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休息日,巫梅打开手机,点开聊斋A1应用,A1蒲松龄出现屏幕中。
“先生,您的故事现在我都看了100集了,是不是要说说您的生平经历?”
“看在小姑娘这么热情的份上,我给你说说我的故事吧。”
……
明崇祯十三年,山东淄川蒲家庄。
一个小院子里,产婆欢喜地喊着:“生啦,生啦,是个大胖小子!”
屋内传来虚弱却欣慰的笑声,这户人家迎来了新生命,他就是蒲松龄。
松龄降生那晚,院中老槐树上竟传来婉转的夜莺啼鸣。
要知道,这可是北方的寒冬腊月,夜莺怎会现身?
接生婆啧啧称奇,直说这孩子定有不凡之处。
时光匆匆,小松龄到了读书的年纪。六岁那年,他跟着兄长去村外的柳泉玩耍。
那日天空湛蓝如洗,柳泉边柳絮纷飞,小松龄追着一只斑斓蝴蝶跑入一片野竹林。
等他回过神来,四周竟弥漫起一层薄雾,耳边隐隐传来女子的歌声。
顺着歌声走去,他瞧见一位身着素白纱裙的女子,正倚着竹枝,手中握着一把散发柔光的玉梳。
那女子对他温柔一笑,将玉梳递了过来:“小郎君,可否帮我寻回发簪?”
小松龄还没来得及说话,一阵风刮过,女子和玉梳都消失不见,只留下他手中攥着的半片泛着微光的竹叶。
等他跌跌撞撞跑回柳泉边,兄长和同伴们都吓了一跳,原来他已失踪了整整两个时辰。
可在他的感觉里,不过才过去了片刻。
书房里,先生拿着书本,严肃地问:“松龄,这《论语》里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你可知何意?”
松龄眨着明亮的眼睛,脆生生回答:“先生,这话是说,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迷茫,只空想不学习就会疑惑。”
先生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嗯,不错,小小年纪,理解得倒是透彻。”
松龄挠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先生,松龄觉得这书里的道理,就像一把把钥匙,能打开好多好多智慧的门呢。”
一天夜里,小松龄在书桌前背完书,正准备吹灯睡觉,烛火突然诡异地闪烁起来。
他揉了揉眼睛,竟瞧见自己的影子在墙上动了起来。
那影子先是变成一只活蹦乱跳的兔子,接着又化作展翅翱翔的雄鹰。
最后竟变成一个白胡子老头,对着他摇头晃脑地念诗。
小松龄吓得躲进被窝,可好奇心又驱使他探出脑袋。
等他再看时,影子已恢复如常,烛火也稳稳地燃烧着。
他把这事告诉父母,父母只当他是读书太累,产生了幻觉,可只有小松龄知道,那一切都是真实发生过的。
九岁那年,蒲家庄遭遇大旱,数月滴雨未落,庄稼大片大片地枯死。
一天傍晚,小松龄在自家院子里玩耍,突然看见一只浑身湿漉漉的小狐狸,瘸着一条腿,可怜巴巴地望着他。
小松龄心生怜悯,从厨房拿了些剩饭喂给它,还采来草药给它包扎伤口。
当晚,他做了个梦,梦里那只小狐狸口吐人言。
“多谢小郎君救命之恩,明日辰时,你去村西头的老井边。”
第二天,小松龄半信半疑地来到老井边,竟发现干涸的老井里,涌出了清澈的泉水,水量大得足够全村人使用。
村民们都说是上天显灵,只有小松龄觉得,这和那只神秘的小狐狸脱不了干系。
日子过得飞快,顺治十四年,十九岁的松龄迎来了童子试。
考场外,松龄的好友拉着他的手,紧张地说:“松龄,你文章写得那么好,这次肯定没问题!”
松龄深吸一口气,目光坚定:“我定全力以赴,不负多年苦读。”
放榜那天,松龄远远瞧见榜单前围了好多人,有人欢喜有人愁。
突然,人群中有人高喊:“蒲家庄蒲松龄,县、府、道三个第一!”
松龄身边的人纷纷围过来恭喜:“松龄啊,你可真是咱们蒲家庄的骄傲,日后定能飞黄腾达!”
松龄看着榜单上自己的名字,眼中满是激动的泪花:“这么多年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爹娘也能为我高兴了。”
可谁能想到,之后的乡试却成了松龄的噩梦。
顺治十七年,乡试考场里,松龄对着题目冥思苦想,写得那叫一个畅快。
他心想:“这次文章,我立意新颖,文笔也不错,总该高中了吧。”
发榜时,松龄满心期待地去看,却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名字。
他失魂落魄地回到家,妻子刘氏赶忙迎上来:“相公,怎么样了?”
松龄低下头,声音沙哑:“又落榜了,都怪我,书写格式出了点错,就被黜落了。”
刘氏轻轻握住他的手:“相公,别太难过,一次失利算不得什么,咱们还有机会。”
松龄看着妻子,眼中满是愧疚:“让你跟着我受苦了,我怎能就此放弃,定要继续努力。”
从那以后,松龄除了苦读,还喜欢在村里溜达。
有一天,村头老树下,松龄遇到一位白发老者。
老者看他一副书生模样,便笑着说:“娃啊,我给你讲个故事咋样?”
松龄立刻来了兴致:“好啊,老人家,松龄最爱听故事了。”
老者清了清嗓子:“从前呐,有个书生在山林里救了只受伤的狐狸。
后来啊,这狐狸变成了漂亮姑娘,帮书生考上了功名,还跟书生成了亲,可恩爱了。”
松龄听得眼睛放光:“真有这么神奇的事儿?
这狐仙有情有义,这故事太有意思了。”
老者笑着点头:“这世间啊,奇妙的事儿多着呢,就看你有没有心去发现。”
松龄回到家,心里还想着那个故事。
“娘子,我觉得这些故事虽然没在正史里,但特别有趣,充满了真情实意。
要是能把它们都收集起来,该多好啊。”
刘氏笑着说:“相公若有这想法,就去做呗,我支持你。”
打那以后,松龄在路边摆了个茶摊,免费给路人茶水。
只要有人路过,他就热情招呼:“大哥,赶路累了吧,来喝口茶,给我讲个稀奇事儿呗。”
南来北往的人,有做生意的,有赶路的,还有赶考的书生,都被松龄的热情感染,纷纷讲起自己知道的奇闻轶事。
松龄认真地把这些故事记下来,没事的时候就琢磨,怎么能把它们写得更精彩。
他不知道,这些故事,正慢慢汇聚成他心中一个伟大的梦想。
而那些年少时经历的奇异之事,也将成为他笔下一个个动人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