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耀技术部的生物监测室里,清晨的阳光刚穿透云层,工程师小林就盯着屏幕上的“飞蝗集群热力图”发出窒息般的惊呼。代表飞蝗的红色光点已在城东蔬菜大棚上空连成一片,形成直径 3 公里的“啃食区”,探测器显示,飞蝗的啃食速度达到“每分钟 1 平方米”,大棚里的白菜叶片已被啃得只剩叶脉,萝卜的叶子也所剩无几,部分大棚的塑料薄膜甚至被飞蝗的“坚硬口器”咬破,飞蝗源源不断地涌入,像黑色的潮水吞噬着绿色的作物。“沈总!飞蝗在‘集群产卵’!每只雌蝗能产 100 粒卵,卵体埋在土壤里,预计 24 小时后孵化,到时候会出现第二代飞蝗,啃食速度会翻倍!而且飞蝗的外壳能抵御普通杀虫剂,我们测试的‘有机农药’对它们根本无效!” 小林的声音带着绝望,他拿起一只被捕捉的飞蝗,放在显微镜下,屏幕上清晰可见飞蝗口器上的“星尘结晶”,正是这些结晶让口器变得异常坚硬,连塑料都能咬破。
指挥中心的全息投影屏上,十七份紧急报告同时闪烁,将粮食危机的紧迫性推向顶点:医疗部的画面里,急诊室新增 25 名 “飞蝗咬伤者”,其中 5 名是蔬菜大棚的农户,他们在驱赶飞蝗时被飞蝗的口器划伤,伤口出现 “红肿化脓” 症状,护士们用 “地脉紫草膏” 涂抹伤口,可药膏库存仅够支撑 1 天,医疗组正在紧急熬制新的药膏;顾言泽的实时传输中,特勤队员在蔬菜大棚周边设置的 “简易驱虫网” 被飞蝗冲破,队员们不得不拿着 “声波枪” 近距离驱赶,一名队员的声波枪能量耗尽,被飞蝗包围,幸好志愿者及时赶来,用树枝帮他解围,队员的防护服上布满了飞蝗的咬痕;技术组的老周拿着 “声波驱虫网” 的设计图,眼睛通红:“用三座共振塔的频率,配合便携式声波发生器,能构建‘全域声波驱虫网’,2000hz 高频声波能让飞蝗的‘听觉神经’受损,不敢靠近!但我们只有 100 台便携式声波发生器,需要市民帮忙制作简易的‘声波装置’,比如用收音机改造,才能覆盖所有农田和大棚!”
医疗部的病房里,苏沐辰刚结束肺部雾化,听到飞蝗产卵的消息,立刻让护士拿来《玄曜草药图谱》,翻到 “驱虫” 章节:“除寄草的汁液能‘抑制飞蝗卵孵化’!将汁液稀释 10 倍,喷洒在土壤表面,能让卵体失去活性!而且汁液和声波配合,能增强驱虫效果,飞蝗闻到草药味会主动远离!” 他一边说,一边忍不住咳嗽,胸口的监护仪显示 “肺部炎症指数” 仍处于 “重度”,护士想让他躺下休息,他却指着屏幕上被啃食的蔬菜:“农户们一年的收成全在这了,我必须把稀释比例算准。” 他用试管将除寄草汁液和水按比例混合,用滴管滴在飞蝗卵样本上,卵体很快变得干瘪,苏沐辰的嘴角露出一丝笑容,却又因咳嗽弯下腰,护士赶紧给他递上温水,发现他的手因为长时间握试管,微微发抖。
傅子恒的病房里,他正将 “全域声波驱虫网的频率参数” 输入到共振塔控制系统中。起搏器监测仪的屏幕上,心率曲线出现 “阵发性心动过速”,频率升至 130 次 \/ 分,护士赶紧给他服用 “抗心律失常药”,让他躺下休息。“声波频率必须精准到 2000hz,误差超过 5hz 就会影响驱虫效果,甚至可能让飞蝗产生‘抗药性’。” 傅子恒挣扎着坐起来,手指在频率表上快速调整,额角的汗滴落在控制台上,晕开了 “频率校准” 几个字。他盯着屏幕上的波形图,直到波形稳定在 2000hz,心率也慢慢恢复到 80 次 \/ 分,才松了口气,靠在枕头上,脸色苍白得像纸,护士给他盖上毯子,监测他的生命体征。
陆沉坐在轮椅上,指尖贴着江城农田和大棚的盲文地图,振动器的频率突然变得急促:“飞蝗群正朝着望海崖农场的小麦田飞去!那里的小麦刚恢复生机,一旦被啃食,之前的努力就全白费了!而且飞蝗的‘产卵区’主要在大棚周边的土壤里,我们需要组织志愿者尽快喷洒除寄草汁液,阻止卵孵化!” 他的左手因长时间感应飞蝗群,泛着淡淡的黑色痕迹,像被飞蝗的分泌物污染一样,护士想给他涂 “皮肤清洁膏”,他却专注地在地图上标记:“望海崖农场的小麦田需要 500 升稀释后的除寄草汁液,让志愿者赶紧送去!”
上午 10 点,行政部通过应急广播发起 “简易声波装置制作” 倡议,不到半小时,就有市民带着收音机、喇叭等设备赶到星耀总部,技术人员现场指导改造方法:“把收音机调到没有信号的频段,音量开到最大,就能产生 1800-2200hz 的声波,虽然效果不如专业设备,但能辅助驱赶飞蝗!” 市民们学得很快,有的用胶带将喇叭固定在竹竿上,做成 “声波驱赶杆”;有的将改造后的收音机放在农田周边,形成 “简易声波带”,街道上满是运送设备的市民,大家齐心协力,只为保护作物。
下午 2 点,全域声波驱虫网正式启动,三座共振塔释放的 2000hz 声波覆盖了江城所有农田和大棚,便携式声波发生器和市民制作的简易装置也同时工作,飞蝗群的移动速度明显减慢,部分飞蝗甚至出现 “眩晕” 症状,从空中掉落。志愿者们趁机喷洒稀释后的除寄草汁液,土壤里的飞蝗卵体逐渐失去活性,望海崖农场的小麦田也得到了保护,小麦叶片不再被啃食,反而长出了新的嫩叶。
可就在这时,太空监测室的陈默突然发出惊呼:“沈总!母巢舰队释放‘飞蝗加速波’!飞蝗的移动速度提升 2 倍,而且部分飞蝗出现‘变异’,外壳变得更硬,声波对它们的效果减弱!舰队的航行速度再次加快,倒计时从 340 天缩短至 335 天!” 沈知意走到监测室的窗边,看着远处天空中变异的飞蝗群,又看了看农田里正在喷洒汁液的志愿者,深吸一口气。
“技术组加快研发‘强化声波发生器’,提升频率至 2200hz,增强驱虫效果;顾言泽带队在变异飞蝗聚集区设置‘草药驱虫带’,用除寄草和破壳草的鲜叶编织成带,阻挡飞蝗;医疗部扩大‘飞蝗咬伤药膏’的熬制规模,确保充足供应;行政部组织市民志愿者成立‘飞蝗监测队’,每天观察飞蝗动向,及时上报变异情况。” 她的声音透过通讯器传到每个部门,带着温暖而坚定的力量:“母巢想靠变异飞蝗摧毁我们的作物,却忘了我们有‘全民创新的智慧’—— 每一台简易声波装置,每一条草药驱虫带,每一次监测,都是我们守护江城的力量。只要我们团结在一起,就没有打不赢的仗!”
晚上 7 点的江城,农田里,飞蝗监测队的志愿者们拿着手电筒,仔细观察飞蝗的动向,发现变异飞蝗就及时上报;蔬菜大棚旁,特勤队员和志愿者配合,用强化声波发生器驱赶变异飞蝗;医院里,飞蝗咬伤者的伤口逐渐愈合,农户们握着护士的手,不停地道谢;医疗部的病房里,苏沐辰靠在病床上,看着医疗组传来的 “飞蝗卵孵化率下降 80%” 的数据,嘴角露出淡淡的笑容;傅子恒的起搏器监测仪显示一切正常,他正标注着 “强化声波发生器的频率调整参数”;陆沉的指尖贴着农田的盲文地图,感应着变异飞蝗的微弱能量,振动器的频率里带着一丝坚定 —— 他们又一次守住了江城的作物,也让这场漫长的战争,多了一份胜利的希望。
太空监测室的屏幕上,母巢舰队的倒计时停留在 “335 天”,新的危机仍在酝酿。但指挥中心里,沈知意看着各部门传来的 “防御进展报告”,看着屏幕上市民们忙碌的身影,突然觉得充满了信心 —— 这场战争,他们从来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江城的每一个人,都是 “地脉守护者”,都是对抗母巢的力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