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年春,冰雪消融,万物复苏,然而天下的气氛却比严冬更加凛冽。林羽麾下的战争机器,在经过一冬的全力运转后,已然蓄势待发。巨大的战争阴云,笼罩在黄河两岸。
襄阳州牧府,承运殿。巨大的山河舆图上,代表林羽势力的赤色旗帜已几乎覆盖了整个西部和北部,对仅剩的曹魏河北之地及江东,形成了泰山压顶般的合围之势。林羽负手立于图前,目光如炬,扫过邺城与建业。诸葛亮、庞统、诸葛瑾、杨修、钟繇等核心谋士肃立两侧——徐庶镇守长安,法正忙于南中化夷之事,均未与会——殿内弥漫着决战前特有的凝重与压抑。
“主公,”诸葛亮手捧一卷帛书,声音沉稳地打破了寂静,“各地军报已汇总。并州张飞部、代郡赵云部、官渡魏延部、以及由新任青徐都督黄忠所辖的青州方向部队,均已完成战前部署,粮草军械充足,士气高昂,只待主公一声令下。水军关羽都督亦报,荆州水师已完成集结,随时可顺江东下,直逼建业。”
庞统接口道:“据‘谛听营’密报,曹丕近日连连调动兵马,命曹真镇守邺城,张合、许褚守备黎阳,夏侯尚屯兵濮阳,摆出坚守态势。然其内部,因连年战败,赋税沉重,民心浮动,士气低落。孙权那边,自囚禁吕蒙后,江东军政混乱,鲁肃虽尽力维持,然难以服众,军心涣散。此乃天赐良机!”
林羽缓缓转过身,眼中锐利的光芒一闪而过:“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此战,当以雷霆万钧之势,一举而定乾坤!首要目标,乃是曹丕!”
“报——!”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一声急促的通传。一名风尘仆仆的信使疾步入内,单膝跪地,双手呈上一封火漆密信:“启禀主公!江东鲁肃,携吴侯孙权亲笔信,已至襄阳城外,请求觐见!”
“鲁肃?”林羽眉梢一挑,与诸葛亮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在这个关键时刻,孙权派首席重臣前来,意欲何为?
“宣。”林羽沉声道。
片刻后,鲁肃身着江东官服,神色凝重地步入大殿,依礼参拜后,恭敬地呈上孙权的亲笔信。信中,孙权一改往日强硬姿态,言辞恳切,甚至带着几分卑屈。他首先盛赞林羽“功德巍巍,天命所归”,继而痛陈江东“地小民贫,兵微将寡”,最后表示“愿去吴王号,上表称臣,岁岁朝贡,永为藩属”,只求“保江东六郡生灵,存孙氏宗庙祭祀”。
林羽览信,不动声色,将信递给诸葛亮等人传阅,目光落在鲁肃身上:“子敬(鲁肃字),吴侯此信,诚意几何?”
鲁肃深深一揖,声音带着几分沙哑:“林公明鉴。我主实是感念苍生,不忍江东再遭战火荼毒。且……近日境内颇多流言,军心不稳,实无力再抗天兵。若能得林公宽宥,保境安民,我主及江东文武,皆感念林公大德!” 他话语中透出的疲惫与无奈,并非全然作伪,显然江东内部的问题已极其严重。
诸葛亮轻摇羽扇,淡然道:“吴侯若能真心归附,自是天下一大幸事,可免万千生灵涂炭。然,空口无凭,何以取信?”
鲁肃忙道:“我主愿即刻送去降表,并遣世子孙登入襄阳为质!只求林公暂缓兵锋,容我主整顿内务,以便归附。”
林羽沉吟片刻,忽然笑道:“吴侯既有此心,孤岂能不允?子敬可回复吴侯,只要他依言而行,孤必以诚相待。然,期限不可过长,就以一月为限。一月之内,孤要见到降表与质子!”
鲁肃闻言,似是大松了一口气,连忙拜谢:“肃,代我主拜谢林公仁德!”
待鲁肃退出大殿,庞统立刻冷笑道:“主公,孙权此乃缓兵之计!意在拖延时间,重整内部,甚至可能暗联曹丕!”
杨修亦道:“士元所言极是。孙权虽困,然绝非甘愿俯首称臣之辈。此必为疑兵之计。”
林羽看向诸葛亮:“孔明以为如何?”
诸葛亮羽扇轻摇,成竹在胸:“主公圣明,答应孙权,正合我意。孙权欲行缓兵之计,我便将计就计!其一,可借此麻痹曹丕,使其以为我军将先图江东,从而放松警惕。其二,我可暗中将计就计,假意将部分兵力南调,做出威压江东之势,实则暗度陈仓,将主力秘密北调,猛攻曹魏!待曹丕反应过来,为时已晚。其三,此举亦可稳住江东,避免其狗急跳墙,与我军纠缠,待平定中原,江东传檄可定!”
“好一个将计就计!”林羽抚掌大笑,眼中精光爆射,“便依孔明之策!传令:明日起,大张旗鼓,调关羽水军一部西进,做出威逼江东之势!同时,以八百里加急,密令张飞、赵云、魏延、黄忠诸部,五日后卯时,全线对魏发动总攻!首要目标,黎阳、濮阳,撕开曹魏防线,直捣邺城!”
“诺!”众谋士轰然应命,一股肃杀之气弥漫大殿。
【系统提示】:接受隐藏任务“将计就计”!成功识破孙权缓兵之计,并加以利用。若成功实施,可大幅降低北伐难度,并获得特质【兵不厌诈】。】
鲁肃退出州牧府后,并未立即返回驿馆,而是以拜访旧识为由,求见诸葛瑾。二人在诸葛瑾府邸密室相见。
“子瑜兄,”鲁肃面色凝重,压低声音,“江东局势,兄台想必已有耳闻。主公猜忌日深,吕子明被囚,军心涣散。此次肃来,名为求和,实为江东寻一线生机。林公势大,已不可逆,然江东基业,总不能毁于一旦。兄台身处高位,深受林公信重,不知……可否为江东百姓,谋一稳妥出路?” 话语中充满了无奈与试探。
诸葛瑾沉默良久,叹了口气:“子敬,你我相交多年,瑾之心,你当知晓。然既食林公之禄,忠林公之事,背主求荣之言,瑾断不敢出。唯有劝谏主公,若能真心归附,以林公之仁德,必不会亏待孙氏及江东文武。若首鼠两端,恐招灭顶之灾。此乃瑾之忠言,望子敬转达吴侯。” 他的回答,既保持了臣节,也暗含了对旧主的规劝,滴水不漏。
鲁肃听罢,已知难以从诸葛瑾处获得更多承诺,黯然离去。他的一切活动,实则早已在“谛听营”的严密监视之下。
五日后,黎明前夕,官渡前线。
黄河水在朦胧的月色下静静流淌,对岸曹军大营灯火零星,一片宁静,显然并未察觉到任何异常。魏延顶盔贯甲,立于阵前,望着对岸,眼中燃烧着炽热的战意。他身后,是无数的精锐士卒,刀出鞘,箭上弦,如同蛰伏的猛兽,只等一声令下。
“时辰已到!”魏延猛地拔出佩剑,直指对岸,声如炸雷:“全军听令!渡河!破敌!”
几乎在同一时刻,北线赵云部强渡漳水,猛攻黎阳;东线黄忠部出青州,兵锋直指濮阳!而并州的张飞,也已率领精锐铁骑,如同利剑出鞘,直插曹魏的软肋——兵力相对空虚的河内郡!
平静的夜空,被震天的战鼓声、喊杀声骤然撕裂!林羽麾下的百万雄师,如同决堤的洪流,向摇摇欲坠的曹魏政权,发起了最后的、决定天下命运的雷霆一击!
建安二十年的春天,以一场席卷中原的浩大战役,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