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1月15日周五清晨,秦宇轩刚到办公室,就接到张处的电话。
“秦秘书,简化后的周转金审批流程,我们整理了操作指南,上午给你送过去?”
“太及时了,张处,我在办公室等您。”秦宇轩挂了电话,立刻把企业名单按资质分类,标注“优先审批”“待补材料”。
半小时后,张处带着指南过来。
两人对着指南核对企业材料,张处突然说:“林书记特意跟厅长打了招呼,让我们对整改达标的企业开通绿色通道。”
秦宇轩心里一暖,嘴上却道:“麻烦张处多费心,我们一定配合好材料审核。”
送走张处,他立刻给红星厂、东风厂等企业打电话,通知尽快提交申请。
中午,秦宇轩去食堂吃饭。
刚坐下,李梅端着餐盘走过来:“秦秘书,忙坏了吧?我侄女下周调去省医院轮岗,就在省委附近,抽空见一面?”
秦宇轩夹菜的手顿了顿:“李主任,下周要开协调会,还要跟进补贴申报,实在抽不开身。”
李梅看着他疲惫的样子,叹了口气:“行吧,你也别太累了。”
下午,机械局送来了企业专属落实方案。
秦宇轩逐份翻看,在东风厂的方案旁批注:“需明确技改补贴申报时间节点”。
正整理时,林致远走了进来:“周转金的事,对接得怎么样了?”
“张处送了操作指南,已通知企业提交申请,”秦宇轩递上方案,“机械局的落实方案,部分细节还需完善。”
林致远翻了翻,指着批注:“按你的意见改,改完后报给我。”
离开前,林致远突然说:“下周一有个政企座谈会,你跟我一起去,负责记录和后续对接。”
秦宇轩愣了一下,随即应道:“好的,书记!”
他知道,政企座谈会是协调各方资源的关键场合,林书记让他参加,是信任,更是历练。
下班前,秦宇轩忙着完善落实方案,又抽空去财政厅送补充材料。
回来时,发现办公桌上放着一封感谢信——是红星厂吴光明寄来的,感谢他帮忙对接小微企业补贴。
看着信里朴实的文字,秦宇轩心里泛起一丝成就感。
刚坐下,许曼的短信又发来:“秦秘书,我培训结束了,明天就走,真的不能见一面吗?”
秦宇轩犹豫片刻,回了句:“抱歉,实在没时间,祝你一路顺风。”
周一的政企座谈会在会展中心召开。
参会的有企业代表、部门负责人,还有几位省领导。
秦宇轩提前半小时到,调试设备、分发材料,忙得有条不紊。
林致远到场后,对他点了点头,眼神里满是认可。
座谈会上,企业代表提出了资金、用工等问题,秦宇轩快速记录,偶尔抬头观察林致远的表情,学习他如何把握讨论节奏。
轮到林致远发言时,他结合秦宇轩整理的企业诉求,提出“政策精准滴灌、部门联动发力”的思路,赢得阵阵掌声。
散会后,几位企业代表围过来,秦宇轩主动上前:“各位老板,有具体问题可以跟我说,我们会尽快对接解决。”
吴光明握着他的手:“秦秘书,太感谢了,补贴申报有你帮忙,我们心里踏实多了!”
秦宇轩笑了笑:“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回去的路上,林致远说:“今天表现不错,主动对接企业,有担当。”
“跟着您学的,”秦宇轩答,“座谈会上记录的问题,我晚上整理出来,下周协调会重点推进。”
林致远点头:“嗯,另外,办公厅打算抽调人去基层蹲点调研,我推荐了你,不过得等专项整改结束。”
秦宇轩心里一震,连忙道:“谢谢书记!我一定把整改工作做好,不辜负您的期望。”
车子驶进省委大院,夕阳的余晖洒在办公楼前。
秦宇轩看着窗外,心里满是干劲。
从最初的懵懂,到如今能独当一面,每一步都离不开林书记的提携。
他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但只要踏实肯干,定能不负信任,不负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