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南昌城下
南昌城墙在十一月的寒风中巍然矗立,如同一个垂死的巨人,斑驳的墙面上布满了弹孔和炮火灼烧的痕迹。邓枫的独立团驻扎在城东的滕王阁一带,与守城的北洋军隔江相望。
“团长,侦察连回报,敌军在德胜门至永和门一线布防最为严密。”罗友胜指着摊开在石桌上的城防图,“但章江门一带守军似乎有所懈怠。”
邓枫俯身细看,铅笔在图上轻轻划动。连日的激战让守军疲于奔命,章江门地处偏僻,确实可能成为防御的薄弱环节。但他心中所想的,远不止破城这么简单。
三日前,他接到密令:南昌城内有位代号“瓷器”的重要同志,掌握着国民党内部权力斗争的最新情报,必须在破城前取得联系。
“传令各营,今夜加强警戒,明日拂晓发动总攻。”邓枫直起身,目光投向暮色中的南昌城,“重点突破章江门。”
夜幕降临,赣江上升起浓雾。邓枫以视察前沿阵地为名,带着警卫班悄悄来到章江门对岸的一处废弃民房。
按照约定,“瓷器”会在今夜子时,在章江门城楼上连续点亮三盏灯笼作为信号。
“你们在这里警戒。”邓枫对警卫班长吩咐道,自己则走进一间视野较好的屋子。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城墙上寂静无声。邓枫怀表上的指针渐渐指向十一点三刻,他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
就在这时,章江门方向突然响起一阵枪声。邓枫心中一紧,抓起望远镜望去。只见城头上火光闪烁,隐约可见几个身影在搏斗。
“团长,有情况!”警卫班长冲进来。
邓枫抬手示意他安静,眼睛死死盯着城墙。突然,三个灯笼依次亮起,在浓雾中显得朦朦胧胧,却异常坚定。
信号!但为什么会有枪声?
“你们在这里等着,我靠近看看。”邓枫抓起手枪就要出门。
“太危险了!”警卫班长急忙阻拦,“让弟兄们去吧。”
邓枫摇头:“我必须亲自去。”
他带着两名最信任的警卫,悄悄潜行到江边。这里有一处早已废弃的渡口,几条破旧的小船半沉在水中。
枪声已经停歇,城墙上的灯笼依然亮着。邓枫仔细观察,发现章江门下的水道中,似乎有什么东西在移动。
“有人泅渡。”他低声道。
果然,不过片刻,一个黑影踉踉跄跄地爬上岸,随即瘫倒在地。邓枫示意警卫警戒,自己快步上前。
那是个中年男子,浑身湿透,左肩中弹,鲜血不断从指缝中渗出。见到邓枫,他艰难地抬起头,嘴唇颤抖着说出暗号:“...江风送客...”
“楚水迎宾。”邓枫立即接上,蹲下身检查他的伤势。
“来不及了...”男子喘着粗气,从怀中掏出一个油布包裹,“名单...权力分配...快走...”
邓枫接过包裹,触手沉甸甸的,显然除了文件还有别的东西。
“你是什么人?”城墙上突然传来喝问,几道手电光柱扫过江面。
邓枫迅速将包裹塞进怀里,示意警卫扶起伤员:“快走!”
他们沿着江岸疾行,子弹不断打在身后的泥土上。就在即将进入安全区域时,受伤的男子突然推开警卫,返身向追兵冲去。
“告诉...启明...保重...”他高喊着,拉响了身上的手榴弹。
轰然巨响中,邓枫被警卫扑倒在地。当他抬起头时,只见江岸边一片狼藉,追兵也被这自杀式的爆炸震慑,暂时停止了前进。
“团长,快走!”警卫拉起他,迅速撤离。
回到团部时,已是凌晨三点。邓枫将自己反锁在办公室,这才打开那个油布包裹。
里面是一份绝密文件和一把小巧的钥匙。文件详细记录了蒋介石正在筹建的秘密特务组织名单,以及各派系在未来的权力分配方案。钥匙上刻着“南昌大旅社207”。
天快亮时,邓枫将文件内容用密写药水抄录在一本《曾文正公家书》的内页里。原件则被他小心藏匿起来——这份名单太过重要,必须设法送回组织。
“团长,攻城准备就绪。”罗友胜在门外报告。
邓枫整理好军装,走出门去。晨光中,他的面容冷峻如铁:“按计划进攻。”
总攻开始了。炮火轰鸣,独立团的将士如潮水般涌向章江门。由于邓枫事先判断准确,这里的防守果然最为薄弱。
然而,就在部队即将破城时,德胜门方向突然升起三颗红色信号弹——那是预定的破城信号。
“团长,德胜门那边得手了!”通讯兵兴奋地报告。
邓枫心中一惊。按照原定计划,主攻方向是章江门,德胜门只是佯攻。是谁改变了计划?
他立即意识到,这是军中其他派系在抢功。若是让他们先入城,很可能会发现“瓷器”留下的其他线索。
“命令一团,不惜一切代价,立即突破章江门!”邓枫亲自来到前沿,指挥炮兵集中轰击城门。
在震耳欲聋的炮声中,章江门轰然洞开。邓枫一马当先,率部冲入城中。
“罗副团长,你带人控制城门要点。警卫排,跟我来!”他一刻不停,直扑南昌大旅社。
街道上混乱不堪,溃散的北洋军与涌入的北伐军交织在一起。邓枫率部冲破重重阻碍,终于来到南昌大旅社。
207房间的门锁应声而开。房间里空无一人,只有床头柜上放着一个皮箱。
邓枫打开皮箱,里面是满满一箱金条和几张地契。而在箱底,他找到了真正想要的东西:半本《南昌府志》,书页间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各种代号和联络方式。
就在他准备离开时,走廊上突然传来脚步声。
“邓团长果然在这里。”周凤岐带着几个特务出现在门口,脸上挂着意味深长的笑容,“这么急着来旅社,是有什么要紧事吗?”
邓枫心中警铃大作,面上却淡然自若:“追击残敌,顺便给将士们找个好点的指挥部。周主任怎么也到前线来了?”
周凤岐的目光扫过房间,最后落在那个打开的皮箱上:“邓团长收获不小啊。”
“战利品自然要上交军需处。”邓枫合上箱盖,“周主任若有兴趣,可以一并清点。”
两人目光交锋,空气中弥漫着无形的硝烟。最终,周凤岐笑了笑:“邓团长说笑了,您缴获的战利品,自然由您处置。我只是提醒一句,城中有共党分子活动,邓团长可要小心。”
“多谢提醒。”邓枫微微颔首,“我会注意。”
周凤岐带人离去后,邓枫才稍稍松了口气。他迅速将《南昌府志》藏入怀中,提着皮箱走出房间。
街道上,北伐军的旗帜已经插上城头。南昌光复了,但邓枫知道,另一场更加隐秘、更加危险的斗争,才刚刚开始。
他看着欢呼雀跃的将士们,手不自觉地按在胸前。那里,一份关乎无数同志生死的情报正静静躺着,等待着重见天日的那一刻。
而他也将如这情报一般,继续潜伏在光明与黑暗的交界处,做一个不为人知的“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