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新律》奠定了公正的骨架,《新税制》注入了充盈的气血。帝国的肌体看似强健无比,但端坐于澄心堂最高处的云舒,却时常感到一种源自信息传递迟滞和物资调运艰难的“能量管理失控”般的焦躁。一幅巨大的《皇舆全图》铺陈在她面前,上面用朱笔勾勒出的帝国疆域辽阔壮美,然而,连接这些疆域的血脉——道路,却大多是用暗淡的、断续的墨线表示,许多地方甚至是一片空白。
一份来自西北边陲的八百里加急军报,在路上足足走了两个月!待到奏报送至御前,报告中提及的小股流寇扰边问题,早已酿成了一场需要调动大军才能平息的叛乱,耗费钱粮无数。一份关于东南漕粮歉收请求调拨的奏章,在层叠的衙门中周转月余,等到批复下达,灾区已饿殍遍野。而各地州府上报的田亩、户籍、税银数据,往往严重滞后,使得中枢决策如同盲人摸象。更可怕的是,这种迟缓与闭塞,为地方官员欺上瞒下、豪强割据自立提供了温床,中央权威如同悬丝,参与感被严重剥夺,帝国实则潜藏着文化归属撕裂与群体标签暴力的巨大风险。
“陛下,”工部尚书鲁衡,一位实干却常感无力的老臣,指着地图上几条模糊的干线,痛心疾首,“前朝官道,百年失修,多数路段坑洼如壑,雨季沦为沼泽,旱季尘土漫天。驿站系统更是名存实亡,马匹羸弱,驿卒懈怠,甚至常有盗匪冒充驿使,劫掠公文!如此交通,政令如何畅通?大军如何驰援?商旅如何往来?此乃帝国心腹大患啊!”
云舒微服巡访京畿时,曾亲眼所见:一场春雨后,通往京城的“通衢大道”变成了一片泥泞的沼泽,运粮的牛车深陷其中,车夫呼天抢地;一队传递边关急报的驿使,因驿马倒毙,不得不徒步跋涉,人人面带菜色。沿途客栈破败,盗匪窥伺。这哪里是“大道”,分明是阻隔帝国凝聚力的天堑!一种迫在眉睫的危机感,如同冰水浇头,让她彻夜难眠。
服务器延迟爆表?是帝国局域网(交通网)带宽(道路)严重不足,数据包(政令\/军队)传输卡顿丢包(延误),导致中央cpU(云舒)指令无法及时下发,各分区(地方)即将掉线(割据)!紧急扩容计划启动!
次日大朝会,云舒没有与群臣过多商议,直接颁布了《兴修天下驰道及重整驿传诏》。这道诏书,语气之坚决,投入之巨大,目标之宏伟,令满朝震动!
诏书核心,直指要害:
一、 举国工程,以工代赈。动用国库巨资,并巧妙运用“以工代赈”之策。将因《均田令》解放出来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部分退伍转业的士兵、乃至轻罪囚徒,组织起来,付给优厚的工钱和充足的口粮,投入这场史无前例的交通大会战。此举既解决了劳动力问题,又安定了民生,将潜在的社会不稳定因素转化为国家建设的积极力量。
二、 统一标准,质量为先。由工部制定颁布《驰道营造法式》,规定全国驰道必须达到统一高标准:路面宽度需容四辆马车并行,路基需层层夯土坚实,两侧种植行道树以固土遮阴,每隔一定距离开挖排水沟,并设立统一的花岗岩里程碑,刻录地名里程。工部派出“督工御史”分赴各地,严把质量关,劣质工程,负责人革职查办!
三、 规划先行,脉络清晰。工程分阶段进行,优先修建连接京城与各州府治所、重要边境关隘、主要出海口和大型矿产区的国家级战略驰道,构成帝国交通的主干动脉。随后再逐步扩展支线,连接县城,形成覆盖全国的交通网络。
四、 技术赋能,提高效率。云舒亲自指导,由“雷鸣庄”工匠打造了一批简易却实用的测量工具(如改良水准仪、丈量车),并推广了一些高效的施工方法(如分段承包、流水作业),大大提升了工程效率。
此诏一出,朝堂之上,几家欢喜几家愁。广大寒门官员和务实派倍感振奋,看到了建功立业的新天地。而一些习惯于依靠信息不对称和地理隔阂来维持地方特权、甚至暗中牟利的官僚和豪强,则感到了末日降临般的恐慌。驰道一旦畅通,中央的眼睛将直接看到地方,他们的“独立王国”将不复存在!
全服大型基建dLc上线?是Gm(云舒)发起众筹(以工代赈),玩家(百姓\/士兵)搬砖(修路)即可获得金币(工钱)和声望(功绩),共同打造高速网络(驰道)!部分地头蛇(地方官)表示网络太好不利于摸鱼(贪污)!
“驰道计划”的实施,绝非一帆风顺,其艰难程度超乎想象。
冲突一:天然的险阻与人为的破坏。遇山需开山,遇水需架桥。在开凿穿越秦岭的隧道时,遭遇坚硬岩层,工程进展缓慢,伤亡时有发生。更可恶的是,某些担心驰道贯通会损害其垄断利益的当地豪强,竟暗中派人破坏工地,散布“开山凿隧道会破坏龙脉,招致天谴”的谣言,煽动无知乡民阻挠施工。
冲突二:地方势力的软抵抗。一些州县官员阳奉阴违,虚报工程进度,克扣工人工钱粮饷,将优质建材偷梁换柱,导致路段质量低劣,一场大雨便冲毁殆尽。
冲突三:庞大的资金与物资压力。每天消耗的粮食、银钱、石材、木材如同天文数字,户部银库如同开了闸的洪水般流出,朝中不乏“劳民伤财”、“得不偿失”的质疑之声。
面对重重困难,云舒展现出惊人的魄力与智慧。
第一, 技术攻坚,破除迷信。对工程难题,她亲自召见工匠首领,听取汇报,鼓励他们大胆尝试爆破技术(在可控前提下),并重赏创新工法者。对于谣言,她下令将煽动者抓出,公开审判,以“妖言惑众、破坏国策”之罪严惩,并让钦天监官员现身说法,宣讲地理知识,破除迷信。
第二, 反腐肃贪,杀一儆百。对贪腐和消极怠工者,她动用“蜂巢”和内卫,查实一个,严办一个!一名三品巡抚因贪墨修路款,被抄家问斩,悬首示众于其负责的驰道起点!血腥的震慑,让所有官员脊背发凉,不敢再伸手。
第三, 资金保障,坚定不移。面对财政压力,她力排众议,甚至动用自己的内帑补贴,声称:“此路,关乎国运!今日投入一分银,来日收获十分利!即便砸锅卖铁,驰道也必须修通!”
她在给谢景行的密信中写道:“遇山开山,遇水架桥,遇人……挡路者,死!朕要用这平坦坚实的驰道,碾碎所有地理的隔阂、信息的壁垒、乃至人心的藩篱!要让帝国的意志,如臂使指,畅通无阻!”
在驰道建设如火如荼的同时,另一项关乎帝国命脉的工程——驿站系统的重建与强化,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云舒对此的重视程度,丝毫不亚于驰道本身。
高标准重建:敕令沿新建驰道,每隔二十里设置一驿站。驿站规格统一,需备有良马二十匹以上,健壮驿卒十名,以及可供官员、信使食宿的房舍。驿站围墙坚固,具备一定的防御能力。
垂直管理:设立独立的驿传司,直接对皇帝负责,与地方行政系统剥离。驿丞、驿卒皆由中央选派、考核、发饷,确保其不受地方势力掣肘。
严格律令:颁布《驿传令》,规定公文传递时限(如四百里加急、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延误者,轻则杖责革职,重则处斩!并逐步向有紧急公务的官员和持有特殊“路引”(相当于高级通行证)的诚信大商人开放服务,收取费用,以站养站。
功能拓展:驿站不仅是信息节点,也逐步成为小型物资中转站和情报收集点。“蜂巢”的密探,往往以驿卒身份为掩护,活动于帝国各处。
服务器节点(驿站)全面升级?是Gm(云舒)部署新一代光纤网络(高效驿传),降低延迟(传递时间),提升带宽(信息量),并开启VIp加速通道(有偿服务)!情报系统(蜂巢)表示网速太快有点不适应!
数年之后,当第一条贯穿南北、从京城直达广州的巨型驰道全线贯通之日,举行了盛大的通车典礼。云舒亲临起点,为纪念碑揭幕。
驰道带来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
政令畅通:以往需要数月的公文传递,如今最快十日可达!中央对地方的掌控力,达到了如指掌的程度。
军事强化:军队调动和后勤补给速度倍增,边境一旦有警,精锐军团可迅速驰援,国防固若金汤。
经济繁荣:商旅往来安全便捷,运输成本大幅下降,区域间物资流通加速,全国统一市场真正形成。沿海的盐鱼、南洋的香料、西域的玉石、江南的丝绸瓷器,通过驰道网络快速流通,商业活力空前迸发。
文化融合:人员流动加剧,各地风俗、技艺、思想沿着驰道传播交融,帝国文化的同一性不断增强。
一位在驿站服役了四十年的老驿丞,抚摸着驿站马厩里新来的、膘肥体壮的骏马,看着驰道上川流不息的车马,老泪纵横:“老朽活了这辈子,从未见过如此景象!这路,这马,这来来往往的人……咱们这帝国,是真的活过来了,有了心跳了啊!”
云舒站在高高的里程碑旁,脚下是平坦如砥、延伸至天际的驰道。车马萧萧,旌旗招展,帝国的活力如同奔涌的血液,在这新生的血管中澎湃流动。
谢景行站在她身侧,低声道:“陛下,路已通。”
云舒微微颔首,目光深邃,望向京城的方向。这条坦途,不仅通往帝国的四面八方,更清晰地指向那紫禁之巅,那至高无上的权力宝座。帝国的血脉已然畅通,筋骨已然强健,气血已然充盈。现在,只差最后一步,为这具完美而强大的躯体,加冕一个名副其实、万众归心的头颅。
全服网络优化完成!延迟(政令时间)降至历史最低,带宽(运输量)翻倍,服务器(帝国)稳定性(统治力)和玩家(百姓)体验感(生活便利)达到巅峰!资料片最终boSS战【登基大典】准备就绪!
四通八达的驰道,如同帝国身上新生的强劲动脉;高效运转的驿站,如同敏锐的神经网络。云舒用钢铁般的意志和前瞻的视野,彻底打通了帝国的任督二脉。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集权、政令畅通、经济活跃的庞大帝国,已经做好了最后的准备,去迎接它唯一的主宰。时代的聚光灯,无比炽热地,聚焦于那位即将完成最后加冕的奇女子身上。通往皇座的红毯,已铺就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