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空主星的 “跨虚空 - 跨温域能量中继站” 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 —— 中继站由虚空族的虚空结晶、炽焰族的高温合金、深海族的水下生态材料、红晶域的量子金属、暗晶域的暗能晶体、绿穹域的虚空适应藤联合搭建,主体是一座高 120 米的 “虚空 - 跨温域复合塔”,塔尖的 “全维度能量转换器” 能将虚空能量、跨温域能量转化为 “通用共生本源能量”,覆盖范围达 8000 光年,可直接输送至超空间、绿藤域、绿穹域、炽焰域、深海域等所有已接触文明域;塔底的 “多能储存舱” 采用深海族的低温储存技术、暗晶域的暗能缓冲技术与虚空族的虚空储存技术,可分别储存 6000 单位的跨温域能量、4000 单位的暗能、3000 单位的虚空能量,作为应急储备。
“中继站的全维度能量转化效率达 93%,量子信号传输稳定性达 99.8%,” 器远站在塔顶的控制平台,调试能量参数,“与所有已接触文明域的中继站已实现联网,跨空间全维度共生能量循环系统正式运行 —— 虚空族的虚空防御技术为网络提供安全保障,炽焰 - 深海的跨温域能量为网络提供动力支撑,绿穹 - 绿藤的生态技术为网络提供环境维护,红晶的量子技术为网络提供信号稳定,暗晶的暗能技术为网络提供应急缓冲,形成‘虚空 - 跨温域 - 生态 - 暗能 - 量子’的全维度闭环。”
虚衍带领虚空族技术人员检查 “全维度能量输送管道”,管道内层覆盖虚空族的 “虚空能量兼容膜”,中层为红晶量子稳定层与深海低温防腐层,外层缠绕绿穹虚空适应藤,能将能量传输过程中的损耗降至 4%:“我们已在主星的 3 个虚空能量泉旁搭建‘虚空能量采集站’,通过管道将能量输送至中继站;同时,采集站加装了星源能量监测仪,若检测到能量失衡(如虚空能量过载或跨温域能量不足),会立即触发应急调节,自动调用多能储存舱的储备能量。”
绿华在中继站周围种植 “全维度共生植被”(虚空适应藤、炽焰耐热藤、深海耐水蕨的杂交品种):“这种植被能在 - 180c至 1600c、350 单位 \/ 立方米虚空能量环境下生长,既保留虚空藤的虚空吸收能力,又具备耐热藤的高温适应与耐水蕨的低温兼容特性,可作为中继站的‘天然防护层’,同时吸收残留的各类能量,转化为生态能量反哺自身;实验数据显示,植被可使中继站的运行参数波动控制在 ±3% 内,减少设备损耗。”
炽火与深汐的跨文明技术团队在中继站底部安装 “全维度应急系统”:“系统与所有文明域的中继站联动,若本中继站的能量储备低于 15%,会自动向炽焰域、深海域发出补给请求;同时,系统配备‘虚空 - 跨温域双重灭火装置’,防止能量泄漏引发火灾或虚空扭曲,确保中继站的安全运行。”
王大锤召集所有已接触文明的代表,召开 “跨虚空中继站启用仪式筹备会”:“仪式将于明天上午 11 点举行,各文明需派代表通过量子全息影像参与;仪式上,我们将正式启动跨空间全维度共生能量循环,发布《跨空间全维度共生协议》,明确各文明在能量利用、技术共享、危机应对、新域探索中的责任与义务;另外,黑爷的探路鼠需提前出发,前往星源主域方向侦查,测试星源能量乱流带的环境参数。”
黑爷挑选 60 只 “全维度适应型探路鼠”,为它们加装 “虚空 - 跨温域 - 生态 - 暗能 - 量子五重防护层”,携带红晶量子校准仪、深海低温传感器、虚空能量探测器:“探路鼠已出发,预计 15 天后传回星源主域的初步数据;根据《星源主域图谱》,星源能量乱流带的能量浓度达 500 单位 \/ 立方米,空间扭曲度 1.5%,需我们整合所有文明的技术才能突破。”
次日上午 11 点,跨虚空 - 跨温域能量中继站启用仪式正式开始 —— 超空间联盟、绿藤域、红晶域、暗晶域、绿穹域、炽焰域、深海域、虚空边缘域的八方代表通过全息影像齐聚仪式广场(设在虚空科技库的透明虚空结晶穹顶内,可俯瞰虚空主星全景),王大锤手持《跨空间全维度共生协议》,宣读核心条款:
1. 各文明共享全维度能量技术与防御技术,共同开发跨空间本源能量利用方案,禁止因技术优势引发文明冲突;
2. 建立 “跨空间全维度监测网络”,实时监控各文明域的能量参数、空间环境、生态状态,发现异常立即协同处理;
3. 虚空边缘域作为虚空防御核心、炽焰 - 深海域作为跨温域能量核心、绿穹 - 绿藤域作为生态维护核心、红晶 - 暗晶域作为技术支撑核心、超空间联盟作为统筹协调核心,形成分工明确的共生体系;
4. 共同探索星源主域,获取星源终极共生核心,完善跨空间共生网络的本源能量支撑,抵御未来可能出现的超大型虚空风暴。
协议宣读完毕后,八方代表共同按下 “全维度能量循环启动按钮”—— 虚空族的虚空能量、炽焰 - 深海的跨温域能量、绿穹 - 绿藤的生态能量、红晶 - 暗晶的量子 - 暗能,通过中继站的全维度转换器融合为 “共生本源能量”,顺着跨空间网络输送至所有文明域;超空间的反馈显示,各中继站的能量供应稳定性提升 50%;绿藤域的共生植被生长速度提升 40%;炽焰域的高温设备运行效率提升 35%;虚空族的防御核心响应速度提升 30%;所有数据均达到预期目标。
仪式结束后,虚衍邀请探索队参观虚空族的 “虚空防御实验室”—— 实验室内,技术人员正研发 “星源能量适配防御系统”,采用虚空防御技术与跨温域能量技术,可抵御 500 单位 \/ 立方米的星源能量侵蚀,为星源主域探索提供设备支持;实验室的 “星源技术展区”,还保存着星源文明留下的 “终极共生核心激活设计图”,图中详细标注了激活条件(需八方文明的核心能量碎片与星源残留能量)与能量需求。
“星源能量适配防御系统已完成初步测试,” 虚衍向器远介绍,“系统的星源能量抵御率达 94%,可在星源能量乱流带中运行 96 小时;你们前往星源主域时,可携带 4 台样机,应对可能的星源能量冲击;另外,终极核心的激活需要‘八方文明的核心能量碎片’,我们已准备好虚空族的碎片,其他碎片需你们从各文明域收集。”
器远立即将系统的参数导入星核号的改造系统,同时与各文明技术代表沟通:“需要绿穹域提供‘星源适应植被’,种植在飞船内吸收星源能量残留;炽火与深汐的团队优化跨温域转换器,确保能为适配防御系统供能;玄炎的团队升级暗能缓冲设备,增强星源能量抵御能力;所有文明需在 10 天内准备好核心能量碎片,我们 10 天后在超空间联盟集合,共同前往星源主域。”
15 天后,黑爷的探路鼠传回星源主域的初步数据:星源主域的星源能量乱流带覆盖范围达 900 光年,能量浓度 520 单位 \/ 立方米,空间扭曲度 1.6%,域内的 “星源主星” 被 “星源能量屏障” 环绕,需释放 “星源适配信号”(频率 30hz)才能进入;星源主星的终极共生核心虽保存完好,但需要八方文明的能量碎片才能激活,核心周围的星源能量残留正逐渐减弱,需尽快激活以避免能量消散。
“星源主域的终极共生核心,是跨空间共生网络的最后一块拼图!” 王大锤召集团队,“星核号的星源防护改造需在 10 天内完成,各文明需按时交付核心能量碎片;我们 10 天后在超空间集合,共同前往星源主域,激活终极共生核心,实现跨空间共生网络的永久稳定 —— 这是星源文明的终极愿景,也是我们所有文明的共同使命。”
各文明代表为探索队送行,分别赠送 “星源探索应急包”(内含各文明的核心能量碎片、适配设备样机、能量补给):“我们永远是探索队的后盾,若需要能量或技术支援,可通过跨空间全维度网络随时调用 —— 愿你们顺利激活终极共生核心,让跨空间的共生之光,照亮星源主域的每一寸土地。”
星核号驶离虚空主星时,跨虚空 - 跨温域中继站释放出淡紫、淡红、淡蓝、淡绿交织的 “全维度指引光束”,光束指向星源主域的方向,与所有文明域的中继站光束交织,形成一道跨越数万光年的 “跨空间全维度共生光网”;阿紫的共鸣模块与光网产生连接,感应到星源主域的终极共生核心信号,《星源主域图谱》上的星源适配参数逐渐清晰;器远在主控室绘制前往星源主域的航线图,标注出星源能量乱流带的安全通道;李三炮的战斗组测试新的 “星源防御武器”,确保能应对星源能量冲击;黑爷的探路鼠蹲在甲板上,背甲的探测器泛着全维度光,期待着星源主域的终极探索。
“下一站,星源主域!” 王大锤站在舷窗边,望着远处的能量光网,“激活终极共生核心,完成跨空间共生网络闭环,实现所有文明的永久稳定 —— 星源守护者未竟的使命,将在我们手中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