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城下,烽火连天。时值深秋,长江江面上蒙古战船密布如云,岸上连营百里,旌旗蔽空。自夏末围城以来,忽必烈亲率东路军已在此鏖战两月有余。
这一日,廉希宪正在军中处理文书,忽闻帐外马蹄声急如星火。亲兵引一风尘仆仆的使者闯入,那人衣衫尽湿,面色惨白,扑通跪地:八百里加急!合州前线急报——大汗...大汗在钓鱼城驾崩了!
帐内霎时寂静。廉希宪手中毛笔地落在案上,墨迹迅速在宣纸上晕开。他强压心中震惊,沉声问道:消息可确实?
千真万确!大汗七月二十七日重伤,八月十一日驾崩。如今四川军中秘不发丧,但和林那边恐怕...
廉希宪挥手让使者退下,独自在帐中踱步。烛火摇曳,将他清瘦的身影投在帐壁上。他深知,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将改变整个天下的格局。
此时帐帘掀起,忽必烈快步走入,面色凝重:希宪,消息你都知道了?
王爷,廉希宪躬身行礼,此事关系重大,须早作决断。
忽必烈眉头紧锁:阿里不哥已在和林密谋继位。本王若此时北返,则前功尽弃;若不返,则汗位恐落他人之手。
廉希宪趋前一步,声音低沉而坚定:先发制人,后发人制。天命不敢辞,人情不敢违。时机一失,万巧莫追。
帐外秋风呼啸,吹得军旗猎猎作响。忽必烈凝视地图良久,终于转身:依你之见,该当如何?
立即与宋议和,轻骑北返。同时,臣愿前往游说东道诸王,特别是塔察儿大王。若得他支持,大事可定。
忽必烈重重拍案:好!就依此计。你即刻准备,携带厚礼前往塔察儿驻地。
当夜,廉希宪挑选了十名精干随从,备好金银绸缎、名马宝刀。临行前,忽必烈亲自相送,解下腰间佩玉:将此玉交给塔察儿,就说本王愿与他共治天下。
北方的草原已见初雪。廉希宪一行昼夜兼程,七日后抵达塔察儿王府。但见营帐连绵,骏马成群,果然是一方雄主。
塔察儿端坐虎皮椅上,左右侍卫环立。他接过礼单,只是淡淡一瞥:忽必烈让你来,是要我支持他继位?
正是。廉希宪不卑不亢,如今大汗驾崩,国不可一日无主。我家王爷是拖雷嫡子,战功赫赫,理应继承大统。
塔察儿冷笑:阿里不哥也是拖雷之子,且留守和林,继位名正言顺。
帐内气氛顿时紧张。廉希宪环视四周,见在座诸王皆屏息凝神。他微微一笑:大王可曾想过,若阿里不哥继位,诸位东道亲王还能保有如今的权位吗?
塔察儿眉头微动:此话怎讲?
阿里不哥重用西域人,推行旧制。若他得势,必削诸王权柄。而我家王爷主张汉法,尊重诸王封地。孰优孰劣,大王明鉴。廉希宪取出忽必烈佩玉,此乃王爷信物,愿与大王永结盟好。
塔察儿把玩着佩玉,沉吟不语。这时,帐外忽然传来喧哗。一侍卫急入禀报:大王,阿里不哥的使者也到了!
廉希宪心中一惊,面上却不动声色:来得正好,大王何不请入一见?
阿里不哥的使者傲慢入帐,献上礼单:阿里不哥大王即将继位,请塔察儿大王速往和林朝贺。
廉希宪突然大笑:可笑!真正的继承人正在南征北战,岂有让功臣去朝贺篡位者的道理?
那使者怒目而视:你是何人,敢在此胡言?
京兆宣抚使廉希宪。他转向塔察儿,大王,是选择跟随明主共创盛世,还是依附逆臣身败名裂,就在今日一言而决!
塔察儿目光在两人之间逡巡,帐内鸦雀无声。突然,他拍案而起:好!本王就与忽必烈共图大业!随即下令将阿里不哥的使者逐出。
中统元年(1260年)春,开平府旌旗招展,忽必烈在东西道诸王拥戴下即位为大汗。登基大典上,廉希宪被任命为京兆、四川宣抚使,授命稳定关陇。
希宪,即位后的忽必烈私下召见,关陇乃根本之地,如今阿里不哥势力猖獗,朕将此重任托付于你。
廉希宪叩首:臣必竭尽全力,以报陛下知遇之恩。
他当即轻装简从,星夜兼程赶赴京兆。才入城,便得到密报:阿里不哥的亲信刘太平、霍鲁海已先期抵达,正在暗中联络六盘山守将浑都海。
当夜,宣抚使衙署内烛火通明。廉希宪召集心腹密议。
大人,幕僚赵炳忧心忡忡,刘太平等人已控制府库,浑都海拥兵六盘山,成都的密里火者、青居的乞台不花也都暗中响应。形势危殆啊!
廉希宪凝视图上关陇形势,突然拍案:必须先发制人!
三日后,廉希宪假意设宴,邀请刘太平、霍鲁海过府议事。二人自恃有阿里不哥撑腰,大摇大摆而来。酒过三巡,廉希宪突然掷杯为号,伏兵四起。
刘太平惊起:廉希宪,你敢造反?
造反的是你们!廉希宪厉声喝道,陛下已即位开平,尔等竟敢勾结叛王!拿下!
处置完二人,廉希宪连夜部署:命心腹刘黑马率精兵驰赴成都诛杀密里火者;令汪惟正急赴青居解决乞台不花;同时授权秦蜀名将汪良臣率领精锐的汪家军讨伐浑都海。
大人,汪良臣临行前请示,浑都海兵力雄厚,若正面交锋,恐难速胜。
廉希宪微笑:我自有妙计。
次日,京兆城外突然尘土飞扬,无数旗帜在远处山林间若隐若现。浑都海派来的探子回报:廉希宪调来数万援军!
其实,这不过是廉希宪的疑兵之计。他命士兵拖着树枝在山上往复奔跑,又令百姓敲锣打鼓,虚张声势。浑都海果然中计,不敢轻易出击。
就在浑都海犹豫不决时,汪良臣率精锐突然出现在六盘山侧翼。同时,刘黑马飞马来报:密里火者已诛,成都平定。汪惟正也传来捷报:乞台不花授首。
浑都海军心大乱。汪良臣乘势猛攻,叛军土崩瓦解。至此,关陇局势转危为安。
捷报传至开平,忽必烈大喜,对左右道:希宪真朕之诸葛孔明也!
然而廉希宪并未沾沾自喜。他立即着手整顿吏治,安抚百姓,将在叛乱中没收的田产分给贫苦农民。一日,他巡视军营,见被俘的叛军士兵衣衫褴褛,便下令发放冬衣。
大人,部下不解,这些叛军,何须如此优待?
廉希宪叹道:他们不过是被裹挟的百姓。如今天下未定,当以德服人。
这番举措很快传开,原本心怀忐忑的关陇士民渐渐归心。那些原本观望的地方豪强也纷纷上表效忠。
寒冬将至,廉希宪站在京兆城头,远望终南山积雪。他知道,这场权力之争才刚刚开始,但至少,关陇这个战略要地已经稳固。这不仅为忽必烈提供了稳定的后方,更切断了阿里不哥可能南下的通道。
大人,幕僚送来最新战报,陛下已亲自率军北征。
廉希宪接过战报,微微点头。城下,市井喧嚣,百姓安居,这座千年古都终于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但他明白,在这平静之下,暗流仍在涌动。大元王朝的建立之路,依然漫长而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