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月归来的天赐和念晴,皮肤被云南的阳光镀上了一层健康的色泽,笑容里满是旅途的愉悦和新婚的甜蜜。他们给三位父母带回了当地的特色礼物,餐桌上兴致勃勃地分享着旅途见闻,洱海的月色、玉龙雪山的壮丽、古城的风情,都成了这个家温馨话题的佐料。
然而,玩笑归玩笑,“饴糖之约”毕竟代表了长辈们最真切的期盼。随着小两口恢复正常的工作生活,这份期盼也悄然转化为一种温暖的关注,尤其是林心大和苏母。
林心大不再像以前那样,电话里事无巨细地关心天赐的工作压力,而是开始悄悄留意起儿子的身体状态,琢磨着哪些食疗方子更能强健体魄、滋养肾气(从中医角度)。她甚至委婉地提醒念晴,要注意作息,别太劳累,还塞给她一些自己精心配制的、药性平和、有助温养胞宫的养生茶包。
苏母则更直接一些,时不时会寄一些优质的核桃、红枣、桂圆干到小两口的家里,美其名曰“给你们补补脑,工作辛苦”,实则用意不言自明。念晴每次收到,都又是感动又是好笑,心里也明白婆婆的苦心。
面对这份甜蜜的“压力”,天赐和念晴相视一笑,既有默契,也感责任。他们享受着新婚的二人世界,但也将生儿育女纳入了近期的生活规划。他们开始更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天赐减少了不必要的加班,念晴也调整了工作节奏,两人一起健身、注意营养,以一种积极而从容的态度,准备迎接新生命的到来。
日子在期盼与平静中流淌。林心大的小店依然是社区的温馨角落,她的中医知识越来越丰富,成了街坊邻里的“健康顾问”。尹母的身体在她的悉心照料下,维持着难得的稳定。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仿佛生活终于慷慨地给予了它所有的温柔。
然而,命运的剧本,似乎总喜欢在平静处埋下伏笔。一天,林心大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对方自称是监狱管理局的工作人员。电话里的声音平静而官方:“请问是林瓦的家属吗?林瓦在服刑期间,因旧疾复发,经抢救无效,已于三日前病故。根据规定,通知家属。”
消息来得突然而冰冷。林心大握着电话,久久没有动弹。瓦片……那个她亏欠最多、思念最深也最无力的儿子,就这样静悄悄地走了?甚至比那个她恨过的尹有才,走得更无声无息。
这一次,她没有嚎啕大哭,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眼泪无声地滑过苍老的脸颊。那是一种迟来的、混合着巨大悲伤、无尽遗憾和一丝诡异解脱的复杂情绪。她终究,连这个儿子最后一面都未曾见到,连他埋骨何处都无从知晓。
生命的来去,有时就是这样悄无声息。 一个故事的彻底终结,往往只在电话线的一端,以最简洁的方式完成。
林心大没有将这个消息告诉任何人,包括天赐。她独自消化着这份沉重的、属于她一个人的悲伤。她知道,生活还要继续,幸福依然真实,只是心底某个角落,那个关于瓦片的、永远无法填补的空洞,从此将伴随着她,直至生命的终点。
她将这份痛楚深埋,像收藏一颗苦涩的核。然后,她擦干眼泪,站起身,继续为尹母准备晚餐。窗外,夕阳依旧,只是她的身影,在暮色中又添了一分难以言说的苍凉与坚韧。
蜜月之后的阳光依然温暖,但光影之下,人生的滋味,总是复杂难言。 林心大的故事,还在继续,承载着喜悦,也背负着寂静的悲伤。