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芳受挫,风林阵亡,商军征西再度受挫的消息传回朝歌,令本已焦头烂额的纣王与满朝文武更加震怒与不安。接连折损大将,西岐气焰愈发嚣张,若不能迅速遏制,后果不堪设想。然而,闻仲新丧,张桂芳受阻,朝中能征惯战且精通异术的将领已然捉襟见肘。
在此情势下,一位老成持重、资历深厚的老将被推到了台前——**鲁雄**。鲁雄并非闻仲、张桂芳那般身怀异术的奇人,他是一位纯粹的**凡人将领**,一生戎马,经验丰富,精通排兵布阵、安营扎寨、粮草调度等传统兵家要略,在商军中以稳健着称。在纣王与费仲等人看来,或许正是需要这样一位老将,以堂堂正正之师,凭借国力与经验,稳扎稳打,方能压制住“妖术”频出的西岐。
鲁雄虽知西岐诡异,但君命难违,更兼对自己一生所学抱有信念,遂慨然受命,点齐五万兵马,以**费仲、尤浑**为参军(实为监军),浩浩荡荡,再次杀奔西岐而来。
西岐相府,姜子牙闻报鲁雄领兵来犯,神色却并无面对张桂芳时的凝重。他捻须沉吟:“鲁雄老将,善能用兵,然不通道术,此来……或可智取。”
云逸的灵识,自然也投向了这位老将和他的大军。他关注的焦点,并非胜负——在姜子牙已准备动用仙家手段的前提下,鲁雄的败局几乎注定。他更关注的,是借此机会,**观察和分析纯粹的传统兵法、凡人的战争智慧,在面对融入神仙杀劫的战争形态时,所表现出的巨大不适应性**。这是一次难得的,关于战争模式迭代的案例研究。
**【传统兵法的践行:鲁雄的稳健】**
鲁雄不愧为沙场老将,行军布阵,章法严谨。
* **步步为营:** 大军行进并不冒进,每日行程固定,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斥候放出百里,确保大军侧翼与后路安全。安营扎寨更是深得兵法精髓,营盘坚固,壕沟、鹿角、哨塔一应俱全,防备森严。
* **占据地利:** 抵达西岐边境后,鲁雄并未急于求战,而是选择了一处背靠山峦、面临水源的险要之地扎下联营,进可攻,退可守,将自身立于不败之地。
* **粮道为重:** 对粮草辎重的保护极其重视,派重兵把守粮道,确保后勤无忧。
* **试探虚实:** 初期派出小股部队进行试探性攻击,侦查西岐虚实和布防情况,行动谨慎。
从纯军事角度看,鲁雄的部署无可挑剔,充分展现了一位传统名将的素养。若对手是同样纯粹的凡人军队,这将是一场艰苦的攻坚战和消耗战。商军大营中,鲁雄稳坐中军帐,与费仲、尤浑分析军情,自信凭借雄厚兵力和稳妥战术,即便不能速胜,也能牢牢牵制住西岐,待其粮尽或朝歌再有援军,便可一举克敌。费仲、尤浑虽不懂军事,但见鲁雄布置得井井有条,也稍感安心。
**【神仙杀劫的降维打击:姜子牙的谋划】**
然而,西岐的应对,完全跳出了鲁雄所熟悉的战争框架。
姜子牙在相府中,与杨戬、哪吒等门人商议的,并非如何破解鲁雄的营盘,如何调动兵力与其对峙。他们讨论的,是**天时**,是**法术**。
“鲁雄虽善用兵,然不识天时,不明道术。”姜子牙对杨戬等人道,“今盛夏酷暑,彼军深入,士卒疲惫。我有一计,可不费一兵一卒,破此大军。”
云逸的化身(一名相府文书)记录着这一切。他看到姜子牙并非在研读兵书,而是在观察星象,推演节气,准备动用**仙家祈禳之术**。这已经完全超越了鲁雄的认知范畴。
**【冰封岐山:传统兵法的绝望】**
时机成熟,姜子牙登坛作法。他并非要呼风唤雨直接攻击商军大营(那会沾染过大因果),而是进行了一场规模宏大的**环境改造**。
借助玉虚宫秘传符印与自身法力,姜子牙沟通天地,引动**北极寒气**!时值盛夏,西岐城周山野却骤然温度骤降,阴云密布,凛冽的寒风凭空而生,呼啸着卷向鲁雄大军驻扎的岐山方向!
鲁雄正在营中处理军务,忽觉帐内气温陡降,出帐一看,只见天空铅云低垂,鹅毛大雪竟纷纷扬扬而下!盛夏飞雪!
商军士卒皆来自中原,何曾见过此等诡异景象?初时还觉惊奇,随即便是刺骨的寒冷袭来!他们身着夏装,营帐单薄,根本无法抵御这突如其来的酷寒。
“妖术!西岐妖术!” 营中顿时一片大乱。
鲁雄脸色煞白,他一生征战,什么阵仗没见过?可这**逆转时节,夏日成冬**的手段,已经完全超出了他的理解范围!他的兵法,他的阵型,他的粮草优势,在这改天换地的伟力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他试图稳定军心,命令士卒加固营帐,搜寻柴火取暖,但寒气无孔不入,大军驻扎在野外,根本无处可避!
风雪越来越大,气温越来越低。商军士卒冻得瑟瑟发抖,手脚僵硬,兵器都拿不稳,更别提作战了。营中开始出现大量冻伤,士气彻底崩溃。
费仲、尤浑早已吓得魂不附体,裹着能找到的所有衣物,躲在帐中瑟瑟发抖,咒骂鲁雄无能,哀叹自己命运多舛。
鲁雄站在风雪中,望着乱成一团、在严寒中挣扎的军队,老泪纵横。他空有一身兵法,却无力回天。这不是他熟悉的战争,这不是将士用命、谋略交锋的战场,这是**神仙的棋局**,凡人如同蝼蚁,连挣扎的资格都没有。
姜子牙见时机已到,并未派兵正面冲杀(那样西岐军也要忍受严寒),而是命令杨戬、哪吒等不畏寒暑的修士,率领少量精锐,趁夜突袭商军大营。
此时的商军,已毫无战斗力可言。杨戬、哪吒如入无人之境,轻易便擒拿了主将鲁雄以及躲藏起来的费仲、尤浑。五万商军,冻死冻伤者不计其数,余者皆溃散或投降。
一场本该是硬仗的攻防战,就以这样一种近乎儿戏,却又残酷无比的方式,迅速落幕。
**【分析与记录:时代的洪流】**
云逸的灵识扫过那片被冰雪覆盖的商军营地,记录着这场不对等的“战争”的每一个细节。他深刻地认识到:
1. **战争维度的根本改变:** 封神之战,早已超越了单纯军事对抗的范畴,是**道统、气运、神通、法宝**的全方位较量。传统兵法所依赖的地理、兵力、粮草、士气等要素,在能够改天换地、操控自然的仙家手段面前,其重要性被急剧削弱,甚至可能被一键清零。
2. **凡人在杀劫中的无力:** 鲁雄这样的优秀凡人将领,其智慧和经验值得尊敬,但在神仙杀劫中,他们更像是被波及的池鱼。他们的挣扎与努力,在更高层次的力量干涉下,往往显得徒劳而悲壮。
3. **知识体系的滞后与不适:** 鲁雄所精通的传统兵法是冷兵器时代智慧的结晶,但面对拥有超凡力量的对手,这套知识体系显露出巨大的局限性和不适应性。无法识别、理解、应对超自然力量,成为其致命的短板。
4. **决策基础的崩塌:** 鲁雄的一切决策,基于他对“正常”战争的认知。当“夏天会下雪”这种违背常理的事情发生时,他的决策基础就彻底崩塌了,导致完全失措。
云逸将这份详尽的观察报告封存。**鲁雄伐周**的失败,并非其个人能力的失败,而是一个时代、一种战争模式在新时代洪流冲击下的必然结局。这枚 **“鉴古知今”之子**的落下,让云逸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未来的争斗,核心在于对高层次力量(规则、神通、法宝)的掌控与运用。传统的智慧虽未完全过时,但必须融入新的框架,否则,再精妙的兵法,也难敌真正的大神通者一念之间的天地反复。老将鲁雄的悲歌,正是这封神杀劫中,凡人英雄主义最后的余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