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宁宫偏殿的药炉上,淡青色的药气袅袅升腾,带着空间灵泉水独有的清冽与草药的温润,在殿内弥漫开来。余晚星手持药杵,将干姜、当归、川芎等药材细细捣成粉末,每一味药材的用量都精准到分毫——干姜三钱温阳散寒,当归五钱养血活血,川芎四钱化瘀通络,再加入研磨成粉的冰魄花一钱,中和寒气的燥烈,最后兑入足足半盏空间灵泉水,文火慢熬半个时辰,方能成汤。
“余夫人,这灵泉水究竟有何妙用?竟要如此郑重其事?”一旁伺候的宫女见她对这瓶清水格外珍视,忍不住好奇问道。
“此水蕴含阳气,能引药入经,化解瘀滞的寒邪。”余晚星头也不抬地答道。空间灵泉水是她的底气,不仅能增强药效,还能缓和药材的烈性,避免刺激太后虚弱的脏腑,这是宫中任何名贵药材都无法替代的。
汤药熬成后,色泽澄亮,香气清雅。余晚星亲自用银匙舀起,吹至温热,才示意宫女将太后轻轻扶起,缓缓喂入喉中。药液入体的瞬间,她能清晰感受到太后的喉结微动,原本紧绷的身体似乎放松了些许。
喂完汤药,余晚星取出银针,凝神静气。她避开太后胸前的要害穴位,选取百会、风池、肩井、足三里等十二处穴位,银针如流星赶月般刺入,深度恰到好处。指尖捻动针尾,内力缓缓注入,顺着针气疏通阻塞的经络——她能感受到一股阴寒之气在经脉中顽抗,与药气、针气相互冲撞,发出细微的“嗡鸣”。
“守住心神,引气归元。”余晚星低声呢喃,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这三日来,她每日辰时、申时各施针一次,汤药早晚各服一剂,几乎未曾合眼,内力消耗巨大,但看着太后的气色日渐好转,心中便多了几分坚持。
三日后清晨,当余晚星再次入宫施针时,刚踏入慈宁宫,便听到殿内传来一阵低低的交谈声。她心中一动,快步走进内寝,只见太后竟已半靠在软榻上,双目微睁,眼神虽仍有些浑浊,却已能看清眼前的人。
“母后!”皇帝惊喜地走上前,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颤抖,“您感觉怎么样?有没有哪里不舒服?”
太后嘴唇微动,缓缓吐出几个字:“水……有点渴……”
宫女连忙递上温水,太后小口啜饮着,脸上的青灰褪去了些许,泛出淡淡的血色。余晚星上前诊脉,脉象虽仍沉涩,却已平稳了许多,不再像之前那般虚实不定,体内的阴寒之气也消散了大半。
“皇上,太后脉象平稳,寒邪渐散,瘀滞渐通,病情已初步稳定。”余晚星欣喜地说道,“嗜睡症状缓解,肢体麻木感减轻,这便是药效与针效起效的征兆。”
众御医围上前来,轮流为太后诊脉,脸上的质疑渐渐转为震惊与钦佩。太医院院判捋着胡须,感慨道:“余夫人医术果然高明!此等顽疾,三日内便能稳住病情,实在令人叹服。”
皇帝心中的石头彻底落地,龙颜大悦:“余夫人劳苦功高!传朕旨意,赏黄金五百两、锦缎五十匹,即刻送入护国公府!后续诊治,仍由余夫人全权负责,任何人不得干涉!”
余晚星躬身谢恩,心中却丝毫不敢松懈。她清楚,太后的病情只是初步稳定,体内的寒凝血瘀尚未彻底化解,且下毒之人仍在暗处,随时可能再次出手。
就在这时,负责看守太后寝宫的侍卫匆匆闯入,跪地禀报:“皇上,余夫人,方才在寝宫门外的花坛中,发现了一包可疑的粉末,不知是谁放在那里的!”
侍卫呈上一个油纸包,打开后,里面是灰白色的粉末,散发着一股淡淡的腥气。余晚星心中一凛,上前捻起一点粉末放在鼻尖轻嗅,又仔细观察其色泽,脸色渐渐沉了下来。
这粉末,竟是“寒水石”研磨而成,性寒有毒,若混入汤药或食物中,会加重体内寒邪,导致病情反复,甚至危及性命!
是谁在这个时候暗中作祟?是那位神秘男子,还是后宫中的其他人?他们为何要阻止太后痊愈?余晚星看着那包粉末,眼中闪过一丝寒芒,意识到这场诊疗之战,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