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感谢书友苏醒入梦的大保健打赏!请收下我的膝盖!今天就算摸水也要加更一章!)
苏哲放下望远镜,指向下方那条环绕研究所部分区域、已经半解冻的护城河般的沟渠,提出第一个想法:
“如果用高爆手雷,动静太大,可能引来更多城区的丧尸。我的初步想法是,直升机低空悬停在这条路上方,持续制造噪音,把大部分丧尸吸引到这片开阔地带,然后找机会把它们引入这条沟里。但……”
他话锋一转,眉头微蹙:“这需要时间,而且对飞行员的操控和时机把握要求极高。”
贝海洋立刻摇头,语气严峻:“时间是我们最耗不起的!核电站那边每分每秒都可能恶化,我们必须速战速决!”
苏哲表示理解,他再次仔细观察研究所布局,目光在两栋楼的楼顶和连接天桥上来回扫视,一个更高效的计划在脑中成形。
“贝队长,这样如何?”
苏哲指向两栋楼的楼顶,
“把我们三个分别索降到两栋楼的楼顶。我和陈妍分别占据制高点,负责精准清除内院的丧尸。阿正用无人机在内院制造可控噪音,吸引和聚拢目标。
你们驾驶直升机,以较低高度和速度,将围墙外以及可能被引来的城区丧尸带离一段距离,不需要太远,只要给我们争取到清理内院的时间。
等我们确认内院安全,再用对讲机通知你们,你们再拉升高度,甩开尸群,快速返回接人。这样内外同时进行,能最大程度节省时间。”
贝海洋眼睛一亮,这个方案充分利用了他们的优势和地形,风险可控,效率更高。
“好!就按你说的办!分工明确,效率更高!”他立刻表示赞同。
随即,他再次拿起卫星电话联系安教授:
“安教授,计划变更。我们将派遣三名精锐人员索降至你们两栋楼的楼顶,从高处清理内院感染体。同时,我们的飞机会暂时引开外部威胁。
请你们立刻组织所有需要撤离的人员,穿戴好最高等级的防护装备,在主楼大厅集结待命!也请为我们准备几套备用的防护服。我们随时保持沟通!”
两分钟后。
直升机分别悬停在了两栋楼的上空。
剧烈的下洗气流如同无形的巨掌拍向楼顶。
苏哲所在的六层副楼楼顶首当其冲。
那几个覆盖着菜地的白色塑料大棚,在狂暴的气流中发出不堪重负的“哗啦”声。
固定不牢的塑料布被猛地撕裂、卷起,如同巨大的苍白叶片般在空中乱舞,瞬间被吹飞到不知名的远处,露出了下面刚刚吐露新绿的菜苗,在风中无助地摇曳。
支撑大棚的竹竿噼啪作响,一片狼藉。
陈妍和阿正率先沿着速降绳,利落地滑降到八层主楼的楼顶。
脚刚沾地,阿正就忍不住冲到旁边,“哇”地一声吐了出来,秽物恰好浇灌在了几株刚冒头的韭菜苗上。
陈妍迅速解除安全锁扣,上前拍了拍他的背,关切地问:“还行吗,阿正?”
阿正用袖子胡乱擦了擦嘴,强撑着站直,虽然脸色依旧难看,但眼神已经恢复了专注:“没……没事了,妍妍姐!吐完舒服多了!开始干活!”
说着,他迅速卸下背包,拿出那架军用级的察打一体旋翼无人机,熟练地展开并启动控制面板。
陈妍则立刻寻找最佳狙击位,快速架起她的高精度狙击步枪,调整瞄具,冰冷的枪口对准了下方的内院。
另一边,苏哲也安全降落在六层副楼的楼顶。
他看了一眼被彻底摧毁的种植棚,眉头微皱,但迅速将注意力转移到任务上。
他沿着楼顶边缘的步道快速移动,寻找视野开阔的射击点。
从他这个角度俯瞰,内院情况一目了然。
锈蚀的钢结构大门敞开着,旁边的安保岗亭玻璃碎裂。
两栋楼之间是一个不大的广场,原本的绿化带如今只剩下枯死的残枝。
院内丧尸的数量确实不少,粗略估计近百,它们大多被直升机的噪音吸引,聚集在围墙边嘶吼抓挠。
“砰!”
一声经过消音器处理的沉闷枪响从对面楼顶传来。
陈妍率先开火,一只在内院中央游荡的丧尸应声爆头倒地,动作干净利落。
阿正操控着无人机在内院离地五六米的高度悬停,旋翼发出持续而引人注意的“嗡嗡”声,成功将院内大部分丧尸的注意力从围墙吸引到了广场中央这片开阔地。
苏哲见状,也端起了装有消音器的突击步枪,依托楼顶矮墙,开始进行机械般精准的单点点射。
每一发子弹都力求命中头部,高效而冷静地削减着尸群的数量。
与此同时,主楼三层的大型会议室内。
一位头发花白、戴着黑框眼镜,面容清癯但眼神坚毅的老者——安振邦教授,站在众人面前。
他身后是一块写满复杂公式的白板,下面坐着二十多名年龄各异的研究人员,他们穿着朴素,脸上带着长期缺乏休息的疲惫,但眼神大多仍保持着学者的专注。
“同志们,”安教授的声音沉稳有力,压过了窗外隐约传来的枪声和无人机噪音,
“外面的情况,大家都听到了。博岩基地的同志不惜冒险前来,是为了一个极其紧迫的任务——黑峡湾核电站,出事了。”
他停顿了一下,让这个消息被充分消化,然后才继续,语气沉重:
“我们得到的消息是,那里爆发了严重的病毒污染事件,工作人员伤亡……非常惨重。在座的各位,很多人曾在黑峡湾工作过,那里有我们的学生、我们的老师、我们曾经的同事和朋友。
病毒爆发这半年来,他们和我们一样,坚守在岗位上,维系着那个庞大而危险的系统的稳定运行,因为他们知道那关系到什么。”
他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位研究员,声音愈发凝重:
“这次任务,需要我们从现有人员中,遴选二十三名最熟悉核电站系统、反应堆工程和辐射处理的专家,即刻出发。我,安振邦,是其中之一。”
他清晰地报出了这个数字,让每个人的心都跟着一沉。
“我知道,此行危险,甚至可能面对核辐射的威胁。这一去,或许就是永别。”
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
“但有些事,总要有人去做。有些责任,我们无法推卸。这不仅仅是为了救急,更是为了阻止一场我们所有人都无法承受的生态灾难!”
他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全场,语气变得深沉:
“被选中的二十三位同志,请出列。趁现在还有一点时间,和身边的同事、朋友……道个别吧。其他人,请坚守岗位,保护好这里的研究资料和种子库,那是我们未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