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空间联盟的 “星源主域探索队” 已完成星核号的星源防护改造 —— 船身外侧覆盖 “星源 - 量子 - 虚空复合防护层”,内层是虚空族研发的 “星源能量缓冲膜”(可抵御 550 单位 \/ 立方米的星源能量侵蚀),中层为红晶域的 “量子 - 星源双重校准层”(防止星源能量引发空间扭曲与坐标偏移),外层是绿穹域培育的 “星源适应藤”(能吸收残留星源能量转化为应急能源,转化效率 90%);船舱内部加装 “全维度 - 星源平衡系统”,整合炽焰族的跨温域转换器(提供稳定热能平衡星源低温)、深海族的 “星源能量储存罐”(暂存吸收的星源能量)、绿藤域的 “星源净化植被”(过滤舱内残留星源粒子)与暗晶域的 “星源暗能中和器”(中和过量星源能量,避免设备过载);货舱内储备 “星源探索物资”,包括八方文明的核心能量碎片(超空间三系晶、炽焰高温核、深海低温晶、绿穹生态籽、红晶量子片、暗晶暗能符、虚空防御碎、绿藤共生芽)、星源能量解码器、量子 - 星源校准仪,为激活终极共生核心提供关键支撑。
“根据黑爷探路鼠传回的数据,星源主域的星源能量乱流带覆盖范围达 900 光年,” 王大锤站在主控室,指着全息航线图,图中淡金色区域标注着 “星源乱流核心区”“星源漩涡群”“星源主星坐标”,“核心区的星源能量浓度达 520 单位 \/ 立方米,且每 2.5 小时爆发一次‘星源能量脉冲’,强度达 33hz,会同时引发空间扭曲与设备能量紊乱;星源主星被‘星源能量屏障’环绕,是星源文明的终极防御,需释放‘星源适配信号’(频率 30hz)并注入八方文明的核心能量碎片,才能打开屏障,目前已知终极共生核心位于星源主星的‘星源圣殿’下方,需通过圣殿的‘星源祭坛’激活。”
绿华手持 “星源适应藤培育箱”,箱内幼苗泛着淡金色的星源光泽:“我们已培育出‘强化型星源藤’,将其种植在乱流带的关键节点,可形成‘临时星源稳定区’(能量浓度降至 480 单位 \/ 立方米以下,空间扭曲度降至 0.8%),为星核号提供中途补给;阿紫的共鸣能量需融入星源残留信号,引导幼苗快速扎根,缩短培育时间至 25 分钟,避免幼苗被星源能量摧毁。”
红晶族的量子技术员 “红奎”(随队协助量子 - 星源校准)调试校准仪:“量子 - 星源双重校准层已与红晶域的远程量子中继站同步,校准精度达 0.05%,即使遭遇星源脉冲,也能在 0.1 秒内修正坐标偏移;同时,校准仪已接入阿紫的共鸣模块,可通过星源残留能量预判脉冲爆发时间,提前 30 秒启动防御预案 —— 玄炎,暗晶域的星源暗能中和器能否应对脉冲引发的能量紊乱?”
玄炎调试中和器参数:“中和器已切换为‘星源优先模式’,每吸收 100 单位星源能量,可转化为 15 单位暗能储存在应急罐;当星源能量浓度超 500 单位 \/ 立方米时,中和器会自动与跨温域转换器联动,释放暗能 - 热能混合能量,中和星源能量的紊乱波动,稳定率达 93%;深汐,深海族的星源储存罐能否暂存过剩的中和能量?”
深汐检查储存罐:“储存罐的星源能量稳定率达 92%,可暂存 600 单位中和能量,且罐体内壁涂抹了绿穹的星源适应藤纤维,不会被星源能量侵蚀;若储存罐满溢,可通过绿藤的星源净化植被转化为生态能量,实现全维度能量循环。”
王大锤召集团队明确分工:“阿紫全程维持共鸣能量,校准星源适配信号与星源藤培育,同步预判星源脉冲;绿华负责监控全维度 - 星源平衡系统与强化藤培育;器远操作星源能量解码器,解析星源能量屏障的参数;李三炮的战斗组做好应急防御,若遭遇星源漩涡,用‘全维度 - 星源混合炮’打散星源能量聚集;黑爷的探路鼠在前侦查,标记星源脉冲爆发时间与安全航道,我们按‘脉冲间隙 + 星源稳定区跳跃’策略前进。”
10 小时后,星核号驶离虚空主星,朝着星源主域出发。刚进入星源能量乱流带外围,舷窗外的景象就变得神圣而危险 —— 深紫色的虚空中,无数淡金色的 “星源粒子” 像星河般流淌,粒子碰撞船身的瞬间,复合防护层泛起淡金光,缓冲膜吸收部分能量,量子 - 星源校准层快速修正飞船的轻微坐标偏移;船内的星源净化植被释放淡绿色生态能量,将舱内星源粒子浓度控制在 0.3 单位 \/ 立方米以下,船员体感稳定。
“当前星源能量浓度 450 单位 \/ 立方米,距离首个星源脉冲爆发还有 45 分钟,” 器远盯着星源监测仪,“探路鼠已定位首个星源稳定区,位于前方 35 公里处,需在脉冲爆发前抵达,完成强化藤培育。”
黑爷的探路鼠已提前抵达稳定区,用微型星源校准仪标记出适合种植的区域:“稳定区的星源能量浓度 420 单位 \/ 立方米,空间扭曲度 0.5%,符合强化藤培育条件;但区域西侧 6 公里处有一个‘星源漩涡’,正以每秒 4 公里的速度向稳定区移动,漩涡中心的星源能量浓度达 580 单位 \/ 立方米,需加快培育速度,避免漩涡破坏稳定区。”
星核号抵达稳定区后,绿华立即启动培育箱,将强化藤幼苗通过 “生态投射器” 送至乱流带的 “星源锚点”(探路鼠提前部署的星源能量锚点,可固定幼苗位置);阿紫的共鸣模块泛着淡金与淡绿交织的光,将星源残留能量与共生能量注入幼苗 —— 幼苗的根系在星源能量中快速延伸,25 分钟后长成 1.8 米高的植株,淡金色的星源能量与淡绿色的生态能量交织,稳定区的星源能量浓度逐渐降至 400 单位 \/ 立方米,空间扭曲度降至 0.3%,形成一道 “星源生态稳定屏障”。
“培育完成!准备应对星源脉冲!” 阿紫喊道,话音刚落,远处的星源粒子突然剧烈汇聚,淡金色的星源脉冲以每秒 10 公里的速度袭来 —— 星核号立即启动量子 - 星源双重校准层,修正坐标偏移;星源能量缓冲膜全力吸收脉冲能量,转化为应急能源;暗能中和器与跨温域转换器联动,释放混合能量中和剩余星源紊乱;量子设备虽出现短暂的信号波动,但红晶域的远程量子校准快速修正,导航与通讯迅速恢复正常。
脉冲过后,星核号继续向星源主星前进。行驶至乱流带中段,探路鼠突然传来 “星源乱流预警”—— 前方 100 公里处的 “星源乱流核心区”,星源粒子呈 “螺旋状爆发”,形成直径超过 20 公里的 “巨型星源漩涡”,能量浓度达 600 单位 \/ 立方米,空间扭曲度 1.8%,常规航线已被完全阻断,飞船若强行穿越,可能被星源能量撕裂。
“乱流核心区的能量波动是星源文明遗留的‘星源防御机制’,” 阿紫的共鸣模块感应到异常能量信号,“我能感应到漩涡深处有‘星源文明的能量引导塔’,若能抵达引导塔,用八方文明的核心能量碎片激活塔体,可引导星源能量分流,开辟安全航道。”
炽火取出八方文明的核心能量碎片,碎片组合后泛着淡金、淡红、淡蓝、淡绿、淡紫交织的光:“碎片的全维度能量需通过星源能量解码器引导,才能精准注入引导塔,避免与星源防御机制对冲;器远,能否用解码器构建‘星源 - 全维度引导通道’?红奎,量子校准仪需同步锁定引导塔坐标,防止空间扭曲导致偏差。”
器远调试解码器参数:“引导通道的最大输送距离为 25 公里,需探路鼠在引导塔周围部署‘星源信号器’,才能锁定目标;同时,通道构建期间,需要战斗组用全维度 - 星源混合炮打散靠近的小型星源漩涡,为探路鼠争取时间。”
黑爷挑选 25 只 “星源 - 全维度适应型探路鼠”,为它们加装 “四重防护层”(内层星源缓冲膜、中层量子稳定层、外层星源适应藤纤维与暗能中和膜),携带星源信号器向引导塔出发 —— 小鼠们的探测器已调整至 “星源引导模式”,能穿透乱流锁定引导塔;李三炮的战斗组则在星核号周围布防,用混合炮持续轰击靠近的小型星源漩涡,为探路鼠开辟安全路径。
28 分钟后,探路鼠成功在引导塔周围部署信号器;器远立即启动引导通道,炽火将八方碎片组合体放入通道发射器 —— 多色能量顺着通道流向引导塔,与星源防御机制碰撞,巨型星源漩涡逐渐分流,形成一道宽 8 公里的 “安全航道”,空间扭曲度降至 0.5%。
星核号沿着安全航道穿越乱流核心区,当抵达星源主星的星源能量屏障前,眼前的景象让众人震撼 —— 屏障由淡金色的星源能量构成,屏障表面浮现着星源文明的 “共生符文”,符文与八方文明的能量频率一一对应;屏障后方,星源主星的轮廓清晰可见:一颗表面覆盖 “星源结晶层” 的星球,地表的 “星源圣殿” 高耸入云,圣殿顶端的 “星源灯塔” 泛着柔和的光,显然是激活终极核心的关键地标;地表的 “星源共生植被” 虽历经万年,仍在星源能量滋养下保持翠绿,证明星源文明的生态理念从未消散。
“释放星源适配信号并注入八方碎片能量!” 王大锤下令,阿紫将共鸣能量调整至 30hz,与星源屏障的符文频率同步,器远将八方碎片的能量通过信号注入屏障 —— 符文逐一亮起,星源能量屏障缓缓打开一道宽 6 公里的 “星源入口”,入口内传来星源文明的 “引导信号”,仿佛在欢迎探索队的到来。
星核号驶入入口,星源主星的星源气息扑面而来 —— 舷窗外,星源圣殿周围的 “星源守护者雕像”(由星源结晶雕刻而成)整齐排列,雕像手持 “共生武器”,象征着星源文明对跨空间共生的坚守;圣殿前的 “星源广场” 上,星源共生植被形成 “共生符文阵”,显然是激活终极核心的前置仪式场地;探索队能清晰感应到,圣殿下方传来的终极共生核心能量,与所有文明的能量频率产生强烈共鸣。
“我们成功抵达星源主域了!” 阿紫激动地说,“星源圣殿的引导信号显示,终极共生核心就在圣殿地下 1000 米的‘星源核心室’,需在星源广场的符文阵中完成‘八方能量共鸣仪式’,才能进入核心室激活核心 —— 这是星源文明为继承者留下的最后考验,也是跨空间共生的终极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