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1642年),六月十五,午时,夏日的琵琶湖南岸,热浪蒸腾,濑田川浑浊的河水缓缓流淌。这里是通往京都的最后一道天然屏障。德川幕府集结了最后的主力野战军团——由老中 酒井忠胜(历史人物,时间线调整)亲自督师,汇聚了畿内五畿七道诸藩精锐,总计五万余人,背靠濑田川,依托几处丘陵,构筑了连绵的营垒。阵中飘扬着德川三叶葵旗、前田家梅钵旗、伊达家竹雀旗等,铠甲鲜明,刀枪如林,是江户幕府最后尊严的象征。
然而,与护乡军相比,这支军队的装备显得陈旧而悲壮。主力仍是手持长枪、弓箭和火绳枪的足轻,以及披挂华丽具足、坚信武士刀精神的武士集团。他们试图以人数优势和决死之心,阻挡护乡军北上的铁流。
护乡军方面,多尔衮亲率两万五千精锐已抵达南岸。经历了关原的血火洗礼,这支军队更加精悍冷酷。燧发枪方阵、野战炮群严阵以待。但今日决战的关键,并非正面强攻。
中军大帐内,多尔衮正与弟弟多铎、谋士范文程进行最后的部署。
“哥!” 多铎指着地图,兴奋道:“幕府军主力尽集于此,阵型密集,两翼依托河川山地,看似稳固,实则迂回空间狭小!正是我铁骑突击的良机!”
范文程补充道:“王爷,酒井忠胜将旗本精锐置于中军,其左翼为前田藩兵,虽装备尚可,但久疏战阵;右翼为伊达藩及西国诸藩联军,成分复杂,号令不一,实为薄弱之处!”
多尔衮目光锐利,决然道:“好! 传令:多铎,率蒙古轻骑两千,伴攻其左翼,吸引牵制!**”
“镶白旗巴牙喇纛章京 鳌拜!”(注:鳌拜此时应为青年将领)
“奴才在!” 一员身材魁梧、面容凶悍的年轻骁将出列跪倒。
“命你率八旗重甲铁骑一千,并阿伊努善射轻骑五百,迂回其右翼后方!待其中军为我炮火和步阵所吸引时,听号炮为令,直突其帅旗! 务必击穿敌阵,斩将夺旗!”
“嗻!奴才定不辱命!**” 鳌拜眼中闪烁着嗜血的兴奋。
午时正刻,总攻开始。
护乡军炮群率先怒吼,弹雨倾泻在幕府军中军阵线上,激起一片混乱和烟尘。紧接着,三个燧发枪方阵踏着鼓点,向前推进,排枪齐射的爆豆声连绵不绝,压制得幕府军前沿抬不起头。
与此同时,多铎率领的蒙古轻骑如同旋风般扑向幕府军左翼。这些来自科尔沁等部的骑兵,骑术精湛,在马上挽弓搭箭,进行精准的骚扰射击,搅得前田藩阵脚微乱,却并不硬冲。
战场的焦点,瞬间集中到了正面和左翼。
就在此时——“呜——嘭!” 三声凄厉的号炮声响彻战场!
早已迂回到位、隐藏在一片树林后的鳌拜部重甲铁骑,闻声而动!
“巴图鲁!随我冲!杀——!” 鳌拜一马当先,挥舞着重剑,发出野兽般的咆哮!
一千名八旗重甲骑兵,人马皆披棉铁复合甲,如同钢铁洪流,从侧后方猛然撞入幕府军右翼的伊达藩和西国联军阵地!这些骑兵是护乡军中最精锐的突击力量,擅长破阵。
“轰——!” 巨大的冲击力瞬间将仓促转身的足轻长枪阵撞得粉碎!重骑兵们挥舞着狼牙棒、大刀、铁骨朵,肆意砍杀,所向披靡!
紧随其后的五百名阿伊努轻骑兵,则如同鬼魅,用毒箭精准射杀军官和旗手,制造更大的混乱。
幕府军右翼完全没料到会从后方遭到如此猛烈的突击!阵型瞬间崩溃!士兵惊恐万分,互相践踏,哭喊着“背后有敌人!”、“快跑啊!”,溃败如同瘟疫般蔓延。
“右翼已溃!” 的惊呼声传遍战场。恐慌迅速波及中军。
中军旗下的老中酒井忠胜,目睹右翼崩溃,面色惨白。他试图调动旗本预备队去堵缺口,但为时已晚。
鳌拜一马当先,根本不理睬溃散的杂兵,血红的眼睛死死盯着那面巨大的三叶葵帅旗!
“挡我者死!” 他狂吼着,连续劈翻数名试图阻拦的武士,直扑帅旗所在!
“保护大人!” 酒井忠胜的侧近武士们嚎叫着迎上来,做最后的困兽之斗。一场惨烈的白刃战在帅旗周围爆发。
但护乡军的重骑兵和后续跟进的燧发枪刺刀方阵,已经彻底搅乱了中军。混乱中,一枚不知从哪飞来的流弹(可能是燧发枪流弹或炮弹破片),击中了酒井忠胜的胸膛!他晃了一晃,从马背上栽落。
主帅的落马,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酒井大人战死!” 的惊呼(误传)瞬间击垮了幕府军最后的抵抗意志。中军彻底崩溃,士兵们丢盔弃甲,四散奔逃,许多人跳入濑田川中被淹死。
德川幕府最后一支主力野战军团,就此全军覆没。
数日后,北京紫禁城,养心殿。
崇祯皇帝正在批阅奏章,王承恩悄无声息地呈上一份漆盒密封的急报。“皇爷,征东都护府八百里加急捷报,濑田川之战,幕府主力尽丧。”
崇祯放下朱笔,打开漆盒,取出捷报。他快速浏览着上面的文字:“阵斩幕府老中酒井忠胜(待确认),毙敌逾三万,俘获无算,溃军塞川……我军伤亡千余……通往京都、江户之路已通……”
他的目光在战果与损耗的数字上停留片刻,脸上无喜无悲,只是指尖轻轻在御案上敲击了两下。
“王承恩。”
“奴婢在。”
“传旨兵部,” 崇祯语气平淡,“叙功之事,暂缓。令征东都护府详查酒井忠胜生死,核实战果,不得虚报。”
“着户部,核算此战耗费之钱粮弹药,报朕知晓。”
“密令北洋舰队李嘉南,舰队前出至相模湾(江户湾外),施压,但勿炮击江户。**”
“再令锦衣卫,加派精干人员,潜入京都、江户,探查倭国君臣动向,寻机接触对幕府不满之公卿、大名。**”
“之前扣下的那批用于‘替换’的燧发枪和军饷,可以拨付了。**”
他的反应,冷静得近乎冷酷。一场决定性的胜利,在他眼中首先是战果的核实与成本的核算;其次是战略威慑的加强与政治渗透的深化;最后,才是对前线将领的有限度奖赏与持续控制。他绝不会让胜利冲昏头脑,让多尔衮和他的军队因获得巨大声望和战利品而脱离掌控。
濑田川之战的消息,如同丧钟,敲响了德川幕府的终曲。京都的天皇朝廷和公卿们陷入极度恐慌。江户城内,人心惶惶,谣言四起。
多尔衮站在满是尸骸的战场上,望着北方京都的方向和东方江户的方向,心中豪情与警惕交织。他赢得了空前的胜利,通往日本权力核心的道路已然敞开。但他也深知,紫禁城中的那位皇帝,绝不会让他轻易摘取这最大的果实。
“传令!” 他声音沙哑却坚定,“休整三日! 多铎率前军,兵发京都!范文程,起草安民告示,招降纳叛!”
“我要看看,这日本的都城,是跪迎王师,还是玉石俱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