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会议厅内,阳光透过巨大的落地窗,洒在印有世界地图的会议桌上。“2025 全球非遗文化论坛” 在此隆重举行,来自 120 多个国家的非遗传承人、文化学者、政府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 “非遗传承与文明互鉴” 的核心议题。作为中国非遗传承的代表,顾微澜与陆北辰受邀出席,将 “澜心造物” 的非遗创新模式分享给全球伙伴。
顾微澜今天身着一身改良版苏绣旗袍,主体采用淡雅的雾霾蓝真丝,裙摆处用 “盘金绣” 绣出象征和平的橄榄枝,枝桠间点缀着 “缀英绣” 的细小星辰,既符合国际场合的庄重氛围,又巧妙融入苏绣技艺与东方美学。她坐在中国代表团的席位上,面前摆放着一本烫金封面的《苏绣非遗创新白皮书》,里面详细记录了 “澜心造物” 十年的传承经验。
论坛开幕式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发表致辞,强调:“非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文明互鉴是非遗传承的核心动力。今天,我们期待来自不同国家的代表分享宝贵经验,推动全球非遗在交流中共生共荣。”
轮到顾微澜发言时,她缓步走上演讲台,身后的大屏幕同步播放着 “澜心造物” 的非遗创新短片 —— 从 VR 苏绣传习系统到元宇宙非遗社区,从世冠赛战袍到全球巡展,一个个生动的案例,直观展现了中国非遗的活态传承。
“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好。我是中国苏绣传承人顾微澜。” 她的声音清晰而温和,透过麦克风传遍会场,“苏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曾经,它是深闺中的技艺,如今,我们通过‘非遗 + 科技’‘非遗 + 潮流’‘非遗 + 教育’的创新模式,让它走进了全球年轻人的生活。”
她抬手示意,屏幕切换到 VR 苏绣传习系统的演示画面:“这是我们开发的数字非遗工具,用户可以通过 VR 设备沉浸式学习苏绣针法,360 度观察针脚细节,即使身处海外,也能感受东方技艺的魅力。目前,这套系统已被全球 20 多所高校纳入课程,让非遗教育突破了时空限制。”
台下响起阵阵掌声,来自巴西的非遗传承人卡洛斯频频点头。他之前通过 “澜心造物” 的青年传承计划学习过苏绣,此刻看着屏幕上的演示,深有感触地在笔记本上记录着。
顾微澜继续分享:“我们还搭建了全球非遗元宇宙社区,邀请 20 多个国家的非遗传承人入驻,用户可以在虚拟空间中交流创作、联合设计。去年,中国苏绣与法国刺绣、埃及地毯的传承人,在元宇宙中共同创作了《文明共生图》,让不同文明的非遗技艺在数字世界中碰撞融合。”
演讲结束后,现场提问环节异常热烈。来自埃及的地毯匠人阿米娜举手问道:“顾小姐,埃及地毯技艺面临传承断层的问题,您认为数字技术能真正解决这个难题吗?我们该如何平衡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
顾微澜微笑回应:“数字技术是工具,而非目的。我们开发 VR 系统时,始终以老匠人的经验为核心,技术只是让技艺更易传播。对于埃及地毯,我建议先建立完整的数字档案,记录老匠人的针法与纹样,再通过线上课程吸引年轻人学习,最后结合线下工坊实践,让传承既有科技助力,又不失手工温度。”
她顿了顿,补充道:“‘澜心造物’愿意分享我们的数字技术与经验,与埃及非遗机构合作,共同推动地毯技艺的活态传承。”
阿米娜眼中闪过惊喜,当场表示希望会后深入洽谈合作。
论坛茶歇期间,各国代表纷纷围向顾微澜,交流非遗传承经验。法国刺绣匠人伊丽莎白拿着一幅自己的作品,兴奋地说:“我一直想将苏绣的‘虚实针’融入法式刺绣,希望能与‘澜心造物’合作开发联名课程,让两国年轻人共同学习。”
顾微澜欣然同意:“这正是文明互鉴的意义。我们可以先在元宇宙社区开设‘中法刺绣融合工坊’,让传承人在线上共创,再将优秀作品实体化,推向全球市场。”
陆北辰则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员探讨全球非遗标准共建:“‘澜心造物’已建立苏绣濒危技艺数字档案库,我们希望推动建立全球统一的非遗数字标准,让不同国家的非遗项目能无缝对接,实现资源共享。”
官员表示高度认同:“这正是我们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希望‘澜心造物’能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全球非遗数字标准的制定。”
论坛闭幕式上,顾微澜与 10 个国家的非遗传承人共同签署《全球非遗文明互鉴倡议书》,承诺将加强跨国合作、共享传承资源、培养青年人才。卡洛斯代表巴西非遗机构,与 “澜心造物” 签署合作协议,计划在里约热内卢建立苏绣文化中心,推动苏绣与巴西木雕、刺绣的融合创新。
离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时,巴黎的夕阳正缓缓落下,金色的余晖洒在塞纳河畔。顾微澜看着手中的倡议书,心中满是感慨:“非遗传承从来不是孤军奋战,文明互鉴才能让传统技艺永续发展。未来,我们要让苏绣成为连接不同文明的纽带,让东方美学在全球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陆北辰握住她的手,眼中满是支持:“我已经让苏哲组建了跨国合作团队,接下来,我们会逐一落实与各国的合作项目,让‘澜心造物’的模式真正走向全球,为人类文明多样性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