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外的官道驿馆,迎来了一批风尘仆仆却又神色各异的客人。最先抵达的是三位看似毫不相干、却都将在大汉未来掀起波澜的人物——郭嘉、许褚,以及一位特殊人质:徐庶的母亲(距天子下令,信使出发已经接近2个月)。
派往各地征召贤才的羽林信使,历经一个多月的时间。尤其是前往豫州方向的几队,因路途相对较近,竟成了首批“丰收”的队伍。只是这“丰收”的成果,颇有些出人意料。
一、鬼才奉孝:酒壶一摔,长安走起!
颍川阳翟,一处看似寻常的宅院。年仅二十多岁的郭嘉,正斜倚在窗边,自斟自饮。他面容略显苍白,眼神却清澈锐利,桌案上散落着几卷竹简,皆是关于天下大势的零散记录。袁绍、袁术、刘表、刘焉……他逐一审视,又逐一摇头。袁绍外宽内忌,好谋无断;刘表坐谈客尔,非雄主之姿;天下之大,竟似无处可投?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感萦绕着他。
就在这时,院门被叩响。来访者自称天子使者,持陛下亲笔信及厚礼相邀。
郭嘉初时以为是哪路诸侯的说客,然而,只看了开头几句,他的眼神就变了。信中对天下局势的分析一针见血,对他郭奉孝“才策谋略,世之奇士”的评价更是精准得让他心惊!这绝非寻常客套话,而是真正了解他价值的人才能写出的!
尤其是信末那句:“长安虽小,亦有美酒以待奇士;天下虽乱,正需妙计以定乾坤。奉孝岂愿空负才华,老于户牖之下乎?” 直接戳中了郭嘉内心深处那份不甘寂寞与建立不世功业的渴望。
“陛下……竟知我郭嘉?” 郭嘉放下酒盏,手指微微颤抖。一种遇到“知音”的巨大惊喜和被人如此看重的激动,瞬间冲垮了所有的犹豫。他本就对当前诸侯失望,而长安朝廷诛董卓、收司隶、拍卖丝路、展现出的魄力与手段,早已让他心生好奇。如今天子亲自相召,言辞恳切,评价中肯,平台又是最高的中央朝廷……
“哈哈!妙哉!” 郭嘉猛地将手中酒壶往地上一摔,朗声大笑,“终日寻明主,明主却在长安城!有趣,有趣!这趟长安,我去定了!” 当下便收拾行装,毫不拖泥带水地随使者上路。一路上,他已在脑中开始推演长安政局、天下大势,迫不及待想要会一会那位传闻中手段惊人的少年天子。
二、虎痴仲康:护卫天子?这活儿俺接了!
与此同时,豫州沛国谯县,一处高大的坞堡内。年仅二十出头的许褚,正赤膊领着宗族子弟演练武艺。他身材魁梧雄壮,如同铁塔,浑身肌肉虬结,每一次挥动石锁都带起呼呼风声。作为许氏宗族的少主,他最大的责任就是保护族人在乱世中生存,如今沛国战乱,袁术自从占据这里后,每天烧杀抢掠,人人自危,许褚正在思考要不要带着族人离开这里去荆州或者长安避祸。
当天子使者带着诏书和大量赏赐抵达时,许褚是懵懂的。他对朝廷、对天子的概念很模糊,但当使者宣读诏书,言明天子听闻谯县许褚勇力绝人,忠义无双,特征召其入京,授予官职,并承诺将妥善安置其愿意同往的宗族时,许褚的心思简单而直接。
“护卫天子?就是给最大的官当保镖?” 许褚挠了挠头,“还管俺族人的吃喝拉撒,给地种?”
使者连忙点头,并展示了带来的金银布帛和承诺的安置地契。
许褚环视了一圈眼巴巴望着他的族人们。乱世之中,朝不保夕,若能得天子庇护,无疑是一条极好的出路。他虽憨直,却不傻,如今还算安稳的地方就属荆州和天子的司隶,这是天大的机遇。
“中!” 许褚一拍大腿,声如洪钟,“陛下看得起俺许褚,俺这条命就卖给陛下了!谁敢对陛下不利,先问问俺的拳头答不答应!” 当下点齐了数百名愿意跟随的精壮宗族子弟,浩浩荡荡随着使者奔赴长安。对他而言,忠诚就是最简单的承诺,护卫天子更是天经地义。
三、元直失迹,慈母先行
相比之下,前往颍川寻访徐庶的队伍则有些波折。他们根据线索找到徐庶(原名徐福)的家乡时,却得知徐庶为友报仇后,已改名换姓,外出游学避祸,不知所踪。使者们多方打探无果,正自焦急,却意外访到了徐庶的母亲——一位深明大义、教子有方的老妇人。
徐母听闻天子使者来意,竟是征召自己那“惹是生非”的儿子,非但没有惊慌,反而露出欣慰之色。她深知儿子胸怀大志,才华不凡,只是苦无明主。如今天子竟能越过重重阻碍,打听到儿子并派人来寻,可见求才之诚!
使者无奈,只好如实相告徐庶下落不明。徐母沉思片刻,毅然道:“诸位天使不必为难。老身这就修书一封,元直最是孝顺,见信必来。老身愿随诸位先行入京,一来以示我徐家对陛下隆恩的感激,二来也可让元直无后顾之忧。”
当下,徐母便留下详细书信,嘱托邻里务必交到徐庶手中,信中言辞恳切,大意是:天子圣明,求贤若渴,此乃徐家荣耀,更是你施展抱负之机,见信速往长安,勿以母为念,母在长安一切安好云云。随后,这位深明大义的母亲便从容地随使者踏上了前往长安的路。果然,不久后,在外漂泊的徐庶收到母亲书信,得知天子相召、母亲已先行入京,又惊又喜,兼有担忧,立刻收拾行装,日夜兼程赶往长安。
四、锦帆甘宁:打劫遇到天使,这波投资血赚!
长江之上,一支悬挂着鲜艳锦帆的船队正破浪而行。首领甘宁,年约二十七八,衣着华丽,腰悬铃铛,意气风发。他本是巴郡豪强,因任侠杀人,遂组织了一批轻薄少年,纵横江湖,人称“锦帆贼”。此刻,他正琢磨着下一步去向。荆州刘表单骑定荆州,名声很响,似乎是个不错的投靠对象,而且随着刘表逐渐掌控荆州,他甘宁所能活动的区域越来越小。
就在这时,前方哨船来报:有一小队官船,打着奇怪旗号(羽林卫标志),似乎是从北边来的。
“北边来的?肥羊?”甘宁眼睛一亮,“弟兄们,准备干活!看看是哪路神仙给咱送钱来了!”
然而,当他的船队气势汹汹地围上去,跳帮控制住那艘不大的官船后,甘宁傻眼了。船上没有想象中的金银财宝,只有几名虽然紧张却强作镇定的羽林卫和一名天子的使者,以及为首一人手中高举的一卷明黄色绢帛。
“呔!尔等何人?可知我等乃天子使者,持诏征贤!尔等敢劫天使,是想诛九族吗?”使者虽然腿肚子打颤,但声音却努力保持威严。
“天……天子使者?”甘宁和他手下那帮兄弟都愣住了。打劫打到皇帝头上去了?
使者见镇住了场面,询问是否识得甘宁,甘宁立刻表明身份,开玩笑,他还要去投靠刘表,这把天使给劫掠了。
天使也是有些后怕,赶紧展开诏书宣读。内容无非是久闻甘兴霸豪侠仗义,精通水战,乃当世豪杰,特征召入京,委以重建大汉水师之重任,许以高官厚禄云云。
甘宁听着听着,脸上的凶悍之气渐渐变成了惊愕、怀疑,最后化为了巨大的惊喜和激动!天子!竟然是天子亲自下诏征召我甘宁?不是刘表,是正牌的大汉皇帝!还要让我当水师大将?
他甘宁纵横江湖,看似逍遥,实则也渴望有个正经出身,建功立业,光宗耀祖。投靠刘表虽然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哪比得上直接为天子效力?这可是直达天听的机会!
“哈哈哈!”甘宁突然放声大笑,一把抢过诏书(动作略显粗鲁,吓得使者一哆嗦),仔细看了又看,确认无误后,对着手下弟兄吼道:“都听见没?皇帝请咱去吃皇粮了!以后咱就是正经的官军,是大汉水师!比在这江上当个逍遥自在的锦帆贼,岂不强过万倍?”
他手下那帮兄弟大多是其同乡子弟或江湖亡命,本就以甘宁马首是瞻,闻言也纷纷欢呼起来。
甘宁也是个爽快人,当即对使者抱拳:“天使恕罪!甘宁有眼无珠,冲撞了天使!没说的,陛下看得起我,我这条命就卖给陛下了!愿意跟我甘宁去长安搏个前程的,站到右边!不愿意的,每人领十金,各自散去,绝不强求!”
结果自然是大部分人都愿意跟随。甘宁当即解散了不愿同往的少数人,分发盘缠,然后带着核心的几百弟兄和整个船队,护卫着天使的船只,调转船头,浩浩荡荡溯江西进,准备经汉水北上,奔赴长安。一路上,甘宁摸着那卷诏书,心潮澎湃,已经开始幻想自己统领大汉水师,纵横四海的未来了。
五、凤雏庞统:叔父拍板,提前进京卡位!
荆州襄阳,岘山之中,隐士庞德公的居所。年仅十三岁的庞统,其貌不扬,甚至有些丑陋,但一双眼睛却闪烁着超越年龄的智慧光芒。他正在向叔父庞德公请教经义,言辞犀利,常能举一反三,让庞德公又喜又忧。喜的是侄儿才华横溢,忧的是其相貌不佳,性情可能略显随意,恐将来仕途坎坷。
天子使者的到来,打破了山居的宁静。当使者说明来意,是奉天子之命,特来征召“少年英才”庞统入京时,庞德公和庞统都愣住了。
“征召士元?”庞德公抚须沉吟,心中急速权衡。他虽为隐士,但对天下大势洞若观火。当今天子雷厉风行,手段高超,已有明君之象。如今朝廷势力快速扩张,正是用人之际。庞统年仅十三,若能此时进入天子视野,作为“天子门生”或近臣培养,其前途简直不可限量!远比在荆州等待可能遥遥无期的察举征辟要强得多!这是一步抢占未来政治高地的绝佳机会!
庞统本人更是心潮起伏。他自幼聪慧,自视甚高。如今天子竟越过州郡,直接征召他这无名少年,这份知遇之恩和看重,让他瞬间热血上涌。
庞德公看着侄儿激动而期待的眼神,又想到当今天子的年纪(也才十一岁),两个少年若能相遇,或许正能成就一段君臣佳话?他不再犹豫,对使者郑重一礼:“陛下圣明,求贤若幼,实乃千古美谈!庞统虽年幼学浅,然蒙陛下不弃,敢不效犬马之劳?老夫这就安排,亲自送士元入京!”
于是,原本可能还需蛰伏多年的“凤雏”,提前破壳,在叔父的陪同下,踏上了前往长安的旅程。
六、义士太史慈:探母遇天使,忠孝得两全
青州东莱郡。年底将至,在辽东避祸的太史慈,悄悄返回家乡探望母亲。他身材高大,猿臂善射,为人重信义。因曾为郡守劫州章之事得罪了青州刺史,不得已远走辽东。此次冒险回乡,母子相见,自是唏嘘不已。
然而,他刚到家没几日,院门就被敲响。来的竟是手持天子节杖的使者!原来使者奉命寻访太史慈已久,恰逢其回家探母,可谓天意。
太史慈初时大惊,以为州郡派人来抓他。待使者表明身份和来意,宣读了天子诏书,盛赞其孝义、勇武,特征召入朝为将时,太史慈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天子知道他太史慈,还知道他因义获罪之事,非但不怪罪,反而予以褒奖征召?这种被最高权威认可和需要的感觉,让这个重义气的汉子瞬间热泪盈眶。更重要的是自己以后再也不用出去避祸,诏书中明确表示,将妥善安置其母亲,允许携母入长安,使其无后顾之忧!
太史慈母亲亦是深明大义之人,老怀大慰,催促道:“我儿得遇天子,正当报效国家,岂可因老身羁留?陛下仁德,连老身都考虑周全,我儿还有何犹豫?”
太史慈再无顾虑,当下拜别乡邻,携母随使者一同赴京。既能尽忠报国,又能保全孝道,还有比这更完美的出路吗?
七、豪杰鲁肃:家财散尽为明主
扬州临淮郡东城县。年轻的鲁肃正在庄园内接待宾客,慷慨解囊,周济穷困。他家中巨富,本人却胸怀大志,常与周瑜等年轻才俊交往,议论天下大事。天子使者的到来,在他意料之外。
听完诏书,鲁肃神色平静,眼中却闪过睿智的光芒。他早已分析过天下大势,认为汉室仍有中兴可能,直接投效中央朝廷,无疑是最高效、最正统的路径。
“肃,一介布衣,蒙陛下错爱,敢不竭尽股肱之力,以报万一?”鲁肃从容应下。他当即散尽部分家财,犒赏使者及随从,并召集宗族骨干,言明去意。大部分族人愿意跟随,鲁肃便带着部分家资和愿意同往的族人,踏上了西行之路。他的目标很明确:辅佐明主,平定天下。而如今天子给了他这个机会和平台,他自然要全力以赴。
八、卧龙诸葛亮:琅琊童子的天命征召
前往徐州琅琊郡的队伍抵达了目的地。此时的诸葛亮,年仅十一岁,其父诸葛珪早逝,他正与弟弟诸葛均一同由叔父诸葛玄抚养。尽管年幼,诸葛亮却已显露出非同寻常的沉静与聪慧,不喜寻常孩童的玩闹,反倒对书籍、天文、地理有着浓厚的兴趣。
当天子使者费尽周折找到诸葛家住所,宣读完那份言辞恳切、甚至特意提及“闻琅琊诸葛氏有子名亮,虽年幼而志存高远,聪颖过人,特召入京,授以典籍,养于宫中,以期将来为国栋梁”的诏书时,整个诸葛家都陷入了一种难以置信的震惊之中。
诸葛玄手捧诏书,激动得胡须微颤,在乱世中深感前途未卜。如今天子竟能知晓他这远在徐州、尚未成年的侄儿,这意味着诸葛家族的未来,或许将紧紧系于这位少年天子身上,这是一条直达天听、光耀门楣的捷径!
年幼的诸葛亮抬起头,清澈的目光中闪烁着与其年龄不符的思索。他对“天子”的概念还有些模糊,但诏书中“授以典籍”、“为国栋梁”等字眼,却深深吸引了他。皇宫中的藏书,那是天下学子梦寐以求的宝库。
“叔父,”诸葛亮声音稚嫩却沉稳,“陛下相召,是亮之荣幸。宫中典籍,亦亮所向往。亮愿往长安。”
诸葛玄见侄儿如此懂事,更是老怀大慰,连声道:“好!好!我儿……不,我侄有此机缘,乃诸葛氏之福!为叔即刻打点行装,护送你入京!” 他深知,这份殊荣背后,是诸葛家族未来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的气运所系,必须牢牢抓住。
八、遗珠之憾与持续搜寻
至于陈到、魏延等尚未显名之辈,尤其魏延此刻也是个孩童或因籍贯难考,,派出的使者们虽尽力寻访,暂时仍无确切消息。
而此时的未央宫中,刘协看着驿馆传来郭嘉、许褚、徐庶之母到来的消息,内心大喜,预估剩下的也会在接下来的一到两个月内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