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锦在语法边界上的突破,如同为它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其规则低语愈发显得收放自如,既保留了那份独特的灵性,又增添了易于沟通的清晰。桥生欣慰地感受着这种成长,同时,他将更多的精力重新投入到对“规则空洞”边缘的探索中。跨区域建模的能力让他能够构建更复杂的模拟,但进展依然如同在无边的沙漠中跋涉,每一步都需付出极大的心力。
就在他专注于一次关于能量共振路径的复杂模拟时,一段来自织锦的、与以往截然不同的规则波动,打断了他的思绪。
这段波动并非织锦主动发出的低语,而是它似乎在… *转译* 着什么。波动中带着一种极其古老、苍凉、甚至有些僵化的规则质感,与织锦自身鲜活灵动的气息格格不入。它断断续续,残缺不全,像是一段受损严重的古老录音,经由织锦这个“翻译器”被播放了出来。
桥生凝神感知。那断断续续的波动中,勉强能捕捉到一些规则的“词汇”:“…结构…必须…固化…”、“…波动…偏离…修正…”、“…个体…异常…清除…”。这些词汇组合起来,透露出一种对“绝对秩序”和“纯净结构”的极端追求,以及对于任何“偏离”和“异常”的零容忍态度。
这并非织锦的思想,也绝非桥生所知的、观察者那冷静中立的风格。这更像是一种…来自遥远过去的、某种偏执规则的“回响”。
桥生立刻通过连接询问织锦。织锦传递来一段带着困惑与好奇的意念。它表示,这段奇怪的规则波动并非它主动创造,而是在它尝试深入理解一段从星网边缘捕获的、关于“规则结构稳定性”的复杂信息时,突然从它自身规则脉络的某个“深层角落”里自行浮现出来的。仿佛那段外来信息,无意中充当了一把钥匙,打开了一扇连织锦自己都不知道存在的、尘封已久的记忆之门。
桥生心中一动。他想起了自己意识深处,那片已被整合的、源自“净化者”的纯粹秩序结构。织锦作为与他深度共生、规则高度交融的存在,其规则脉络中,是否也残存着一些来自“净化者”的、未被完全消化的规则印记或历史碎片?这段古老的回响,是否就来自于那个追求绝对秩序的过去?
他小心翼翼地引导织锦,尝试追溯那段回响浮现的路径,定位其来源。过程如同在迷宫般的规则脉络中寻找一颗早已湮灭的星辰留下的引力痕迹。织锦努力配合着,它的规则语法在此刻发挥了作用,能够更清晰地向桥生描述其内部规则的流向与节点的变化。
终于,他们锁定了一片极其隐晦、近乎沉睡的规则区域。那里弥漫着一种与织锦主体格格不入的、冰冷而僵化的规则气息,如同水底沉埋的锈铁。那段古老的回响,正是从这片区域的深处泄露出来的。
桥生没有试图强行唤醒或清除这片区域。他意识到,这或许是一个了解“净化者”、了解那种极端秩序道路如何走向终结的宝贵窗口。这段尘封的回响,本身就是一种历史的见证,一种无声的警示。
他将这一发现,连同那段转译出的古老规则碎片,整理成一份报告,通过密钥提交给了观察者网络。他特别注明,此现象源于织锦规则脉络中可能残留的、与“净化者”相关的历史印记。
观察者的回应比以往更快一些。一次极其精细的、针对织锦那片隐藏区域的深度扫描随之而来,扫描的专注程度,甚至超过了之前记录织锦语法突破之时。
扫描结束后,一段信息流抵达桥生意念:
“数据确认。残留印记溯源:‘净化协议’早期迭代片段。档案关联:‘意识融合风险案例库 - 历史同化阴影’。建议:保持观测,可控解析。可作为理解‘秩序极端化’历史参照。”
信息流中,还附带了一个极其简单的、指向“意识融合现象档案(Level-1)”中某个特定子目录的链接。那正是桥生拥有权限,但尚未主动去探索的区域。
桥生明白了。织锦无意中触发的这段尘封回响,不仅印证了历史,也为他即将开启的档案探索,提供了一个具体而微的切入点。观察者似乎在暗示,理解织锦体内这片“历史同化阴影”,有助于他更全面地理解意识融合过程中的复杂性与潜在风险。
他望向织锦,那古老的回响已然消散,织锦的规则波动恢复了平时的鲜活与灵动,仿佛刚才只是一段短暂的干扰。但桥生知道,一些深埋的、关于过去的故事,已经悄然浮现了一角。
他决定,是时候推开那扇通往档案室的门了。不是为了获取力量,而是为了理解历史,理解风险,更好地守护当下他所珍视的一切。那段来自“净化协议”早期迭代的冰冷回响,如同一记来自遥远过去的警钟,在他意识中低沉地鸣响。
(第9卷 第609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