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卷:归途何方
第290章:往昔回响——档案馆中的低语与警告
方舟与陷入过载混乱的“织网者”网络保持着安全距离,舰体上的损伤修复工作争分夺秒地进行着,而核心团队则全力分析着刚才那惊险接触中获取的宝贵数据——不仅仅是他们反向灌输的关于“观测者”的信息,更有在连接瞬间,从“织网者”网络中被动“泄露”出来的一些碎片化信息流。
这些信息流古老而杂乱,如同被撕碎的历史书页,飘散在规则的海洋中。破译工作异常艰难,但“引路人”子体与逻辑节点7号通力合作,结合星火同盟的古老数据库,逐渐拼凑出一些令人心悸的片段。
他们听到了来自不同纪元、不同星域的文明最后时刻的“低语”:
有文明在科技发展到极致,试图创造独立宇宙时,引来了无形规则的“格式化”,只留下一段充满不甘的电磁波残响:“……为何……不容许……超越……”
有意识高度统一的灵能聚合体,在即将融入某种集体意识海洋时,发出了最后的、充满个体性恐惧的尖啸:“……‘同化’……是谎言……是……吞噬……”
更多的,则是类似于“启明星”文明和“寂静坟场”前哨站的记录——在触及规则深层,或意识复杂度达到某个临界值时,遭遇了不同形式的、源自宇宙本身的“清理”或“诱导性消亡”。
这些往昔的回响,共同指向一个令人绝望的结论:宇宙似乎存在着一个看不见的“天花板”,限制着文明与意识的发展高度。任何试图触碰或突破这个天花板的行为,都会触发相应的“机制”,将其抹除、禁锢或诱导其自我瓦解。
“织网者”网络,就像是一个冷漠的宇宙殡仪馆,忠实地记录着这些“不合格者”的墓志铭。
“难道……我们所有的挣扎,最终也只是为了在这档案馆中,多留下一段稍微独特点的‘遗言’吗?”一位年轻的研究员看着破译出的信息,声音中充满了无力感。
悲观的情绪再次开始蔓延。
然而,林昊却从这些杂乱的信息中,捕捉到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他注意到,在几乎所有记录中,都隐约提到了一个概念——“界限”,或者说 “阈值”。
无论是科技、灵能还是意识复杂度,似乎都存在一个隐性的、但确实存在的“阈值”。一旦越过,清理机制便会启动。
但“阈值”的具体数值和判定标准是什么?是固定的,还是动态的?是所有文明共用一套标准,还是因“清理机制”的不同而异?
更重要的是,他在数段极其古老、甚至比“古贤”痕迹还要古老的信息碎片中,捕捉到了几个重复出现的、意义不明的古老符号。经过“引路人”的艰难比对,确认这些符号与那神秘信标,以及“观测者”内部被激活的印记,存在着某种规则层面的同源性!
“这些符号……像不像是……某种‘标签’?或者‘分类编码’?”林昊指着全息投影上那几个扭曲的、仿佛蕴含至理的古符,“不同的清理机制,对应着不同的‘标签’?而被贴上某种‘标签’的文明,就会引来对应的清理?”
这个猜测让所有人精神一振!如果清理机制是有“分类”的,并且可以通过某种“标签”来识别,那是否意味着,他们有可能通过改变自身的“标签”,或者理解“标签”的规则,来规避某些清理?
“织网者”网络,这个记录着无数消亡文明信息的档案馆,其本身是否就隐藏着关于这些“标签”和“阈值”的秘密?
就在这时,一直监控着“织网者”网络状态的探测器传来了新的发现:在网络的深处,那片因为接收了“观测者”数据而陷入最剧烈混乱的区域,规则丝线正在以一种异常的方式重新组合、编织,似乎要形成一个……全新的、前所未有的“茧”!而这个正在形成的“茧”所散发出的规则波动,竟然同时包含了“观测者”的冰冷逻辑、“悖论之钥”的矛盾特性,以及方舟文明的复杂性特征!
“它……它在尝试‘归档’我们与‘观测者’的这次接触事件本身!”逻辑节点7号震惊地分析道,【它将这次超出它理解范畴的交互,视为了一个全新的、需要记录的‘历史标本’!】
这个正在形成的、融合了多方特性的“茧”,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信息宝库!它内部蕴含的规则冲突与数据,或许就是解开“标签”和“阈值”之谜的关键!
但是,如何获取?再次靠近无疑极其危险,“织网者”网络的防御机制已经激活。
“或许……我们不需要亲自去取。”苏晴雪看着那正在形成的、光芒紊乱的“茧”,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这个‘茧’因为数据冲突极不稳定。我们能否远程干扰其形成过程,诱导它‘吐出’或者‘泄露’部分关键数据?”
一个精密的、远程规则干扰计划迅速被制定。方舟调动了所有可用的规则操控设备,瞄准了那个正在形成的、不稳定的“茧”,准备进行一场危险的“数据窃取”手术。
他们要在“织网者”这个宇宙档案馆的眼皮底下,窃取关于宇宙清理机制本身的核心机密!
这一次,他们窃取的不再是某个文明的遗产,而是关乎所有智慧文明命运的……宇宙法则的底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