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风的决断,如同在即将沸腾的油锅下又添了一把烈火。希望要塞这部庞大的战争机器,在外部注视与内部渗透的双重压力下,开始了近乎自残式的净化与超越极限的成长。
“涅盘”协议的启动,意味着希望要塞将经历一场伤筋动骨的“大手术”。所有非维持生命和基础防御的核心网络被依次强制离线,进行最底层的格式化重构。无数珍贵的数据、研究记录、乃至部分自动化系统的操作记忆,在这场彻底的清洗中化为乌有。要塞内部,多个区域陷入了短暂的黑暗与沉寂,只有应急照明和独立能源系统维持着最低限度的运转。
密钥带领的技术团队如同在雷区排雷,小心翼翼地甄别着每一段代码,每一个能量回路。他们发现了更多隐藏极深的“逻辑病毒”,有些甚至模拟成了正常的系统维护指令,试图在格式化过程中转移或复制自身。这是一场无声的、在二进制世界里的激烈交锋。
代价是巨大的。要塞的运转效率一度跌至谷底,部分防御平台的响应速度明显下降,甚至连生态舱的生命维持系统都出现了数次短暂的波动,引得“林渊之芽”不安地闪烁。但没有人质疑这项决策的必要性。每个人都清楚,内部的纯净,是应对即将到来的风暴的基石。
就在要塞进行着痛苦的内部净化时,生态舱内的“萌芽”计划,却在压力下结出了惊人的果实。
或许是感受到了外部那无处不在的威胁,或许是林雪那坚定不移的守护意志的催化,“林渊之芽”的成长速度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它的体积增大了近一倍,内部光脉流转的复杂程度堪比最精密的星图。最显着的变化是,它体表那些凝结的“生物冰晶”不再局限于露珠状,而是开始生长、延展,形成了一片片薄如蝉翼、却散发着坚韧寒意的**冰晶叶片**。这些叶片缓缓开合,如同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般,高效地汲取着环境中的能量,并将其转化为更加精纯的生命力反馈给自身和林雪。
林雪与它的共鸣也进入了新的阶段。她不再需要刻意引导,只需一个念头,她的“活性秩序”之力便能与“林渊之芽”的生命场完美同步。她甚至能短暂地将自己的部分感官与“林渊之芽”连接,通过它那独特的生命感知,去“看”到能量的流动,去“听”到空间规则的细微涟漪。
一次深度共鸣中,林雪下意识地将一丝应对“信息覆写”的构想——一种将自身秩序极致内敛、形成“信息绝缘层”的意念——融入了共鸣波动。
奇迹发生了。
“林渊之芽”似乎理解了她的意图。它体表的冰晶叶片瞬间收拢,所有外放的生命光华向内坍缩,整个个体仿佛变成了一颗毫无生命波动的、冰冷的“石头”。就连最精密的传感器,在那一刻也无法探测到它的任何生命迹象!这种状态持续了数秒,随后它才缓缓恢复原状,传递来一股带着些许疲惫,却又充满成就感的意念。
就在“涅盘”协议接近尾声,要塞内部网络逐渐恢复稳定,而林雪与“林渊之芽”的共生体系也日趋成熟之际,一个意想不到的“访客”,触发了要塞最外围的隐匿预警系统。
不是“归墟”的舰队,也不是规则的探针。
是一艘……残破不堪的小型飞船。其风格与人类或已知的任何文明都截然不同,流线型的舰体上布满了仿佛被某种生物酸性液体腐蚀过的痕迹,引擎冒着断续的电火花,歪歪扭扭地向着太阳系方向漂来。它没有任何攻击性,甚至没有开启能量护盾,就像一个在宇宙中濒死挣扎的漂流瓶。
“检测到未知飞船,非‘归墟’特征,生命信号……极其微弱,仅存一人。”雷达官报告道,语气中充满了疑惑。
这艘突然出现的、伤痕累累的陌生飞船,给刚刚经历内部净化、正全力备战的希望要塞,带来了一个全新的、充满未知的变数。是敌?是友?还是另一个在“归墟”阴影下挣扎的逃亡者?
凌风凝视着屏幕上那艘破船,眼中光芒闪烁。在最终的风暴来临前,任何意外都可能是契机,也可能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派出救援艇,保持最高警惕。接触小队由魏风带队。”他下达了命令,“在我们弄清楚它是谁,从哪里来,为何而来之前,把它控制起来。”
希望要塞,在刚刚完成刮骨疗毒后,不得不分出一部分精力,去面对这来自深空的、不速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