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一早,秦宇轩把企业调研方案放在林致远桌上。
方案里,调研企业名单、时间安排、重点排查问题,列得清清楚楚。
特意标注了三家抵触情绪大的机械企业,注明“需重点沟通”。
林致远翻完方案,点头:“思路清晰,下午就动身,有情况随时汇报。”
午后,秦宇轩带着秘书组的两人去调研。
第一家是红星机械厂,厂长吴光明笑脸相迎,却避重就轻。
聊到临时工权益细则,吴光明唉声叹气:“厂里利润薄,按细则涨工资,怕撑不住。”
秦宇轩拿出准备好的政策文件:“吴厂长,省里有小微企业补贴,符合条件能申领,我们可以帮对接。”
吴光明愣了愣,态度缓和了些:“要是有补贴,我们肯定配合。”
第二家东风机械配件厂,情况却棘手。
厂长刘奎直接摆脸色:“临时工流动性大,签合同、涨工资,太麻烦!”
秘书组的小王想反驳,被秦宇轩拉住。
秦宇轩耐心说:“刘厂长,规范用工能减少纠纷,还能稳定工人队伍,长远看对厂子有利。”
刘奎不耐烦地挥手:“别说这些大道理,反正我们落实不了!”
眼看沟通陷入僵局,秦宇轩只好先告辞。
车上,小王有些气闷:“刘厂长也太固执了!”
秦宇轩揉了揉眉心:“他有顾虑很正常,得找对突破口。”
他掏出手机,给机械局办公室主任打电话:“东风厂的情况,刘厂长主要担心成本问题,你们有没有相关的扶持政策?”
对方答:“有技改补贴,符合条件的企业能申请,我把文件发你。”
回到省委,秦宇轩立刻整理调研情况。
把两家企业的问题、诉求、可对接的政策,一一汇总成表。
刚想去找林致远汇报,却接到李梅的电话:“秦秘书,周末有空吗?我侄女刚好休班,就见一面。”
秦宇轩无奈:“李主任,这周调研任务紧,实在抽不开身。”
李梅叹口气:“那好吧,等你忙完再说。”
挂了电话,秦宇轩苦笑,感情的事依旧没精力顾及。
周五一早,秦宇轩拿着调研表和技改补贴文件,再次去东风机械厂。
刘奎见他又来,态度依旧冷淡:“我说了,落实不了。”
秦宇轩把文件放在桌上:“刘厂长,厂里的生产线要是升级,能领技改补贴,不仅能降成本,还能提效率。”
他指着文件里的条款:“只要规范用工,达到申报标准,我们帮你跑流程。”
刘奎拿起文件翻看,眉头渐渐舒展:“真能拿到补贴?”
“肯定能,”秦宇轩点头,“机械局已经确认过,你们符合条件。”
刘奎沉默片刻,终于松口:“行,我们按细则改,麻烦秦秘书多帮忙。”
解决了东风厂的问题,秦宇轩心里松了口气。
刚上车,就接到林致远的电话:“调研顺利吗?”
“红星厂没问题,东风厂刚开始抵触,现在同意配合了,”秦宇轩汇报,“主要是对接了技改补贴政策。”
电话那头传来笑声:“不错,懂得灵活变通了。晚上回来,把调研总结给我。”
傍晚,秦宇轩把调研总结放在林致远办公桌上。
总结里,不仅写了企业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还附了政策对接清单。
林致远翻看时,突然问:“下周的协调会,打算怎么推进这些企业的落实?”
“打算让机械局牵头,按企业情况制定专属方案,”秦宇轩答,“我们秘书组跟踪进度。”
林致远点头:“可以,另外,你把这些企业的诉求整理一下,我下周开会时提提,争取更多支持政策。”
离开办公室时,司机老周已经在等。
车上,老周说:“秦秘书,今天听机械局的人说,你帮东风厂争取了技改补贴,厉害啊!”
秦宇轩笑了笑:“都是按政策来,刚好帮他们对接上。”
老周竖起大拇指:“林书记没看错人,你做事既讲原则又懂灵活。”
回到宿舍,秦宇轩刚坐下,手机又响了。
是许曼发来的短信:“秦同志,我这周去省城培训,不知道你有没有空,想请你吃个饭。”
秦宇轩看着短信,犹豫了一下,回了句:“最近工作忙,实在没时间,不好意思。”
他放下手机,拿起调研总结再看一遍,心里清楚,现在的重心只能是工作。
1月18日上午,秦宇轩正在整理政策对接清单。
林致远的电话突然打来:“宇轩,来我办公室一趟。”
他快步过去,见林致远手里拿着一份文件:“财政厅刚发的通知,应急周转金的审批流程简化了,你跟张处对接下,让符合条件的企业尽快提交申请。”
“好的,书记!”秦宇轩接过文件,心里一阵高兴——这对企业来说,真是及时雨。
林致远看着他的样子,嘴角有笑意:“好好干,这些事办好了,对你也是历练。”
秦宇轩用力点头,转身去联系张处。
他知道,林书记一直在暗中为他铺路,唯有把每件事都办好,才能不辜负这份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