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航海家、外交家亦黑迷失生平年表
至元二年(1265年)入宫充任元世祖忽必烈宿卫,开始政治生涯。
至元九年(1272年) 首次奉旨出使八罗孛国。
至元十一年(1274年)借八罗孛国使者携珍宝与国书返元朝,受赏金虎符。
至元十二年(1275年)再使八罗孛国,携其国师与名药归来,获厚赐。
至元十四年(1277年)授兵部侍郎,进入元朝军事中枢。
至元十八年(1281年)拜荆湖占城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招谕占城。
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出使僧迦剌国(今斯里兰卡)观佛钵舍利,归国后掌镇南王府事。
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出使马八儿国(今印度半岛东南部)求取佛钵舍利,遇风浪航行一年方达,携良医善药及紫檀木殿材归。
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授福建行省平章政事,为副帅与水军统帅,与史弼、高兴远征爪哇。
至元三十年至元贞年间因爪哇战事失利被削职,家资三分之一入官。
至大三年(1310年)复起为平章政事、集贤院使,领会同馆事,后告老归家。
第一回 宿卫汗廷显才智 初使八罗开海途
畏兀儿郎入汗廷,瀚海扬帆第一功。
八罗孛国通珍宝,金虎符印赐英雄。
至元二年的冬天,大都城飘着细雪,皇宫金顶覆上一层薄白。二十一岁的畏兀儿青年亦黑迷失站在宿卫队列中,呼出的白气在寒冷的空气中缭绕。他身形挺拔,眉眼间既有西域人的深邃,又已习得中原人的沉静姿态。
这是亦黑迷失入选宿卫的第三个月。他本是高昌畏兀儿贵胄之后,自小聪颖,被选入大都时,父亲握着他的手叮嘱:“我儿,此去汗廷,当以才智立身,勿负畏兀儿人之名。”
“右卫第三列,亦黑迷失出列!”宿卫长的喊声打断了他的思绪。
亦黑迷失稳步出列,右手抚胸行礼:“卑职在。”
宿卫长打量着他:“今日有西域使者入觐,听闻你通晓多种语言,特命你为通译。”
“遵命。”
片刻后,大明殿内,炭火驱散了寒意。忽必烈端坐龙椅,身形魁梧,目光如炬。殿下站着三位衣着奇特的使者,他们来自西边的钦察汗国。
使者以突厥语说道:“伟大的大汗,我们带来了拔都汗的问候与一百匹良马。”
通译正要转译,忽必烈却摆了摆手,目光投向亦黑迷失:“朕听闻你通晓多种语言,你且直接为朕传译。”
亦黑迷失沉稳应诺,流利地将突厥语转为汉语。忽必烈微微颔首。
使团首领见状,忽然改用了更为古旧的回鹘语:“然则,我们亦有一事相询。听闻大汗欲在西域设驿道,不知将延至何处?”
这突如其来的语言转换让原先的通译一怔。亦黑迷失却不慌不忙,以纯熟的回鹘语应答:“大汗威德广被,驿道之设,为通商旅,利万民。”随即转向忽必烈,用汉语清晰转述。
忽必烈眼中闪过赞赏,对使者道:“驿道终将连接四海,凡日月所照,皆为通途。”
待使者退下,忽必烈将亦黑迷失召至近前:“你通晓几种语言?”
亦黑迷失躬身回答:“启禀陛下,卑职自幼习畏兀儿文、汉文,后又学蒙文、藏文,略通波斯、突厥、阿拉伯诸语。”
“哦?何以学得这么多?”
“卑职故乡高昌,地处丝路要冲,商旅往来,语言繁杂。家父常言,通一语即通一路,多学一种语言,便多开一扇窗牖。”
忽必烈抚须微笑:“好个‘多开一扇窗牖’。你退下吧。”
亦黑迷失行礼退出殿外,宿卫长对他投来赞许的目光。他知道,自己在汗廷中终于迈出了第一步。
往后的岁月里,亦黑迷失凭借语言才能与细心谨慎,逐渐在宿卫中崭露头角。他不仅负责通译,更被委以接待各国使节、整理外交文书的重任。每逢有异邦来使,忽必烈常会问:“亦黑迷失何在?”
至元九年春,大明殿议事。忽必烈召集群臣,提出欲遣使沟通海外诸国。
宰相奏道:“陛下,海外诸国,远隔重洋,风涛险恶。前朝虽有海上丝路,然皆商贾自行,朝廷未尝遣使。”
忽必烈不以为然:“朕闻南海有国富庶,珍宝众多。若遣使通好,既可扬我国威,亦可互通有无。”
群臣窃窃私语,多数面露难色。远涉重洋,吉凶难料,无人愿担此重任。
忽必烈目光扫过殿下,见亦黑迷失侍立一旁,便问道:“亦黑迷失,你意下如何?”
亦黑迷失出列,沉稳应答:“陛下,臣闻海途虽险,然商贾往来已久。若持天子威德,备足舟船粮水,择善航海者同行,必可达异域,通友好。”
“若命你为使,你可敢往?”
亦黑迷失深吸一气,跪拜道:“臣蒙陛下知遇,万死不辞!”
“好!”忽必烈大喜,“朕命你为宣慰使,择日启程,前往八罗孛国。”
接下使命后,亦黑迷失便开始精心准备。他先是拜访泉州来的海商,详细了解海路航线、季风变化;又查阅前朝《岭外代答》、《诸蕃志》等典籍,了解南海风土人情;再精心挑选随行人员,包括通译、医师、舵师、兵士等共计二百余人。
临行前夜,忽必烈秘密召见亦黑迷失。
“亦黑迷失,你可知此番出使,朕之所望非止于八罗孛一国?”
“臣明白。陛下欲开海途,通诸蕃,兴海贸,扬国威。”
忽必烈点头,从案上取出一封密函:“此信你贴身保管,若见八罗孛国王,亲呈于他。另,沿途细察诸国风情、物产、军备,详加记录,以备后用。”
“臣谨遵圣谕。”
至元九年夏,泉州港晴空万里,海风咸湿。亦黑迷失站在宝船甲板上,望着眼前桅杆如林、帆影蔽日的壮观景象,心潮澎湃。
港岸上,泉州路达鲁花赤率官员送行。祭祀海神天妃的仪式刚毕,牲礼已献,香烛犹燃。
亦黑迷失转身面向集结的使团成员,朗声道:“诸位,吾辈奉天子威德,远使异域,当同心协力,共渡重洋。海途虽险,然天命在吾,何惧之有?”
众人士气大振,齐声应答:“愿随使者,扬威异域!”
号角长鸣,锣鼓喧天。十余艘海船依次解缆启航,帆篷迎风鼓胀,缓缓驶离港口。岸上人群挥手相送,渐行渐远。
出航数日,风平浪静。亦黑迷失每日在船舱内记录航程,与舵师研究海图,学习观星定位。他天性聪颖,不几日便掌握了基本要领。
然而好景不长,船队行至七洲洋时,风云突变。
那日午后,天色骤暗,狂风呼啸,巨浪如山般扑来。船只剧烈摇晃,浪头打上甲板,水花四溅。
亦黑迷失强忍眩晕,扶栏而出,见众船员面有惧色,有的甚至跪地祈祷。他立刻召集各船首领,镇定指挥:“降半帆,下尾舵,以橹代桨,保持船队相连!”
又对恐慌的随员道:“昔张骞凿空西域,穿越漠漠流沙;法显求经天竺,跋涉滔滔鲸波。今我等奉使异域,上有天子庇佑,下有万民期盼,岂能畏缩不前?”
他的镇定感染了众人,船队秩序渐复。风暴持续一日夜方息。亦黑迷失命清点损失,发现一艘货船桅杆折断,两人失踪,多人受伤。
随行医师忙着救治伤者,亦黑迷失亲自巡视各船,安抚众人。当晚,他在航海日志上详细记录风暴经过与应对之法,并批注:“海行以四月、十月为稳,当避飓风时令。”
风暴过后,船队继续南行。历经数旬,淡水日渐短缺。亦黑迷失下令限水配给,自己与士卒同甘共苦,每日只饮两杯。
一日,舵师报告偏离航线,船上人心浮动。亦黑迷失登上高处,仔细观察云色与飞鸟,凭借从老海商处学来的知识,指出陆地方向。果然,次日便见海岛轮廓,众人欢呼雀跃。
船队靠岸补给,岛上土着初见元人船队,惊为天人。亦黑迷失以礼相待,赠以瓷器、丝绸,换得淡水、蔬果。他细心记录当地风土,并绘制海图,标注水源位置。
休整数日后,船队再度启航。历经数月颠簸,终于抵达八罗孛国港口。
八罗孛国位于马来半岛南部,港口繁忙,商船云集。当地居民肤色黝黑,衣着简朴,见到元朝船队无不惊奇。
亦黑迷失整理衣冠,手持节杖,率使团稳步下船。八罗孛国官员早已闻讯赶来,以当地礼节相迎。
“大元国使臣亦黑迷失,奉我朝天子之命,特来通好贵国。”亦黑迷失以熟练的马来语说道。
当地官员惊讶不已,连忙回礼:“尊使远来辛苦,我等已禀报国王。请先至驿馆休息。”
次日,八罗孛国王宫,钟鼓齐鸣。国王端坐金殿,文武分别两旁。亦黑迷失手持国书,从容入殿。
“大元国使臣亦黑迷失,拜见国王陛下。”他依当地礼节,右手抚胸行礼,既不卑不亢,又尊重邦仪。
“尊使请起。”国王好奇地打量着这位来自远方大国的使者,“听闻尊使通晓我国语言,实为难得。”
亦黑迷失微笑:“外臣来时,曾细心学习贵国语言礼俗。我朝天子有言:‘入乡问俗,敬人所重’,此乃交友之道。”
国王闻言大喜:“上国风度,果然不凡。”
亦黑迷失呈上国书与礼单:“我朝天子致意陛下,愿与贵国永结友好,互通商贸。特备薄礼,以示诚意。”
礼单所列,有丝绸千匹、瓷器百箱、茶叶五十担、书籍若干,皆八罗孛国罕见之物。国王与群臣见之,无不惊叹。
随后数月,亦黑迷失广泛结交八罗孛国贵族、商人,详细了解当地物产、贸易情况。他发现八罗孛国盛产胡椒、檀香、珍珠等物,而对中国丝绸、瓷器极为珍视。
一次宴会上,八罗孛国宰相试探道:“尊使,我闻上国地大物博,何以远来与我小国通好?”
亦黑迷失从容应答:“宰相过谦。我朝天子视四海为一家,无论国家大小,皆愿和睦相处。况且贵国地处要冲,物产丰饶,若能互通有无,必能互利共赢。”
他又私下会见当地华商,了解贸易实情。一位姓陈的老商人告诉他:“此处胡椒价廉,运至中国,价可十倍。然海上盗匪猖獗,贸易不易。”
亦黑迷失细心记录,并道:“若两国通好,共建船队,共剿海盗,则商路可靖。”
在八罗孛国期间,亦黑迷失不忘忽必烈密令,细心观察该国军备、城防,并绘制详细地图。他发现八罗孛国水军薄弱,但熟悉本地水道,可为元朝海船导航。
至元十年秋,亦黑迷失准备返航。八罗孛国王特地召见,赠以珍贵礼品及表章。
“尊使,”国王诚恳道,“朕已决定遣使随尊使前往上国,觐见大皇帝,永结盟好。”
亦黑迷失大喜:“陛下英明。外臣定当妥善安排,保贵国使团平安抵达。”
返航前夜,亦黑迷失将数月所见所闻整理成册,包括八罗孛国及其周边诸国的地理、物产、民俗、军情等,图文并茂,详实非常。
返航途中,虽有风浪,但因已有经验,行程顺利许多。亦黑迷失与八罗孛国使者相谈甚欢,详细了解南海诸国情况,又得不少珍贵信息。
至元十一年春,船队终于返回泉州。当地官员飞报大都,忽必烈闻讯大喜,命亦黑迷失速携八罗孛国使者入京。
大都城再相见,忽必烈见亦黑迷失面容黝黑,身形消瘦,知他海途艰辛,不禁动容。
“爱卿辛苦。”
亦黑迷失跪拜:“臣幸不辱命,携八罗孛国使者返朝,并呈上该国表章与贡礼。”
他详细禀报出使经过,呈上航海日志、南海诸国图志以及八罗孛国王表章。忽必烈翻阅图志,见记载详实,图文并茂,龙颜大悦。
“卿不仅通好异国,更详察海途诸事,实乃大功。”
亦黑迷失又呈上密函:“此八罗孛国王密信,请陛下御览。”
忽必烈阅毕,笑意更深:“好!八罗孛国愿与我朝结盟,互市通商,共保海路。此皆卿之功也!”
次日大朝,忽必烈当众宣旨:“亦黑迷失远涉重洋,不辱使命,扬威异域,特赐金虎符,授资善大夫、兵部尚书,仍兼掌海外诸事。”
金虎符乃元代重要符信,授之以此,象征极高荣誉与权力。亦黑迷失跪接符印,百官称贺。
八罗孛国使者亦上前行礼:“大皇帝陛下,外臣奉我王之命,特来朝贡,愿永为上国之友。”
朝会后,忽必烈单独召见亦黑迷失。
“爱卿,”忽必烈郑重道,“此番通好八罗孛,仅为开端。朕有意广开海路,通好诸蕃,此事非卿莫属。”
亦黑迷失心潮澎湃:“臣蒙陛下信任,敢不尽心竭力!”
“朕命你统筹海路诸事,筹建船队,培养通译,广交诸国。他日,朕望见万国商船云集泉州,中华珍宝远售异域,可能否?”
亦黑迷失坚定回答:“陛下宏图,必可实现。臣愿鞠躬尽瘁,开海途,通万国!”
夜幕降临,亦黑迷失走出皇宫,手握金虎符,望向南方。他知道,这条刚刚开辟的海途,将连接起无数国家与文明,而他的使命,才刚刚开始。
海风自南方吹来,带着海洋的气息,也带着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