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11 月的香江,初冬的凉意刚漫过维多利亚港的海面,便被油麻地一带的烟火气揉得软了些。
金公主院线顶层的专属放映厅里,胶片放映机正发出 “咔嗒咔嗒” 的轻响,像是在为即将登场的光影故事敲着前奏。
木质座椅泛着经年累月的温润光泽,暗红色丝绒帘幕垂在两侧,只留正前方一块巨大的白色幕布,在昏沉的光线下静候着什么。
徐客站在放映厅后排的阴影里,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袖口 —— 那是件深灰色的灯芯绒外套,边角已经磨出了细绒。
他身旁的施南笙攥着一方米白色手帕,指节微微泛白,两人的目光都牢牢锁在幕布旁的放映机上,连呼吸都比平时轻了几分。
从李默然与中森名菜拍完最后一个镜头,到国粤语配音团队逐句打磨台词,再到特效团队熬夜调试兰若寺的烟雾层次、渲染色调整聂小倩裙摆的冷光质感,整整三个月,这部《倩女幽魂》像块璞玉,被他们一点点磨出了光。
此刻,这块 “璞玉” 要第一次在金公主的核心人物面前展露全貌,徐客心里既盼着,又提着一口气。
“雷老板来了。” 放映员低声提醒了一句。徐客立刻直了直身子,看向门口。
雷绝坤穿着一身黑色西装,领口系着暗纹领带,步履沉稳地走了进来,身后跟着麦加、石添和黄柏鸣。
麦加手里夹着一支未点燃的香烟,嘴角勾着漫不经心的笑,刚坐下就侧过头,凑到石添耳边低声说着什么,石添的手指在座椅扶手上轻轻敲着,偶尔点头,目光却没往幕布上落 —— 两人聊的是最近油麻地新开盘的楼盘,话里话外都是 “地段”“回报率”,全然没把这场看片当回事。
黄柏鸣跟在后面,端着一杯还冒着热气的港式奶茶,看到麦加和石添这副模样,眼底悄悄掠过一丝畅快。
他早就对这两人憋着气:新一城影业本就是几人合伙搭建的摊子,可麦加、石添本事没见多大,占的股份却不少,每次分账都拿得最多,如今连徐客精心打磨的片子都懒得认真看,倒叫他心里更添了几分不屑。
雷绝坤刚坐下,就瞥见了麦加、石添交头接耳的样子,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皱。
他指尖在膝盖上轻轻敲了敲,目光扫过两人 —— 新一城如今早就貌合神离,可金公主院线还指着这些片子撑场面,大家终究是靠着 “电影” 这碗饭吃饭,就算有私怨,也该分清场合。
麦加被雷绝坤这一眼扫得,悄悄把烟揣回了口袋,石添也停下了话头,只是依旧靠在椅背上,眼神散漫地落在幕布角落。
徐客看在眼里,心里轻轻叹了口气,朝放映员比了个 “开始” 的手势。
放映机的 “咔嗒” 声陡然清晰了些,一道光束从后排射向幕布,白色的布面上渐渐浮现出朦胧的烟雾 ——《倩女幽魂》的正片,开始了。
起初,麦加还在低头摆弄着打火机,石添则靠着椅背闭目养神,黄柏鸣捧着奶茶慢慢喝着,只有雷绝坤坐得端正些,目光落在幕布上,却也没显露出太多期待。
可没过多久,麦加的手指停住了,石添也悄悄睁开了眼 —— 幕布上,兰若寺的轮廓在薄雾中渐渐清晰,镜头没有像往常的武侠片那样用固定机位拍全景,而是从大殿远景缓缓向前推,一直推到宁采臣的背影,接着又轻轻侧移,绕到他身前,最后稳稳聚焦在聂小倩从烟雾中走出的脚步上。
那 “推 - 移 - 跟” 的三连衔接,像一双无形的手,把大家的视线牢牢攥住,连呼吸都跟着镜头的节奏慢了下来。
“这运镜……” 黄柏鸣下意识地低喃了一句,手里的奶茶忘了喝。他在电影圈摸爬滚打这么多年,见过的导演没有一百也有八十,可这样细腻又有张力的镜头,他还是头一次见。
雷绝坤也坐直了些,原本搭在扶手上的手,悄悄收了回来,指尖抵着下巴,目光紧紧锁在幕布上。
麦加和石添更是忘了之前的散漫,两人都微微前倾着身体,眼睛瞪得有些圆 —— 他们在脑子里把港台所有导演的名字过了一遍:张彻的硬气、胡金铨的古典、许鞍华的细腻…… 可没有一个人的风格,能拍出这样的镜头。
幕布上的画面还在继续。月光透过兰若寺的窗棂,洒在聂小倩身上,成为了画面的主要光源。
她周身被一层柔光裹着,裙摆边缘却用冷光细细勾勒,像是给白色的裙裾镶了道银边,而背景的大殿则沉在深暗里,只隐约能看见梁柱的轮廓。
这样 “亮主体 + 暗环境” 的反差,让聂小倩的身影在朦胧中愈发突出,仿佛下一秒就要从幕布上走下来。
更妙的是构图 —— 前景有晃动的树枝剪影,中景是宁采臣茫然站着的身影,后景是飘着薄雾的殿门,三层画面叠在一起,把兰若寺的幽深感拉得足足的,连放映厅里的空气,都好像沾了几分凉意。
“光影用得绝了。” 雷绝坤低声说了一句,语气里带着几分惊讶。他原本以为徐客只是拍了部常规的武侠鬼片,却没想到光是开篇的兰若寺初遇,就有这么多门道。
接着,画面切到了聂小倩抚琴的片段。镜头先是给了琴弦一个特写,烛火的光落在弦上,每一次颤动都清晰可见。
然后慢慢摇镜,从琴弦移到聂小倩执琴的手指 —— 指尖纤细,指甲上透着淡淡的粉色,随着琴弦的拨动轻轻起落。
最后镜头缓缓拉远,变成中景,还带着轻微的上下起伏,像是在跟着琴声的韵律呼吸。
光影在这里又换了种用法:烛火放在画面左侧,暖光打亮聂小倩的半张脸,另一侧则藏在柔和的阴影里,连睫毛的影子都清晰地落在眼下,而琴弦上反射着烛火的微光,一点一点,像碎掉的星星。
再加上浅景深的运用,背景的梁柱与帘幔都模糊成了淡影,大家的目光只能落在聂小倩的神态和琴上,那种雅致又带着几分幽怨的氛围,瞬间漫满了整个放映厅。
施南笙悄悄看了眼身旁的徐客,发现他的眉头舒展开了些,眼神里带着几分笃定。
她心里的石头也落了些 —— 从特效团队反复调试烛火的光斑,到摄影师打磨摇镜的速度,每一个细节都浸透着团队的心血,如今看来,这些心血没有白费。
画面一转,到了宁采臣夜宿破庙遇袭的部分。
妖怪逼近时,镜头突然压得极低,几乎贴着破庙的青石板,跟随着宁采臣踉跄的脚步,每一次晃动都像是观众也在窄巷里奔逃,心脏跟着揪了起来。
等到妖怪现身的瞬间,镜头又猛地拉远,变成远景,让妖怪的轮廓在黑暗中愈发狰狞,接着又快速推近,给了妖怪一个特写 —— 那泛着绿光的眼睛,在暗夜里格外吓人,放映厅里甚至能听到几声细微的吸气声。
光影在这里也换了种风格。破庙里用硬光打亮断裂的梁柱,光线落在地上,形成一道道尖锐的阴影,像是妖怪的爪牙。
妖怪的轮廓用侧逆光勾勒着,只露出眼睛的反光,大部分肢体都藏在黑暗里,反而更添了几分恐怖感。
构图上,宁采臣被放在画面的角落,周围留了大面积的黑暗,那种孤立无援的氛围,让坐在放映厅里的人都跟着捏了把汗。
“这镜头张力,绝了。” 麦加忍不住说了一句,之前的散漫早就没了踪影,眼睛死死盯着幕布,生怕错过一个细节。
石添也点了点头,手指无意识地攥紧了座椅扶手 —— 他原本以为这只是部小成本的鬼片,却没想到在镜头和光影上,居然有这么多巧思。
很快,燕赤霞斩妖的片段登场了。当他挥剑时,镜头突然绕着他开始转动,捕捉着剑的每一道轨迹,像是在跟着剑光起舞。
等到挥剑的瞬间,镜头又快速推近,给了剑身一个特写 —— 剑光在画面里一闪,刺得人眼睛都有些花。
收剑时,镜头再慢慢拉回中景,把燕赤霞的站姿完整地拍了下来。
光影上,符咒发光时用强光突出,再搭配着烟雾遮挡部分光线,形成了 “光斑闪烁” 的效果,像是符咒真的有了神力。
燕赤霞的脸用侧光照着,硬朗的轮廓在光线下愈发清晰,透着几分坚毅,而妖怪则沉在逆光里,只剩一个黑漆漆的影子,一明一暗的对比,把正邪对立的氛围拉到了极致。
更贴心的是前景的道具 —— 兵器架上的刀枪、桌上的符咒,在打斗时都跟着轻微晃动,让画面多了几分动感,也更显真实。
雷绝坤看到这里,悄悄点了点头。他做院线这么多年,最懂观众想要什么 —— 既要有精彩的打斗,又要有能抓住人的细节,这部片子显然都做到了。
画面继续推进,到了聂小倩与宁采臣逃离的部分。
镜头突然升高,从两人的头顶上方慢慢平移,跟着他们并肩行走的身影。
偶尔镜头会轻轻下拉,变成近景,捕捉着两人对视的眼神 —— 聂小倩的眼里带着几分不舍,宁采臣的眼里满是温柔,不用台词,就把那种情意传得明明白白。
月光从侧上方洒下来,在地上拖出两道长长的影子,两人的衣袂被柔光提亮,风一吹,像是要飘起来似的,而背景的远山则沉在暗调里,只露出淡淡的轮廓,像是一幅水墨丹青。
构图上,两人被放在画面中间,左右留出对称的月光区域,路边的芦苇、石块作为前景,偶尔会挡住一点镜头,却让那种浪漫又带着几分伤感的氛围,变得更浓了。
最后,结局的送别场景来了。镜头先是用中景拍着两人的告别动作 —— 聂小倩轻轻推了推宁采臣的手,宁采臣的眼神里满是不舍,却还是慢慢转过身。
接着,镜头缓缓拉远,一点点升高,最后定格在 “两人渺小身影 + 广阔山水” 的画面里。
漫光模拟着晨曦,整个画面的亮度偏低,聂小倩的裙摆边缘加了一层淡淡的光,像是在暗示她即将离去,没有用强光破坏这份伤感。
构图上,前景是断桥的栏杆,中景是站在桥边的两人,后景是云雾缭绕的山水,三层画面叠在一起,把画面的纵深感拉得很长很长,那份离别的惆怅,像是能从幕布上漫出来,绕在每个人的心头。
放映机的 “咔嗒” 声渐渐停了下来,光束消失,幕布又恢复了白色。
放映厅里静悄悄的,没有人说话,连麦加都忘了摸口袋里的烟,石添的眼睛还盯着幕布,像是还没从那份离别里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