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面上的水母箭头沉下去了,光点排列得更密,方向没变,还是指向东南。我抓起终端,手指在屏幕上划了几下,把深潜舱的设计图传到工程台。
小雨还在水下,藤蔓贴着支架没有收回。她的声音从耳机里传来,有点发颤:“它们在等我们。”
我知道不能再等。老周带人刚上来,设备还没拆完。我冲进装备室,套上强化合金深潜服。衣服内层嵌着泉水结晶,能抗三千米水压。背包里装着便携终端,里面存着最新版的结构解码模型。
我拎起通讯器:“准备下潜。”
“你现在下去?”通讯员愣住了,“你状态不对,刚才还——”
“没时间了。”我说,“让控制中心关闭外围警戒,所有数据链转接深潜舱。”
我走向甲板边缘的临时发射架。小雨已经顺着缆绳爬了上来,脸色发白,呼吸急促。她没说话,只是点头。我们一同进入改装过的泉水结晶舱,舱门闭合,外部水流声立刻被隔绝。
倒计时开始。
三、二、一。
推进器启动,我们垂直下坠。舱体穿过温跃层时抖了一下,仪表显示深度迅速增加。两千三百米。海水颜色变深,外面几乎全黑。只有终端。
突然,前方灯笼鱼数量比之前多得多。它们游动时,发光器官同步明灭,围成一个环,封死了我们的去路。我打开通讯器,刚发出信息就断了,提示有能量干扰。我用手动观测设备查看,发现这些灯笼鱼有垂须,触须微微晃动,像是在感知什么。小雨靠在舱壁上冒汗,藤蔓从她手臂皮肤穿过舱体缝隙伸出,不是随意伸展,而是朝着灯笼鱼的方向延伸。
一条鱼靠近上了藤蔓尖,两者同时发光。光传,在舱内形成,立刻调出记录组频率。数值3赫兹,与藤蔓和灯笼鱼发光传递的频率一致。
这不是巧合。
用残存的精神图。是一个环,嵌着晶体接收生物电波信号。图纸启动零域能力。
一样,呼吸变得困难。但我还是出去。水晶装置出去。水晶装置在舱外凝聚,在藤蔓与网扩散开来,区域。图案是一张海底地形图。我世界树叶子投断裂带的角度都开始工作。
一段进终端:食物……换……安全,重复三次。,就是陈述。
可提供有机营养。
我又试:“是否。”
依旧沉默。
小雨忽然睁开孔收缩,嘴唇发紧。“不是要东西……”那串意念信号浮现,“食物换安全。它们不是攻击。它们不是攻击什么。”
就在这时,意识深处脑海中投出影像:蜷缩在海底火山口,布满沟壑的身体由无数藤蔓绕而成。它体型像幼体,低垂。一群灯笼鱼围着它,进入它的口部,表纹路微微波动,在吸收能量。
影像继续展开:海底有一片数十公里的菌床,壳裂缝上方生长着透明的树状岩层。那岩层散发蓝色光晕,周围的海洋生物都朝它移动。而那头巨怪就在不远处游动,背部裂开,排出黑色代谢物,落入菌床。
菌床因此活跃,反向供养树根。
闭环。
它们曾经共生。世界树提供稳定能量,巨怪维持海底生态循环。黑日后,地壳变动,世界树退化成幼苗,巨怪失去能量源,只能靠吞噬残渣存活。现在它饿了,但本能还记得契约。
所以它派出了灯笼鱼群。
不是拦截,是谈判。
我回头看终端上的意念信号。食物换安全。它要的不是资源掠夺,是恢复平衡。只要我们提供足够营养,它就不会攻击庇护所海域。
而且……它可能愿意合作。
“小雨。”我说,“能再连一次吗?”
她点头,双手贴在舱壁上。藤蔓再次延伸,与灯笼鱼触须交织。光网重新点亮,这次多了新的波动。
我调整解码器频率,加入生命之泉的能量参数。然后发送一条新信息:我们可定期供给营养物质,换取航道安全。
几秒后,回应来了。
同意。
两个字,清晰传入终端。
紧接着,灯笼鱼群散开,让出一条通道。水母箭头的光点缓缓上升,像是在引导我们前进。
我看了眼深度计:2987米。再往下三百米就是峡谷底部。那里有热液喷口,温度高,压力大,普通设备撑不了多久。
但现在不是下去的时候。
我的体力快到极限了。手在抖,视线边缘发黑。零域能力消耗太大,再撑一会儿可能会昏过去。小雨的状态也不好,藤蔓收回时留下了一层荧光膜,像是被什么东西附着过。
“返程。”我对通讯器说,“启动自动上升程序。”
推进器调转方向,舱体开始上浮。离开光网范围时,我最后看了一眼窗外。
灯笼鱼群重新聚拢,围绕着峡谷入口游动。它们的光点组成一个圆环,像是某种标记。
小雨靠在座位上,眼睛闭着,但没睡。她的手指轻轻动了动,像是在模拟刚才的光网结构。
我把数据核心拔下来,塞进防护袋。里面存着全部沟通记录、频率参数和世界树投出的影像。这是第一次和深海智慧生命达成非语言契约。不是征服,也不是躲避,是合作。
舱体穿过温跃层,外面光线变亮。海面不远了。
我低头看终端,最后一帧画面定格在巨怪幼体闭眼的瞬间。它的嘴角似乎动了一下,像是一种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