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原国的最后一场秋雪落尽时,明家希的銮驾终于要启程了。
半年前,她踏着暮春的榆荚雨踏入这片草原国度,彼时牧民们刚结束冬宰,帐前晾晒的羊毛还带着阳光的暖香;而今车窗外的胡杨林已染成金红,风卷着枯草掠过车轮,竟生出几分故园的熟悉感。明和善亲自将她送至城门外,这位星原国的女王仍穿着惯常的银狐皮袍,只是鬓边多簪了支大明天朝上国特有的赤金步摇——那是明家希上月生辰时送她的礼,此刻在晨光里晃着细碎的光,像极了姐妹间说不完的私语。
“二姨母此去碧忧,路上需多保重。”明和善的声音裹着草原特有的厚重,她伸手替明家希理了理车帘的流苏,指尖触到微凉的锦缎,“小妹性子柔,遇事总爱琢磨,您到了那边,多劝劝她。”明家希笑着拍了拍她的手,目光越过城楼下的仪仗,望向远方连绵的山影——那山的另一头,便是碧忧国的地界,也是她此次巡疆的最后一站。“你放心,我既是她二姨母,自然会多照拂。倒是你,星原的冬汛要来了,粮草的事可得盯紧些。”
銮驾缓缓启动时,明和善仍站在原地挥手,直到那抹银狐色的身影缩成远处的一点。明家希靠在车壁上,指尖摩挲着袖中装着的两国舆图,忽然想起二十几年前的事——那时她还是大明天朝上国的皇太女,明和善与明和美还是总爱跟在她身后的小丫头,三人在御花园里追着蝴蝶跑,明和美总爱拽着她的裙摆喊“二姨母”,声音软得像刚蒸好的云糕。如今故人仍在,只是身份变了,肩上的担子也重了。
行至国界处时,暮色已漫过天际。明家希掀开车帘,只见界碑旁立着一队人,为首的女子穿着碧忧国特有的月白绣桂纹宫装,正是明和美。她比明和善要纤细些,见了銮驾便快步上前,屈膝行礼时,鬓边的桂花银钗轻轻晃动:“二姨母一路辛苦,碧忧已备好了接风宴。”明家希扶她起身,目光落在她眼底的青影上,便知她定是提前几日就来此处等候,心里不由软了几分:“傻孩子,何必这么急着来接,夜里风凉。”
两人并肩往临时搭建的驿馆走,脚下的路一半是星原国的青石板,一半是碧忧国的青砖,竟像是踩着两国的土地在说话。明和美絮絮地说着碧忧国的近况:秋收的稻谷已入仓,新酿的桂花酒正埋在酒窖里,边境的农户近来总往星原那边跑,说是想换些草原的乳酪给孩子补身子。“只是两国往来虽密,却总缺个歇脚的去处。”明和美说着,忽然停下脚步,望向界碑旁一片开阔的空地,“前几日我听和善姐姐说,牧民们赶去碧忧市集,常要在路边啃干饼,若是遇着雨雪,连个躲处都没有。”
明家希顺着她的目光看去,那片空地恰好位于两国界碑正中,左边能望见星原国的草原,右边能看到碧忧国的稻田,远处还有一条小溪蜿蜒流过,竟是块难得的好地方。她忽然笑了,转身对明和美道:“既是如此,不如我们在此建座楼。”
“楼?”明和美愣了愣。
“一座美食楼。”明家希蹲下身,捡起块石子在地上画了个简单的楼形,“一楼卖星原的乳酪、烤肉,二楼卖碧忧的桂花糕、酸梅酿,让往来的百姓既能歇脚,又能尝着邻国的吃食。你看,取星原的‘星’,碧忧的‘碧’,就叫‘碧星楼’,如何?”
石子在地上划出清晰的纹路,明和美的眼睛渐渐亮了起来。她想起幼时在大明天朝上国,二姨母总带她们去京城的食肆,那时她们捧着热乎的糖粥,听邻桌的客人说各地的趣事,总觉得那样的热闹是世间最暖的光景。如今二姨母要把这样的暖,种在两国的国界上——这哪里是座楼,分明是把两国百姓的心,连在了一起。
“好!就叫碧星楼!”明和美抓住明家希的手,指尖因激动而微微发颤,“我明日就让人调工部的匠人来,定要把楼建得宽敞明亮,让两国的伙计都能在这里笑谈,让往来的客人都能在这里暖着身子!”
那晚的驿馆里,烛火亮到了深夜。明家希与明和美凑在舆图前,细细商议着碧星楼的规制:楼要建两层,一楼设长桌,方便牧民们围坐;二楼隔出几间雅间,给赶路的商户歇脚;窗要开得大些,让早晨的阳光能照进楼里,也让路过的人能望见楼里的烟火气;连楼前的空地都要留出来,夏天能搭凉棚,冬天能支炭盆,让孩子们能在空地上追跑打闹。
“还要在楼前种些树。”明家希指着舆图上的角落,“星原的胡杨耐旱,碧忧的桂树飘香,各栽一排,春天看胡杨抽芽,秋天闻桂花香,多好。”明和美点头应着,提笔在舆图上画了小小的树影,笔尖划过纸面时,竟像是在描绘一幅未来的图景——楼里飘着食物的香气,两国的百姓坐在一处,用半生的对方语言说着家常,孩子们捧着糕点在树下跑,胡杨与桂树的影子交叠在地上,像极了两国密不可分的缘分。
第二日清晨,明家希的銮驾继续往碧忧国都城去,而碧星楼的奠基仪式,就在界碑旁的空地上开始了。匠人挥起第一锹土时,明和美特意让人快马加鞭去星原国送信,让明和善也知晓这个消息。信使出发时,明家希正坐在銮驾里,听着身后传来的锣鼓声,忽然想起昨夜明和美说的话:“二姨母,您此次巡疆,走了六个国家,却把最暖的东西,留在了两国的边界上。”
她掀开车帘,望向远方的天际,晨光正从山后漫出来,染红了半边天。碧星楼的轮廓还未建起,但她仿佛已看见数月后的光景——楼里飘着乳酪的浓香与桂花的甜香,两国的百姓坐在一处,手里捧着热乎的吃食,说着笑着,连风里都带着暖意。这是她作为女帝的心愿,也是三位女子跨越数十年的约定:以食为桥,以心为界,让三国的疆土上,永远飘着这样的烟火气。
銮驾渐渐远去,身后的锣鼓声仍在风中回荡,像一首未完的歌,唱着碧星同轨的故事,也唱着百姓心中最朴素的期盼——愿此后山河无恙,愿此后烟火常明,愿此后两国的情谊,能像碧星楼里的吃食一样,暖了胃,也暖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