捞刀河初试锋芒,让第九战区指挥部见识到了龙渊和闹闹那“润物细无声”却又效果卓着的特殊能力。随着日军主力如同滚滚铁流般逼近长沙,真正的考验即将来临。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将军制定的“天炉战法”也开始全面部署——诱敌深入,依托有利地形和预设阵地,节节抵抗,消耗敌军,最后在长沙城下聚而歼之。
龙渊和闹闹,被赋予了在“天炉”内外,利用一切可能手段,加剧日军消耗和混乱的重任。他们的战场,不再局限于一点一线,而是跟随着战局的演变,在整个“天炉”之中游走,成为一股无处不在、令敌胆寒的“变量”。
“天炉”外围:泥泞的死亡陷阱
日军主力沿着湘北公路汹涌南下。龙渊和闹闹活跃在日军主要进军路线的侧翼。湖南秋季多雨,本就泥泞的道路,在闹闹的“精心照料”下,变成了吞噬一切的沼泽。
它让看似坚实的路面在日军卡车和火炮车轮下突然塌陷;让干燥的土路在夜间吸收过量水分变得湿滑不堪;甚至在关键桥梁的引桥部分制造小范围的地基松动,延缓日军工兵的修复速度。日军的机械化部队和重装备举步维艰,行军速度大大降低,士兵们疲惫不堪,士气在无尽的泥泞和“意外”中一点点消磨。
更让日军头疼的是后勤。运输车队频频“意外”陷车、翻覆,储存物资的临时仓库时常发生莫名其妙的漏水、塌顶事件。闹闹甚至能精准地找到油料桶的薄弱点,使其缓慢泄漏,或者让弹药箱受潮失效。日军的补给线变得千疮百孔,前线部队的弹药和粮食供应时断时续。
“天炉”内壁:燃烧的堡垒与“活”过来的山川
当日军先头部队突破外围阵地,开始向长沙核心防御圈攻击时,他们遭遇了更加顽强的抵抗。而龙渊和闹闹,则化身为守军阵地的“倍增器”。
在守卫长沙东侧门户——浏阳河防线的一处关键高地上,守军一个营依托坚固工事,抵挡日军一个联队的猛攻。战斗最激烈时,日军一度突入阵地。龙渊潜伏在阵地后方,对闹闹下达了指令:“闹闹,让这片土地,拒绝鬼子的踏入!”
下一刻,冲上阵地的日军士兵惊恐地发现,他们脚下的战壕边缘突然变得松软坍塌,将他们滑倒或活埋;机枪射击台的地基莫名松动,导致机枪难以稳定射击;甚至一些手榴弹扔过来,落地点的泥土会突然“涌起”,形成一个小土堆,极大地削弱了爆炸威力。而对于守军,他们脚下的掩体却异常坚固,射击视野也仿佛被无形之手清理得更加开阔。此消彼长之下,日军这次凶猛的进攻被硬生生打了回去,阵地前留下了大量尸体。守军营长事后啧啧称奇,称之为“山神助阵”。
在长沙南面的妙高峰等山地防御战中,闹闹的能力更是得到了充分发挥。它引导山间的晨雾和夜色,更加浓重地笼罩在日军进攻路线上,干扰其视线和通讯;它让陡峭的山路变得更加湿滑难行,增加了日军攀爬的难度和体力消耗;它甚至能在日军集结地制造小范围的山体落石或泥石流,虽然规模不大,却足以造成恐慌和迟滞。
“天炉”核心:长沙城下的“冰火两重天”
战事最终聚焦于长沙城垣。日军调集重炮、飞机,对长沙城发动了疯狂的攻击。城墙多处被毁,守军与日军展开了惨烈的巷战。龙渊和闹闹也进入了这座燃烧的城市。
在这里,龙渊将闹闹的能力运用到了极致,给攻入城内的日军造成了“冰火两重天”般的噩梦体验。
· “火”的一面: 在日军主要进攻街道上,闹闹能让倒塌的房屋废墟变得更加不稳定,仿佛随时会二次坍塌,阻挡日军坦克和步兵的前进;它能将散落的木料、家具等易燃物悄无声息地聚集到特定位置,并在恰当的时机(比如日军靠近或使用火焰喷射器时)引燃,形成阻碍火墙或烧伤敌军;它甚至能轻微改变炮弹的落点,让它们更多地落在空场或已经废墟化的区域,减少对守军有生力量和关键工事的杀伤。
· “冰”的一面(心理上的寒意): 龙渊再次祭出了“扒衣”和“军服诅咒”的心理战术。在狭窄的巷道里,正在指挥冲锋的日军中队长会突然发现自己和身边的小队长们赤条条地暴露在枪林弹雨下;在占据的院落里,刚刚想休息的日军士兵会发现身上的军装莫名变得破破烂烂,如同被无数老鼠啃咬过……这种无法理解、无法防御的羞辱和恐惧,在疲惫不堪的日军中蔓延,许多士兵变得神经质,战斗力大打折扣。同时,龙渊偶尔会让闹闹释放一丝来自“军服陈列馆”中那些华北日军将官的失败气息, targeted 作用于日军中级指挥官,加剧他们的焦虑和决策失误。
致命一击:溃退路上的“最后挽歌”
薛岳将军的“天炉战法”最终取得了辉煌成功。日军在长沙城下伤亡惨重,后勤不济,士气崩溃,终于被迫下令全线撤退。
而龙渊和闹闹,并没有放过这个机会。他们提前预判了日军的主要撤退路线,在一条必经的河谷地带设下了“最后的盛宴”。
当溃退的日军争先恐后地涌向河谷上的石桥,企图逃出生天时,龙渊对闹闹下达了最终指令:“闹闹,送他们一程!让这座桥,成为他们最后的噩梦!”
在闹闹积蓄已久的力量作用下,石桥的关键桥墩内部发出了令人牙酸的崩裂声。就在大量日军拥挤上桥面的时候,整座石桥从中部轰然断裂!无数日军士兵连同他们的装备,惨叫着坠入冰冷的河水之中,被湍急的河流冲走。后续的日军被阻挡在河边,陷入了极大的混乱,成为了追击的中国军队的活靶子。
这场发生在溃退路上的“断桥”事件,给了日军第十一军最后一记重击,极大地扩大了战果。
第一次长沙会战,以中国军队的全面胜利而告终。日军损兵折将,未能达成战略目标,其“大陆交通线”美梦破产。
战后总结会上,吴参谋长紧紧握着龙渊的手,激动地说:“龙渊同志!你们这次可是立下了赫赫奇功啊!泥泞道路、坚固工事、城内巷战、甚至最后那座断桥……处处都有你们的身影!薛长官都特意询问了你们的情况!你们这‘天炉’中的‘葫芦仙术’,可是让小鬼子吃尽了苦头!”
龙渊谦逊地笑了笑,拍了拍胸前的葫芦:“参谋长过奖了,我们只是尽了绵薄之力。真正赢得胜利的,是薛长官的英明指挥和广大将士的浴血奋战!”
葫闹闹也传来一阵混合着疲惫与巨大满足感的意念。它清晰地感受到,葫芦空间内的“军服陈列馆”中,又多了几件来自日军第十一军军官的、能量凝实的“新藏品”。它在三湘大地的首战,完美收官。
“天炉”内外,因葫芦参战而真正的冰火两重天。龙渊与闹闹的传奇,在长沙这座英雄之城,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华中抗战的烽火,依旧熊熊燃烧,等待着他们去迎接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