么跟您吵?因为他觉得您不理解他。如果您先迈出一步,尝试去理解他,他或许也能慢慢理解您的苦心。”
“父子之间,哪有什么深仇大恨?不过是一层窗户纸,捅破了,也许就好了。”
老张头怔怔地看着陈孝斌,陈孝斌的话像一道道光,照进了他一直以来混沌而痛苦的内心。
他从未想过,自己和儿子之间的问题,竟然可以从这个角度去看。他一直以为,只要儿子 “变好”,他的心病自然就好了。
现在才明白,儿子的 “病”,和他自己的 “心病”,其实是相互关联的,需要一起医治。
“沟通…… 放手……” 老张头反复咀嚼着这两个词,眼神渐渐亮了起来,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他感觉压在胸口的那块大石头,似乎松动了一些,呼吸也顺畅了许多。
“孝斌啊……” 老张头抬起头,看着陈孝斌,眼神里充满了感激,“听你这么一说,我这心里…… 好像真的亮堂多了。”
“你不光推拿手艺好,这开导人的本事,也是一流啊!你这‘心病方’,我看行!”
他站起身,虽然背还是有些佝偻,但精神状态明显比刚进来时好了很多,脚步也似乎轻快了些。
“谢谢你啊,孝斌!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这就回去,琢磨琢磨,怎么跟那小子…… 沟通沟通。”
陈孝斌也站起身,笑着说:“大哥,您别客气。这方子是开给您了,但药还得您自己按时吃,效果才会好。”
“记住,沟通要真诚,放手要勇敢。慢慢来,别急。您这心病,不是一天得的,好起来也需要时间。”
“哎!哎!我知道了!” 老张头连连点头,脸上露出了久违的、轻松的笑容,虽然那笑容里还带着些许不确定,但更多的是一种释然和对未来的期盼。
他拿起脚边的布袋子,“那我就不打扰你了。改天,我给你送点我店里新到的茶叶!”
“谢谢大哥,您慢走!” 陈孝斌送老张头到门口。
老张头走到门口,回头又感激地看了陈孝斌一眼,然后才转身,脚步略显蹒跚但带着一种新的力量,慢慢消失在老街昏黄的路灯下,朝着他家小店的方向走去。
陈孝斌看着老张头远去的背影,轻轻舒了口气。他知道,老张头的 “心病” 不会立刻痊愈,张洪的问题也不会马上解决,但至少,他已经找到了那剂 “心药” 的方向。
关上门,屋里恢复了宁静。
陈孝斌看着窗外那条被路灯照亮的、蜿蜒曲折的老街,仿佛看到了无数个像老张无数个像老张头这样的身影。
他们在命运的老街上来来往往,背负着各自的 “心病”,寻找着那剂名为希望的 “心药”。
而他的推拿室,就像这老街深处一盏不灭的灯,静静守护着每一个需要慰藉的灵魂,等待着下一个带着故事叩门的人。
这世间的苦难或许各不相同,但那份对理解与温暖的渴望,却在每一条蜿蜒的老街上,代代相传,从未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