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四点,星火尖端材料研究院的灯光依然亮着。这是第109次实验,实验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只能听到设备运转的低沉嗡鸣声。
王磊紧盯着反应釜的控制屏幕,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小李在一旁记录着数据,时不时抬头看看温度曲线。就连平时最沉得住气的崔明远,这次也罕见地站在操作台前,目光紧紧锁定着压力读数。
温度1350度,压力50兆帕,保持稳定。王磊的声音有些沙哑,反应时间...72小时。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这是他们尝试新合成路线的第七次实验,前六次都因为各种原因失败了。而这次,他们调整了前驱体的配比,加入了一种新型的矿化剂。
当反应结束的提示音响起时,实验室里没有一个人动弹。最后还是崔明远开口:开釜。
王磊深吸一口气,缓缓打开反应釜。一股热浪扑面而来,待蒸汽散去,他小心翼翼地取出样品托盘。
托盘中央,整齐排列着六片泛着金属光泽的深灰色圆片。与之前那些颜色不均、表面粗糙的样品不同,这次的材料表面光滑如镜,在灯光下反射出均匀的光泽。
快!送去测试!崔明远的声音带着难得的急切。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实验室里忙成一团。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成分分析...各种检测设备全速运转。当最后一份检测报告打印出来时,天已经蒙蒙亮了。
王磊拿着报告的手在微微发抖:崔博士...纯度99.97%,批次一致性偏差小于0.5%...我们做到了!
实验室里先是一片寂静,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小李激动地跳了起来,几个年轻的研究员互相击掌,有人甚至红了眼眶。
这是他们第一次在关键辅助材料——稀土氢化物传输层的合成上,同时实现高纯度和高一致性。虽然距离最终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这是三个月来第一个实质性的突破。
崔明远接过检测报告,仔细审阅着每一项数据。看着看着,他的嘴角慢慢上扬,最后竟露出了久违的、发自内心的笑容。
好!很好!他连说了两个好字,拍了拍王磊的肩膀,这次的成功不是偶然,是你们坚持优化工艺的结果。
是崔博士您指导得好。王磊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要不是您坚持要我们反复验证矿化剂的作用机理...
现在不是互相谦虚的时候,崔明远打断他,立即开始批量验证实验,我要确认这个工艺的可重复性。另外,通知林总这个好消息。
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研究院。其他实验室的研究员们也纷纷过来祝贺,这段时间大家都被低气压笼罩着,这个突破来得太及时了。
早上七点,林烨和陈薇匆匆赶到实验室。看到检测报告时,林烨的眼睛顿时亮了。
纯度99.97%...这个数字太漂亮了!他难掩兴奋,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我们终于打通了传输层材料的合成工艺。崔明远解释道,之前一直卡在95%左右的纯度,就是因为微量杂质会影响氢离子的传输路径。现在这个问题解决了,预计整体器件的效率能提升至少30%。
陈薇仔细查看着样品:这些圆片的尺寸也比以前大得多。
是的,王磊接过话,直径达到5厘米,完全满足电芯组装的要求。而且你看这个表面,他指着样品光滑的截面,没有任何气孔和裂纹,说明我们的压力控制工艺也成熟了。
实验室里洋溢着欢乐的气氛。有人买来了早餐,大家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讨论着接下来的实验计划。这是几个月来第一次,每个人脸上都带着轻松的笑容。
崔博士,您今天气色好多了。陈薇注意到崔明远眼角的笑意。
是啊,崔明远感慨道,终于能睡个踏实觉了。这段时间,每次闭上眼睛都是失败的数据和图像。
林烨举起手中的豆浆:来,让我们以豆浆代酒,敬所有坚持到现在的研究人员!
大家纷纷举杯,实验室里响起一片欢声笑语。
趁着大家庆祝的间隙,崔明远把林烨拉到一边:林总,虽然现在说这个可能有点扫兴,但我必须提醒你,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我明白,林烨点头,传输层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固态电解质本体材料、电极界面、封装工艺...
没错,崔明远欣慰于林烨的清醒,而且每个环节的难度都不亚于刚才突破的这个问题。但是,他话锋一转,有了这次的成功,团队有了信心,后面的工作会顺利很多。
这时,王磊拿着平板电脑走过来:崔博士,第一批验证实验的结果出来了。五组实验,四组成功,成功率80%。失败的那组是因为原料批次差异,已经找到原因了。
很好,崔明远立即安排,今天就开始优化工艺参数,我要在下周前看到稳定的量产方案。
看着重新投入工作的团队,林烨对陈薇说:看到没有,这就是科研工作的魅力。可能经历一百次失败,但只要有一次成功,就能让所有人重燃希望。
更重要的是,陈薇补充道,这个突破来得正是时候。下周就是季度董事会了,我们可以用这个成果回应那些质疑的声音。
当天下午,研究院召开了临时庆功会。虽然没有隆重的仪式,但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喜悦。崔明远在会上做了简短的发言:
今天这个突破,属于在座的每一个人。我记得王磊为了优化温度曲线,连续一周睡在实验室;记得小李为了找到合适的矿化剂,查阅了上千篇文献;记得每个人在面对失败时的不放弃...
他的声音有些哽咽:科研工作就是这样,百分之九十九的时间都在黑暗中摸索。但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就一定能等到曙光。今天,我们终于看到了一缕微光。
会场响起热烈的掌声。不少研究员的眼角都湿润了,这三个月来的艰辛,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庆功会结束后,实验室很快恢复了往日的忙碌。但这一次,空气中弥漫的不再是焦虑和压抑,而是充满希望的干劲。
晚上,林烨和陈薇并肩走在回家的路上。
今天崔博士笑得真开心,陈薇回忆道,我都记不清上次看到他笑是什么时候了。
是啊,林烨感慨,有时候一个突破,不仅解决了技术难题,更重要的是治愈了人心。
夜空中的星星格外明亮,仿佛在为这群执着的研究者指引方向。虽然前路依然漫长,但至少在这个夜晚,星火研究院的每个人都相信,黎明已经不远了。
而在实验室里,崔明远正在笔记本上认真地记录着今天的突破。在最后,他特意加上了一句:第109次实验成功。记住今天的感受,它将支撑我们走过接下来的艰难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