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轩站在街口,风从巷子深处灌进来,吹得他袖口的檀木珠轻轻晃动。他没动,只是盯着前方那片灯火通明的大排档。
刚才审讯室里刘建华最后那句话还在耳边回荡:“你们根本不知道它意味着什么。”
他知道,这不是恐吓,是实话。
而现在,秦霜就坐在那里,一身素色旗袍,盘扣上别着那只翡翠蝴蝶胸针,在油腻矮桌和塑料凳之间显得格格不入。她左手捏着银筷,慢条斯理地搅着面前那锅翻滚的麻辣烫,右手边是一杯红酒,杯沿已经空了大半。
顾轩眯了下眼。
就在刚才,他口袋里的加密手机震了一下,系统自动弹出预警:媒体反制预案参数异常外传,源头指向内部高权限账户。
这个方案,是他昨天下午才在省厅机要室敲定的,连周临川都没看过完整版。
可现在,数据已经被下载,Ip跳转七次,终点落在境外。
是谁?什么时候漏的?
他不动声色地摸出手机,拨了个没存名的号码,压低声音:“启动b级蜜罐,反向追踪传输路径,我要知道谁碰了文件。”
电话那头应了一声,断了线。
顾轩把手机塞回去,抬脚走进大排档。
他在距离秦霜两桌远的地方坐下,点了碗清汤面,一碗酸梅汤加冰。服务员端上来时,他顺势抬头扫了一圈——秦霜身后三米有个监控死角,电线杆斜拉的遮雨棚挡住了摄像头视野。
他心里有了数。
这地方不是偶然来的,是精心选的盲区。
秦霜依旧没吃东西,筷子还在搅。红油汤面咕嘟冒泡,辣椒浮沉。她忽然抬手,指尖轻轻拨了下盘扣上的蝴蝶胸针。
一道极细的红光,从翡翠翅膀缝里射出来,一闪即逝,持续不到一秒。
顾轩瞳孔一缩。
激光发射器?微型信号源?
他立刻低头看手机,屏幕刚闪一下,定位信息跳出来:西北方向,470米,信号接收点锁定。
有人在收。
他不动,只把酸梅汤往桌边推了半寸,然后故意提高嗓门问服务员:“再来一碟花生米,要脆的那种。”
这是暗号。
林若晴听见了。
她正坐在斜对角,拎着个小布包,穿件宽松的米白色针织衫,像刚下班来随便吃点的上班族。她右手习惯性地捋了下鬓角,手腕上的表盘微不可察地转了个角度。
镜头开了。
她把录音笔悄悄滑到桌沿缝隙,正对着秦霜的方向。
那边,秦霜终于放下筷子,端起红酒杯,将剩下的酒液缓缓倒入沸腾的麻辣烫锅里。深红液体顺着锅边流进红油,瞬间被吞没,没激起一点异样。
但她笑了。
唇角一点点扬起来,像是完成了一场仪式。
“火种已投,”她低声说,声音轻得几乎融进夜市喧嚣,“静待燎原。”
林若晴手指微微一颤,差点碰倒水杯。
顾轩却没反应,只是低头吸了一口面,汤很淡,没什么味道。
但他的脑子在飞转。
红酒入锅——不是疯子行为,是隐喻。
污染?引爆?还是某种代号?
他想起三年前城南拆迁案,舆论突然失控那天,也是这种节奏:先有神秘爆料,再有自媒体发酵,最后官方回应慢了半拍,群众情绪炸了。而那次风暴的起点,就是一篇题为《火种》的匿名长文。
现在,秦霜用同样的词。
说明她要动手了。
而且目标明确——就是他刚部署的媒体反制计划。
顾轩慢慢嚼着面条,眼神平静,手指却在桌面下快速敲了三下,又停住,再敲两下。
这是他们之间的老暗语:继续录,别走。
林若晴眼角微动,假装整理包带,把录音笔往前又推了一点。
这时,秦霜站起身,旗袍下摆扫过塑料凳。她没看任何人,径直走向巷口,背影消失在霓虹灯牌的光影交错中。
顾轩没追。
他知道,现在追上去,反而会暴露自己已经察觉。
他只是静静坐着,把最后一口面汤喝完,然后掏出手机,在备忘录里输入三行代码:
pRo-215
tRIGGER: REd wINE IN SoUp
ActIoN: LocKdowN modE oN
指令发送。
系统提示:应急协议已激活,所有关联终端进入静默状态。
他靠在椅背上,目光落在那口还在冒泡的麻辣烫锅上。
红酒早就没了影,可汤的颜色似乎比刚才更深了些。
林若晴起身走过来,在他旁边坐下,声音压得很低:“录到了。胸针发光,倒酒,还有那句‘火种已投’。”
顾轩点头,没说话。
“你要不要看看视频?”她问。
“不用。”他说,“我相信你。”
林若晴顿了一下,嘴角轻轻翘了下。
顾轩这才抬眼看向她:“西北方向470米那个接收点,技术组五分钟后就能到。我要知道里面是什么设备,谁在操作。”
“已经通知了。”林若晴说,“但他们可能扑空。那种级别的信号接收,不会在现场留人。”
“我知道。”顾轩摩挲着袖口的珠子,“所以我要的是痕迹——电源接口、天线残留、哪怕是地上少了一块灰。”
林若晴看着他,忽然问:“你觉得她是冲着方案来的?”
“不止。”顾轩摇头,“她是来示威的。告诉咱们,你们以为藏得好,其实我们早就知道了。”
他顿了顿,声音更低:“而且……她在等我反应。”
“那你打算怎么回?”
顾轩没答,只是抬起手,把桌上那碟没动过的花生米拿过来,一颗颗剥开,壳扔进汤碗里。
林若晴皱眉:“你干嘛?”
“留点东西。”他说。
“什么?”
“我的指纹,我的唾液,还有这顿饭的消费记录。”顾轩淡淡道,“让她以为我在这儿吃了很久,一直在观察她。但实际上——”
他看了眼手表,“我十分钟前才来。”
林若晴愣了下,随即明白过来。
这是反误导。
你以为我看穿了你,其实我也在演。
两人沉默了一会儿。
远处传来烧烤摊老板吆喝的声音,小孩跑过桌子间撞翻了椅子,有人骂了一句脏话。
城市照常运转。
可顾轩知道,有些东西已经变了。
他掏出手机,刷新了一遍蜜罐系统的反馈日志。
屏幕上跳出一条新消息:
外泄文件已被二次转发,目标邮箱属境外新闻聚合平台“舆情棱镜”,预计三小时内发布专题报道。
来了。
他把手机锁屏,放进兜里。
林若晴看着他:“接下来呢?”
顾轩站起身,拍拍裤子上的碎屑:“等他们发。”
“你不拦?”
“拦不住。”他说,“但我们可以抢发布时间。”
他看了她一眼:“准备三篇反驳稿,标题要够狠——《谁在操控舆论?》《一场预谋半年的抹黑行动》《幕后金主浮出水面》,现在就写。”
林若晴皱眉:“可证据呢?我们只有录音和一段模糊视频。”
“够了。”顾轩说,“只要抢在他们前面发声,真假就不重要了。重要的是——”
他顿了顿,声音冷下来:
“谁先点燃火。”
林若晴盯着他看了几秒,忽然笑了:“你真是越来越像她了。”
顾轩脚步一顿。
“像谁?”
“当年那个敢把市长采访怼到直播中断的女人。”林若晴轻声说,“你老婆。”
顾轩没再说话,转身朝巷口走去。
风吹过来,带着油烟和炭火的味道。
他走到拐角处,停下,回头看了眼那个还在沸腾的麻辣烫锅。
锅边残留的一滴红酒,正顺着铁皮边缘缓缓滑落。
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